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标准法规 » 国内动态 » 正文

我国能效标识产品步入二维码时代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世科网   发布日期:2014-10-16  浏览次数:946
核心提示:我国能效标识产品步入二维码时代是否节能一扫便知  10月11日,由国家发改委、标准委联合在京主办的能效标准标识和产业发展主题
 我国能效标识产品步入二维码时代 

是否节能一扫便知

  10月11日,由国家发改委、标准委联合在京主办的“能效标准标识和产业发展”主题研讨会上,随着海尔家电产业集团副总裁王晔、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钟明,分别给公司产品贴上全国首批带有二维码的能效标识,我国能效标识产品正式进入二维码时代,这也意味着今后能效标识产品是否节能,消费者只需用手机扫描一下便知真假。 

  二维码,也称作二维条码,是指在一维条码基础上扩展出的另一维具有可读性的条码,该条码使用黑白矩形图案表示二进制数据,被设备扫描后可获取其中所包含的信息。在我国,目前二维码技术在越来越多的制度管理中加以运用,如铁路车票、工商营业执照等。“能效标识二维码将采用国际通用QR码,主要记载标识备案号、产品备案公示内容等有关信息,便于执法机构快速核对。同时,对关键的能效指标概念加以解释,降低理解难度,适当增加节能量等参数内容,进一步引导绿色消费。”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环分院院长、能效标识中心主任林翎说。 

  据介绍,能效标识二维码推广使用后,对于能效标识产品的制造者、售卖者、使用者以及政府主管部门都有益处。此前家电产品上贴附的能效标识,只能看到能效等级、耗能高低等简单信息。而此次增设二维码后,消费者用手机扫描,不仅能看到该款家电的备案时间、型号、能效等级,还能直观地看到该产品的耗电量,比如“空调制冷季节耗电××千瓦时,相当于××瓦的灯具12个月的用电量”;此外,消费者还可以获取增值服务,包括其他用户对该产品的评价和体验信息,也可以将自己对产品的意见反馈给企业或政府主管部门。产品的生产者可以通过二维码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企业信息,包括企业的节能优势、质量性能等,收获品牌附加值。产品的售卖者,如家电卖场可以通过二维码的信息引导消费,提高销售效率。政府部门可以获取企业的能效备案号等信息,利于打击能效虚标和假冒伪劣,使得执法更具目的性和操作性。 

  研讨会上,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能效标识管理中心还发布了第一期《能效标识简报》,公布了互联网线上销售商能效标称状况相关内容,随机调查4000多个网上销售产品型号的能效信息,不匹配率高达40%以上。总体上存在未依法进行能效标识备案、小部分产品展示信息         与备案信息不一致或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产品展示页面无能效标识、能效等级和能效指标缺乏规范的公示、网络销售产品型号与能效标识备案产品型号不一致等问题。“随着节能意识的提升和互联网环境的发展,简单的指标内容和固化的传播方式已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和监督执法的需要,甚至致使标识信息、备案状况等监督处于落后局面,使用二维码后将有利于改变这种状况。”林翎说。 

  据了解,目前仅有海尔、美菱等厂家的产品能效标识上加入了二维码。发改委、标准委相关负责人均表示,未来将鼓励更多企业在产品能效标识上增加“二维码”信息,为广大消费群体开启权威的内容推送入口,为企业和产品使用者搭建一条信息双向的高速路。 

  2005年3月1日,我国正式实施能效标识制度。截至目前,已有10批28类产品纳入能效标识目录范围(包含13类家用电器、5类办公及电子信息设备、5类工业设备、3类商用设备和2类照明产品),备案企业9000多家,备案产品型号57万多个,备案实验室778家,节电超过4000亿千瓦时。“十二五”期间,我国计划将能效标识实施范围扩展至30类以上产品。 

  2015年是我国能效标识制度实施的第10年,此次研讨会还公布了能效标识10周年宣传推广活动计划安排,整个活动分线上、线下及行业凝聚3个部分,类型包括有奖征文、线下巡展、技术论坛、行业培训等,其中“我与能效标识这10年”有奖征文和“能效标识万里行活动”在研讨会上正式启动,“能效标识万里行活动”将于明年1月在全国10个城市集中举行。

 
  来源:中国质量报
文章出自: 世科网
本文网址: http://www.cgets.net/news/show-9243.html

声明:

1、本网转载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凡来源注明“世科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世科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个工作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
5.31K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