|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热点综合 » 机械五金 » 正文

中国成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 年增长速度25%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世科网   发布日期:2014-11-11  浏览次数:1102

最后,外国专家只是简单地修改了一下程序,企业就花了近一百万元。这钱虽然不是许礼进自己掏腰包,但是还是觉得心疼。

许礼进:就觉得技不如人,就永远这个受制于人,永远这个被动挨打。这个事情更是加深了我们一定要掌握核心技术,一定要有自己的机器人这样的一个想法。

许礼进的这个想法在2007成为现实。这一年,他在母公司的支持下,组建了安徽埃夫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跃跃欲试的胡国栋自然被招至许礼进的麾下,他接到的第一个任务是:拟一份生产机器人的可行性报告。一提笔,这个年青人才发现,自己当初似乎太冲动,修机器人和造机器人,毕竟还是两回事。

胡国栋:维修只能接触到设备的应用层面,当我们去开发设备的时候我们必须了解到设备的最底层,它的原理是什么,它的电路是什么,它的机器结构是什么,我怎么样把这个项目开发完,你怎么开发,你的技术路线是什么。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蒙了。

胡国栋:对,当时我们就不知道从哪里写。

但这并没有难倒不服输的胡国栋,他和几个年青骨干决定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取经。

胡国栋:元月16日我们过去的。因为过年之后,因为考虑到一个路比较远,从北方到南方来比较远,另外我们还想在那边学点东西,利用放假期间学点东西,还有项目压力比较大,我们去年几个人没回来,每天就在实验室里面来看资料,来学程序。

几个月的恶补之后,这群年青人开始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合作制造样机2009年3月,埃夫特自主研发的第一台点焊机器人在奇瑞的汽车生产车间投入使用。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当第一天开的时候,你心里边有底吗?

胡国栋:心里面没底。

记者:为什么?

胡国栋:因为我们的产品第一次用于工业生产,外面的说法很多,当时我们这个产品用的时候很多人是反对的。他说你这个产品,第一个假设你这个坏了,你会影响我的生产;第二个,假设你的产品出现一些异常情况,比如飞车,会出现安全事故,打到我们的人怎么办?

这样的质疑并非没有道理,毕竟是第一台样机,上线以后状态百出。

许礼进:比如我们这个机器人机械臂断了,漏油啊,噪音啊,甚至还发生过安全事故。机器在运行过程中突然失控,失控扎到我们一个员工的一个安全帽上,当时把帽子都扎破了。我们公司安全管理部门,生产管理部门,包括车间,当时都很反对,要拒绝用这个机器人。

当时的许礼进顶着巨大的压力

回想起那样的日子,许礼进依然感觉不堪回首。

许礼进:最焦躁就是每次开生产会,我亲自到这个会上去解释,这个问题发生的是什么原因,我们怎么改进的,保证以后不能再犯,不能再出现这个问题。所以是顶着这样一个压力。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当时您怕去参加那个会吗?

许礼进:那肯定怕。

许礼进觉得,能熬过那段日子,靠的是整个团队的信念和奇瑞公司的支持。

许礼进:要用自主品牌的机器人,来造自主品牌的汽车

上世纪中叶,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在美国诞生。而如今,机器人在工业、家庭服务、医疗、教育、应急救援、军事等领域大显神通。可以说,人和机器人,正在改变世界。在机器人市场,外国机器人巨头处于明显的垄断地位。虽然我国机器人产业面临自主品牌薄弱、核心零部件研发滞后、产品认知度与附加值低、低端产能过剩等一系列突出问题,但中国的技术人员并没有气馁。

