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明年是开展“十三五”规划编制研究的重要一年,时间紧迫。工信部一位权威人士向记者透露:“规划可能明年将会出来。”
工信部另一位内部人士也表示,规划很难做,11月要做出相关成果报到国务院。
规划承担着更为厚重的使命
“这并不是过去意义上的规划纲要,而是整个工业制造业领域的顶层设计,强调转型升级概念。”上述工信部内部人士说。
编制该规划的一个背景就是中国正处在经济结构调整期。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称,中国经济目前正处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一个关键阶段,传统的动力和新的动力正处在一种胶着的状态。在经济运行中仍然体现出比较大的下行压力。在这种情况下,要保持定力,继续加大改革和结构调整。
基于此,这份力度甚大的规划承担着更为厚重的使命。在上述内部人士看来,该规划提出了一些方针,如质量为先、绿色发展、两化融合等,考虑的比较全,甚至这里面有一些重点工程(能够引领制造业发展的工程)、重要战略也会涉及。核心是要推进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此前,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司长张相木在今年夏天就曾做过类似表态,但当时并未引起广泛注意。“中国制造 2025 的目标是要建设制造业强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思想是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制高点,加快信息通讯技术和制造技术的深入融合是切入点,智能制造专项工程等可能是今后的主攻方向。”张相木说。
但一家机床企业人士告诉记者,在信息化层面,国家扶持政策还不到位,制造业企业资金并不充裕,进行信息化、智能化改造的资金是个大问题。
河北一家煤炭企业也称,智能化改造的好处是企业都能看得见,但现实问题是进行了智能化变革后,根本不需要那么多员工,但又不能辞退。
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热闹声中,中国制造业也在进行着反思。针对中国工业的“大而不强”工信部总结了四方面“不强”:基础材料、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不强。
“我们委托工程院,有十几个院士作支撑,分领域做研究,有十几个课题组。比如新材料领域,到底欠缺在哪?制造业中的质量管理体系,到底出现什么问题?会提出战略对策。”上述工信部内部人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