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环保部网站获悉,环保部对“挂靠”环评机构的62名环评工程师给予通报批评并注销登记,记入环评诚信信息系统。同时,将按规定对相关环评机构存在的问题进行核实处理。
按照要求,取得环评工程师职业资格而未在环评机构全职工作的人员,不得作为环评机构专职技术人员。
对此,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赵章元表示,此类环评工程师“挂靠”问题,将助长环评中的徇私舞弊现象,大大降低环评的实际作用和意义,必须要加以遏制和整治。
系统内部“挂靠”问题滋生
从环保部此次通报的情况看,除了少数环评工程师的 “现工作单位”是高校外,近9成的被通报人员来自各地方的环保局、环境保护督查中心、环境监测站、环境监察大队等环保系统。
重庆两江自愿服务发展中心主任向春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环保系统内部人员获取环评工程师资格在外“挂靠”的情况很多,在国内所有的省市都非常普遍。
“挂靠”问题的存在,对环评的公正性肯定会有很大的影响,向春认为,甚至有一些地方环保局主管环评审批的副局长,就直接“挂靠”在当地的环评公司,每年从环评公司获得一定的收益。
对此,环保部要求,各环评机构要加强专职技术人员管理,杜绝“挂靠”行为,避免“人证分离”情况的出现。取得环评工程师职业资格而未在环评机构全职工作的人员,不得作为环评机构专职技术人员。
同时,环保部强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在为环评资质申请单位出具初审意见时,应加强对人员情况审查把关。环保部将进一步严厉查处和向社会及时公布环评机构和人员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完善环评机构和人员诚信体系。
实际上,在该通报发布的前夕,环保部就发布了《关于开展2014年度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机构抽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对住所所在地位于北京、河北、吉林、福建、江西、河南、贵州和陕西的285家环评机构进行抽查,抽查内容中就涉及“检查环评机构是否存在外单位‘挂靠’人员”。
赵章元表示,下一步环评工作的抽查范围应该会进一步加大。
多数工程师资质在系统内部
全国目前有一万多名环评工程师,由于历史原因,很大一部分的环评工程师资质在环保系统内部人员的身上。向春表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当初开放环评工程师考试时,很多环保系统的人都去参加考试了,当时考试相对容易,基本上都能考得上。
向春介绍,环评工程师的资质目前很有市场,比较值钱,一般每年能拿到几万块钱的收益,但是,一些具有环评工程师资质的环保系统人员,不愿意放弃现有的公务员身份,又想获得收益,所以就选择了“挂靠”的方式。
同时,之所以出现大量环评公司愿意接受“挂靠”人员,向春称,相对于全国1150多家的环评机构而言,现在市场上的环评工程师实际上是供应不足的,也就出现了环保系统内部的人员“挂靠”很严重的现象。
2014年初,重庆两江自愿服务发展中心就曾向环保部环境影响评价司递交了一份涉嫌兼职、挂靠环评工程师的举报名单,囊括环保局、环境监测站、环境执法监察大队、评估中心等环保系统人员共计129人。
很明显,无论是从《公务员法》还是对环评工程师的从业要求出发,环保系统内部人员的“挂靠”方式都难以站住脚。
不过,面对当前环评工程师大部分具有环保系统工作人员的身份和市场的需求短缺,是摆面眼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如何杜绝“挂靠”问题,又能保障环评工程师数量上的需求平衡。向春表示,现在很大部分的环评机构本身就是事业单位,出现了很多环保系统自己审批、自己监管的情况,而且,现在环评公司拿资质也是受限的,目前整个环评资质的审批是相对关闭的。向春建议环评机构这个行业应该进行市场化,并对环评工程师的报名考试进行全面放开,以全面的放开促进竞争和发展,最终杜绝“挂靠”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