中国工业机器人崭露头角 打破国外垄断市场

许礼进:大概到2009年年底,我们基本上,我觉得我们故障率,慢慢地降下来了。

2009年,对于刚刚成立的埃夫特来说,无疑是艰难而又充满希望的一年。

胡国栋:逐步地,在很多行业开始有人找我们,比如说在卫浴行业,在家电行业,还有汽车行业,汽车行业是我们最早做的一个行业。

光是在奇瑞的这一个生产车间,就使用了68台埃夫特的机器人,如果满负荷运行,它们每年的产能达到10万辆。

奇瑞第五焊装车间设备主管张金能:我们这边主要有焊接,有涂胶,有螺柱焊,有搬运四个功能。现在埃夫特这个机器人能够完全达到这种国际大品牌的水平,从控制的精度上来讲,像库卡也就是世界上比较顶级的机器人,他的控制精度,就像210公斤的机器人,库卡是正负0.2,我们现在是正负0.3,像400公斤的是正负0.5,我们现在也达到正负0.5。

就在埃夫特逐渐打开市场的时候,曲道奎却接到了通用公司取消一笔订单的电话。

曲道奎:这当时他们都要跟我们签合同了,后来它一个副总裁,就是全球的采购副总裁跟我们谈,后来这个可能做不了了。

原来早在2007年,新松移动机器人就被成功纳入通用汽车的全球采购平台,成功改写的机器人只有进口而没有出口的历史。这笔订单的移动机器人原本是通用底特底总部采购的。但没想到金融危机一来,通用公司难以为继,只能由美国政府向公司注资。

曲道奎:因为他那个钱那个投资是因为国家,政府给他的钱,他有一个要求,就是要采购(美国)国内的设备

看来这张订单是没有指望了,曲道奎甚至担心和通用公司在其它国家的合作,毕竟这算是自己的一家大客户。但没想到,三个月后,通用公司又找到了他。

曲道奎:他境内找了很多家做这个的,后来可能都满足不了他的要求,最后还是跟我们签的合同。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那企业这边,事实的说服了政府是吧?

曲道奎:没错相当于是让我采购,但是国内没有,没有哪个要求的,那我还得去采购国外的设备,从这个地方,反面证明我们产品的竞争力。

2009年,对于整个世界经济都留下了甚至到今天都还难以磨灭的痕迹。这一年,一场始于华尔街的金融危机肆虐全球,中国则成为引领全球经济复苏的主力。

宋晓刚:就是我们国家30多年,尤其是过去10年,这种快速的发展,整个的工业基础,还有经济实力,都在逐步地,逐渐地提高。

中国机器人市场的快速增长与中国经济的逆势上扬相辅相承。2009年10月30日,新松公司股票在深交所创业板正式挂牌交易,成为中国“机器人”第一股,标志着新松公司以资本为杠杆的国际化运营序幕正式开启。

曲道奎:上市对新松的发展可能是一个新的转折点,我们现在也进入了一个我们叫做内涵加外延,一种双轮的新的发展方式。同时我们通过资本这个杠杆作用,在外面进行并购,兼并,采取这个措施,快速资源的整合,把新松来发展起来,壮大起来。

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统计:2005年至2012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以年均25%以上的速度高速增长,已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这一增速自2008年之后进一步加快,2008年到201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售量年均增长36%。这些增长数据背后,不再是国际品牌的天下,而是出现了越来越多像新松、埃夫特等自主品牌机器人的身影。

2005年至2012年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的统计数据

曲道奎:涉及到目前为止,新松的产品可能一半多,差不多三分之二,还是在外企里面广泛应用,那么我们现在出口国外的是14个国家。

许礼进:我们早期机器人跟着奇瑞汽车到国外建厂,到过巴西,到过伊朗,到过这个国外的一些国家,我们也有我们的这个机器人。我们今年自己出口到韩国,马上也有几台可能出口到欧洲。

在安徽芜湖的机器人产业园,一座年产能达到1万台的厂房已经封顶,它寄托的是一个国产机器人企业对未来的梦想。

埃夫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辉:我们埃夫特在2012年大概卖到将近300台机器人,去年是500台,今年会达成1000台,明年会达到2000台,所以最近几年增长的速度也是很快的,我们判断中国市场的容量和增长速度都是非常快的,我觉得产量是能达到设计产能的。

记者:不愁卖?

