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热点综合 » 正文

邓麦村解读:全面深化改革 创新驱动发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世科网   发布日期:2014-08-20  浏览次数:688
核心提示:   8月18日,《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计划暨全面深化改革纲要》(以下简称《率先行动计划》)正式启动实施。近日,《中国科学报》
 

   8月18日,《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计划暨全面深化改革纲要》(以下简称《“率先行动”计划》)正式启动实施。近日,《中国科学报》记者就此次重大改革的主要内容、意义、实现途径等问题专访了中科院党组成员、秘书长邓麦村。

  《中国科学报》:为什么要进行研究所分类改革?

  邓麦村:当前,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宏观层面的顶层设计正在积极推进,微观层面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和科技评估等改革也在不断深入,但在中观层面上,科研院所体制机制和科研活动的组织管理方式,总体上仍然沿袭着长期以来的固有模式,成为影响和制约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和支撑创新驱动发展的根本性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科研院所体制机制改革和科研活动组织模式创新,是当前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关键。

  就我院而言,知识创新工程以来,我们在促进跨所跨学科联合合作、发挥多学科综合优势组织开展重大创新活动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探索,也积累了很多经验。但由于这些举措没有触及体制机制的核心和关键,所以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些研究所仍然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科研工作低水平重复、同质化竞争、碎片化扩张等问题难以有效纠正,院层面也缺乏科技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利于培育和增强核心竞争力,不利于组织协调和承担重大科技任务,不利于作出重大创新贡献。不从根本上突破这些体制机制上的瓶颈,改革就难以深化,发展就迈不开步伐,“四个率先”的目标就无法实现。

  因此,在《“率先行动”计划》中,我们以研究所分类改革为突破口和着力点,提出对研究所进行分类定位、分类评价、分类管理的改革思路,旨在从根本上突破体制机制壁障,清除各种有形无形的栅栏,打破各种院内院外的围墙,着力开辟“政策特区”和“试验田”,让机构、人才、装置、资金、项目都充分活跃起来,形成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同时,带动和促进其他方面的改革创新,逐步构建具有我国和我院特色的现代科研院所治理体系。

  《中国科学报》:四类科研机构的基本标准分别是什么?

  邓麦村:创新研究院的基本功能侧重服务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坚持重大需求导向,瞄准带动产业升级、突破瓶颈制约、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和技术方向以及具有先导性、前沿性的市场竞争中重要技术领域和方向;研究水平要在创新链中上游具有核心优势,关键技术国内领先、具有国际竞争力,引领相关产业技术发展方向;具有由科研、技术、工程和产业化人才构成的结构合理的骨干队伍,具有视野宽、善于把握技术方向和组织攻关的战略科学家及学术、技术带头人;在成果产出方面,要突破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提供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形成新工艺、新标准,孵化新产业、新企业,技术辐射产生重大经济效益,作出针对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重要原始创新,造就一流战略科技专家和工程技术专才。

  卓越创新中心的基本功能是致力于科学和技术原创,研究方向侧重基础与前沿,以明确的重大科学问题为导向;研究水平居国内同领域领先,目标是建成同领域世界级科学研究中心;研究队伍少而精,具有国际或国内公认的领军科学家、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和科研骨干;在成果产出方面,要解决重大科学问题、开辟新的研究方向、发明重大科学仪器、创新重大实验方法、造就国际一流科学家、提出产生重要影响的前瞻科学思想。

  大科学研究中心是公共大型科技创新平台,主要任务是设计、建设和运行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大科学装置,依托开展综合交叉前沿研究;要具有方案设计、技术研发和工程组织的高水平团队,具有专业化的技术支撑和运行服务团队,具有国内外高水平、多学科综合交叉的研究团队;在成果产出方面,要提供开放共享、运行高效、用户满意的科技服务,依托大科学装置形成重大科技突破,造就一流科学家和工程师,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科学建议和规划方案。

  特色研究所的基本功能侧重于服务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保障改善民生,研究方向主要围绕不可或缺的特殊需求领域和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研究以及长期观测、持续积累的基础性工作;研究水平要在国内行业或区域相关领域具有核心优势,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要具有学科综合、善于集成的研究团队,拥有善于把握国家需求、本领域国内最高水平、具有国际影响的科技专家;在成果产出方面,要为宏观决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建议和建设性解决方案,在本领域里形成新理论、新方法、新标准和新工具,形成系统性基础数据积累,提供开放共享的分析技术平台,造就一流科学家、战略科技专家和技术专才。

  《中国科学报》:对四类科研机构如何进行分类管理?

