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李建华听取了专家们的汇报。
“金三角”西起宁东,北至鄂尔多斯,南达榆林,面积约13.35万平方公里。这里煤炭资源量占全国的25.5%,石油地质资源量占全国的14.6%,天然气地质资源占全国的29.2%,虽区域国土面积仅为全国的1.4%,但能源产量却占全国的1/4。区域80%以上的煤炭外输,是全国最大的煤炭调出区,40%的电力外输,天然气外输能力达500亿方,保障了京津冀的供气安全。
2011年7—8月,由多位院士组成的专家组来到“金三角”,就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做了调研。次年4月,中国工程院设立了重点咨询项目——《能源“金三角”发展战略研究》。经过两年多的调查分析,研究报告近日完成。
报告指出,“金三角”在13年间经济总量增长了22倍,能源产业占据主导地位;矿区建设已具规模,开采突破10亿吨;现代煤化工已在区域成功示范,园区建设初具雏形;煤电基地正在形成,煤炭开发、煤炭发电和煤炭转化产业优势明显。
经过10多年建设,能源“金三角”获得较快发展。“但是,伴随能源大规模开发、加工转化、外输和利用,该区存在多矿权重叠、资源人为肢解、开发方式粗放、转化盲目上马、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破坏等十分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能源“金三角”发展战略研究》项目负责人谢克昌说,这一区域缺少整体规划,矿权叠加问题严重;整装资源条块分割,开发处于无序竞争;由于掠夺式开采,煤炭资源浪费严重;在利益驱动下,产能过剩愈加突出。
研究报告指出,“金三角”地区能源项目同质化竞争严重,导致了产能过剩,资源浪费和不可持续;用水结构不合理,可供水量对已建和在建项目规模形成了制约,地区水资源总体匮乏,单位面积水资源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4,人均可利用水资源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另外,温室气体减排的压力也愈来愈大。
根据“金三角”在我国能源格局中的战略地位及存在的问题,研究报告提出要将这一区域建成国家能源安全保障的核心基地,重点保障我国华东、华南、西南等地区煤炭、油气和电力供应;要以水定产、以环境承载力定产,控制煤炭生产总量;提供优质电力。
鉴于“金三角”地区已有煤化工的成功示范,研究报告提出,要以绿色开发、清洁高效转化、生态环境友好、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建成国际领先的煤发电、煤直接液化、煤间接液化、煤制烯烃、煤制甲烷等现代先进煤转化产业集群,全面提升煤碳的科学产能,严格控制污染物的排放。
研究报告特别建议,要成立国家级的能源“金三角”地区发展协调机构,制定出台地区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2010年、2030年规划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