曾辉:不愁卖。

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日益成熟,机器人革有望成为新工业的切入点和重要增长点。各国纷纷把机器人视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我国机器人技术、产业起步较晚。经过多年的追赶,我国研制出用于南极科考、深海调查的机器人。成功登月的“玉兔”号月球车实际是一台高级机器人。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发布的工业机器人市场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市场销售工业机器人近3.7万台,超过日本,居全球第一。看似亮丽的成绩单背后,是严峻的挑战。

中国机器人产业正在由制造业向高端订制的服务制造业转型升级

芜湖哈特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高云峰:我们现在这个激光标定方法,只是一个初步的标定方法,适合于一般的比较小的企业,投资不太大。

曾辉:因为目前从国外采购激光定位仪,一个是硬件采购成本比较高,另外一方面的话还收一些费用,所以现在目前我们研发方向,也可以考虑开发国产的激光定位仪,包括从硬件和软件方面来降低我们的采购成本。

埃夫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辉是哈特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常客,这个研究院今年7月刚刚成立,是一个以哈工大的人才和技术优势为依托,产学研结合的公共产业技术研发平台。

高云峰:我们在埃夫特机器人本体的基础上跟埃夫特共同合作,我们再进一步的进行研发,使得机器人的智能化程度更高,应用范围更广。

邹凤山是新松公司研究院的副院长,他最近正在跟进的,是这项为台湾客户订制的芯片安装生产线整体方案。

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长邹凤山:这个设备是个集成设备,它包括整个前面的舱体,里面的大气机械手,然后还有预对准装置,然后这个设备还可以跟后面的真空腔室相连,每个腔室跟工艺模块相连,形成一个集成的操作系统。

在这套全自动的芯片制造生产线中,洁净机器人是最为关键部件。由于芯片制造对设备的洁净度、精度和可靠性要求十分苛刻,普通设备根本无法达到。

邹凤山:它的难度在于一个它的高真空度,第二个是它的平稳运行,因为它拖的硅片走,它在真空环境没有吸,也不允许把卡住,再有一个就是它的安全技术。

新松公司经过三年攻关,打破了长期以来同类产品依赖进口的局面,真正实现了半导体行业真空环境下搬运机器人的国产化。而眼下的这套生产线,已不再是单一的洁净机器手,它所体现的,正是新松下一步的市场目标: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曲道奎:由过去的单机的机器人产品,逐渐发展到这种物流、仓储,后来又发展到生产线,成套装备,现在直接我们可以跟用户提供完整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就包括数字化工厂,指挥工厂这么一种概念。

以本土团队和科研力量为依托,中国机器人产业正在实现由制造业向高端订制的服务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它的高速发展,一方面可以弥补我国人口红利下降带来的缺口,一方面也孕育着中国制造业弯道超车的希望。

宋晓刚:我觉得我们国产机器人竞争潜力最大的实际上,就等于对市场的熟悉,或者叫对应用行业的熟悉,我们要尽量把我刚才讲的产业化产品的质量,还有包括下一代的机器人技术,像人机交互机器人技术,要能够利用这一轮市场起来,这个机会把他进行尽快提高,来满足市场需求服务。

半小时观察:

2013年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新增装机量占全球新增装机量的约五分之一,预计未来5年之内还将以每年25%的比例增长。除此之外,汽车行业将不再是工业机器人最大需求行业,电子制造行业、食品药品行业等多个行业将成为工业机器人需求的领跑者,呈现出沿海高于内地需求,民企高于国企需求,中低端高于高端高性能机器人需求的趋势。机器人正在成为新工业革命的一个切入点和重要增长点,将影响全球制造业格局,其研发、制造、应用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

 
  来源:中新网
文章出自: 世科网
本文网址: http://www.cgets.net/news/show-9915.html

声明:

1、本网转载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凡来源注明“世科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世科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个工作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关键词: 机器人 中国 工业
分享到:
5.31K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