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国参加新农合人数为8.02亿人,参合率达到99%。截至2014年5月底,农村居民大病保险试点工作已覆盖全国50%以上的县(市、区),其中,山东、天津、吉林、甘肃、青海等省(市)已在全省范围内推开大病保险工作并实行省级统筹。针对重大疾病,我国研制出一批质优价廉的新药,共获新药证书82件,临床批件118件,在部分领域打破国外药物市场垄断或填补国内空白。
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副司长、新闻发言人宋树立表示,目前国内没有关于埃博拉出血热的病例。
过半县市区试点 新农合大病保险
宋树立指出,2013年,全国参加新农合人数为8.02亿人,参合率达到99%。实际人均筹资达到370元,其中各级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280元。参合农民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5%以上,实际补偿比继续提高,其中,乡级达到近80%,县级超过60%。门诊统筹普遍推开,门诊实际补偿比超过50%。全国累计19.4亿人次受益,同比增长11.3%。
截至2014年5月底,农村居民大病保险试点工作已覆盖全国50%以上的县(市、区),其中,山东、天津、吉林、甘肃、青海等省(市)已在全省范围内推开大病保险工作并实行省级统筹。2013年,新农合大病保险工作覆盖参合人口近3亿,共筹集大病保险基金53.38亿元,实际人均筹资水平为20元,其中98%来自于新农合基金。123万人次获得大病保险赔付,大病患者的实际报销比在新农合基本补偿的基础上提高了约12个百分点。
2013年,在全面推开儿童白血病、先心病等20个病种的新农合重大疾病保障工作的基础上,还将儿童苯丙酮尿症和尿道下裂两个病种纳入大病保障范围。全国共有199万名患者获得新农合重大疾病保障补偿,22个病种的实际补偿比达69%,大幅度减轻了参合患者的经济负担。
国家卫生计生委力争于2015年全面推开大病保险工作。坚持政府主导,引入社会力量,在更大范围和更高的统筹层次上推进商业保险机构参与新农合经办服务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加强新农合基本保障、大病保障、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补充保险等的衔接,通过政府、社会、个人共同参与,推动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
部分新药打破国外垄断
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教司副司长王辰指出,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和总后卫生部共同牵头组织实施的“重大新药创制”(新药专项)和“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传染病专项)两个专项,自2008年启动实施以来进展顺利。
新药研发取得显著成果。针对重大疾病,研制出一批质优价廉的新药,共获新药证书82件,临床批件118件,在部分领域打破国外药物市场垄断或填补国内空白。支持超过15.3%的国家基本药物进行技术改造,有效提高药物品质并降低生产成本,为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提供了保障。
重大传染病防治水平显著提升。我国成功研发60微克乙肝疫苗,有效解决乙肝疫苗低或无免疫应答问题。艾滋病毒检测窗口期由3—4周缩短至2周以内;对感染者实施早期抗病毒治疗使新发感染率降低67%;联合治疗研究使艾滋病实现功能性治愈目标成为可能。痰液中结核分枝杆菌检出率由25%提高到45%以上。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等重大传染病防治药物顺利完成技术改造和国产化研制,部分艾滋病二线治疗药物仿制创新进展顺利,一批创新药物进入临床研究。
重大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能力显著增强。我国初步建立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病原体组合筛查技术体系,部分国家级机构具备在80小时内初步辨别出3000种病原体的能力;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建成跨区域、跨系统的传染病病原体监测网络,涵盖12个核心监测实验室、90个区域监测实验室、290多家监测哨点医院;在国际上率先研制成功甲型H1N1流感、戊型肝炎和肠道病毒71型疫苗。
已培养11万全科医生
王辰指出,2013年底国务院7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提出2015年各地全面启动、2020年全面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工作目标及相关政策措施。
今年以来,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制订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办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试行)》等配套文件。同时,在全国部署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遴选认定工作,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与管理,协调建立中央财政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补助机制,今年力争招收5万名临床医学毕业生进基地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为2015年全面启动积累经验、奠定基础。
在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基础上,着手启动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建设。这项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将使我国临床医师的教育培养模式与国际先进水平逐步接轨。
加强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2010—2013年,共培养(含在培)全科医生11万人,其中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1.3万人、全科医生转岗培训7.6万人、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2.1万人。
应对埃博拉已有技术储备
宋树立指出,关于埃博拉出血热,目前国内没有这样的病例。
宋树立说,为了防止埃博拉出血热传入境内,保护我国前往疫区人员的健康安全,相关部门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一是加强疫情的研判。目前世界卫生组织风险评估的结果是,疫情向非洲以外的国家传播风险低。二是严把口岸关,有关部门对从相关地区前来的入境人员检测排查提出相应的要求。三是做好国内疫情防范,有关部门发布了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和诊疗方案,明确了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报告,要求各地医疗机构发现疑似或者确诊病例的时候,应该在2个小时实现直报。方案还在实验室检测、病例和接触者管理以及院内感染控制等重点环节进行了规范,疾控部门已经做好了实验室检测准备。四是加强健康教育,让公众了解这种疾病的表现特征、危害以及如何进行个人防护。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徐建国院士指出,为了应对这一类传染病,我国已经建立了技术储备,大概有9个课题,10个国家级研究单位在从事埃博拉病毒研究,包括检测方法、诊断试剂开发、疫苗和药物等研究,这为我国应对埃博拉疫情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持。
王辰指出,我国对埃博拉病毒作了一定的准备。在诊断试剂方面,我国已经具备了对埃博拉病毒进行及时检测的诊断试剂研发能力,但是因为没有病人,没有办法在病人身上进行测试。目前在美国两例患者上初步显示抗体治疗有效,而在抗体技术上,中国前期已经有了很好的多元性抗体的制备能力,包括已经掌握了埃博拉病毒的抗体基因,启动抗体的生产程序不需要太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