  邓麦村: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借鉴国际一流科研机构的管理模式,从组织模式、资源配置方式、人才人事制度、评价制度等方面,对不同类型科研机构实行分类指导、分类支持。

  创新研究院以满足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重大需求为主要价值导向,实行政产学研共同参与的理事会治理结构,以国家任务和市场为主配置资源,以应用部门和市场评价为主要评价方式。卓越创新中心以学术水平为主要价值导向,实行行政系统与学术委员会相结合的治理结构,以择优稳定支持为主配置资源,以国际同行评价为主要评价方式。大科学研究中心以服务科研为主要价值导向,实行行政系统和用户委员会相结合的治理结构,以国家专项经费支持为主配置资源,以用户和专家等相关第三方评价为主要评价方式。特色研究所以学科特色为主要价值导向,实行相应的治理结构,以按机构支持和项目支持相结合配置资源,以同行评价和相关行业部门、地方政府评价为主要评价方式。

  《中国科学报》:如何看待四类科研机构之间的关系?

  邓麦村:上述四类科研机构是我院构建现代科研院所治理体系的基础,将成为未来我院重大科技任务和重点科研活动的主要组织模式,它们的定位和目标不同,所从事的主体创新活动的性质和特点不同,管理体制、运行方式、评价体系和资源配置方式也不同。但这四类科研机构又同属我院科技创新活动组织序列,不是相互割裂、彼此孤立、截然分开的,它们之间及与大学、高技术企业等其他创新单元之间,相互衔接、相互依存,具有紧密联系、动态转换的机制,完善了我院开放合作、协同创新的完整价值链。

  比如,卓越创新中心中一些具有应用前景的研究单元,随着创新链向应用发展延伸,应当转移到创新研究院,面向国家或市场需求进一步研究开发;或者卓越创新中心的核心研究方向已经显示良好的应用前景,可以整体转化为创新研究院。同样,创新研究院、大科学研究中心的一些重要基础前沿研究方向,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和拓展,也可以转移到卓越创新中心或成立新的卓越创新中心。

  再比如,创新研究院的一些特色研究单元,可以整体或部分转化为特色研究所;一些须进入产业化阶段的研发工作和成果,可以孵化成为高技术企业或转移到企业推广。依托卓越创新中心、大科学研究中心发展起来的一些特色学科,可以转化为特色研究所;而特色研究所中的一些新学科增长点,也可以纳入或单独成立卓越创新中心,继续向前沿方向发展。

  另外,四类科研机构都应当与院内外大学加强合作,部分创新研究院、卓越创新中心、特色研究所甚至可以与大学共建学科、学院和人才培养基地,形成科教深度融合的新型架构。

  《中国科学报》:未来中科院科研布局的重点主要在哪些方面?

  邓麦村:《“率先行动”计划》强调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进一步聚焦重点领域方向,调整优化科研布局,整合优势科技资源,进一步把重点科研力量集中到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为此,提出了未来聚焦发展的五大科研板块,即战略必争领域、重要基础科学和交叉前沿领域、国防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口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等。这五大板块既充分考虑到我院现有基础、条件和优势,更着眼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定位与使命,把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面向国际科技前沿、攀登世界科技高峰有机结合起来。

  围绕上述五大板块和主攻方向,将通过实施“一三五”规划和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等国家重大任务,组织重大科技攻关和协同创新,前瞻部署和组织开展前沿探索与跨学科研究,集中力量重点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支撑相关产业显著提升国际竞争力,占领国际科技制高点,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更多惠及民生,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

 
  来源:中国科学报
文章出自: 世科网
本文网址: http://www.cgets.net/news/show-8176.html

声明:

1、本网转载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凡来源注明“世科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世科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个工作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关键词: TAG: 创新 改革 科技
分享到:
5.31K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