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蒙古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的优劣势分析
基础和优势:我区质监系统特种设备检验机构为15家,除超临界电站锅炉、长输管道、长管拖车定期检验由中国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负责外,大部分特种设备的检验任务均由我区检验机构承担。2010年以来,我区检验检测机构在区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装备水平、科学研究、技术能力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13年底15家特检机构拥有固定资产原值2.4亿元,拥有实验室(场所)面积4.3万平方米,年检验收入3亿多元。多年来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特种设备检验机构与行政监察机构密切合作,形成了较为固定的工作模式和检验资源。
问题和劣势:一是市场意识尚未形成。我区特种设备检验机构严重依赖行政垄断,存在政事不分、事企不分、监察和检验检测不分的问题。二是发展理念落后,对检验市场化应对严重不足。三是检验能力和工作机制不适应新需求。近年来,大量高参数、高危险性的特种设备相继投入运行,对检验的新方法、新技术、新手段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检验人员的能力素质和服务意识要求更高。四是科研水平偏低,科技支撑能力明显不足。我区除个别检验机构外,真正开展科研工作的很少。五是特检体制改革留给我们的应对时间极为有限。
检验检测机构整合是国家对检验机构形成合力,做大做强的综合考虑。整合不是改革的目的,整合是为深化改革最终走向市场做准备,整合不改变目前检验机构的性质,但整合已是必然趋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检验机构很难在省内还没有整合的形势下去参与跨省、跨部门整合。目前国家对整合的具体操作没有给出确定的模式,允许不同地区在国家总体改革精神下自主创新、摸索。
二、内蒙古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体制改革的路径
(一)特检机构改革的总体方位
1、一小部分划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
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将主要承担法规标准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置、对企业的监督检查等技术监察性工作。由于这部分业务在原检验机构中所占的比例很小,所以划入这一类别单位的人员原则上应该是一小部分,单位性质为公益一类,经费应完全由财政拨款,不参与任何检验检测和经营活动。
2、绝大部分划归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
主要职责就是承担目前承担的全社会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业务,包括设计文件鉴定、型式试验、监检定检等法定检验。按照国务院关于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指导意见,这部分事业单位将逐步转为企业化管理,国家对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分成2015年的阶段性目标和2020年的总体目标,按照实施意见的要求,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改革的进度安排是2014年6月底前提出方案,2017年底前完成,2017年后整体转企改制,到2020年真正实现检验的社会化。
(二)抢抓过渡期(2017年前)发展机遇
检验机构从目前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划归为从事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再转为企业已成为国家对检验检测机构改革的既定方向。各检验机构必须充分认识这次质检改革的意义,抢抓机遇,为检验机构谋划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路径,着眼未来长远发展,有序推进我区特检机构做大做强。
1、推进全区特检机构纵向整合。我区锅检院与特检院应按照国家关于检验检测机构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改革方向要求进行整合,并与全区各盟市特检机构纵向整合形成集团化管理。通过纵向整合,实现检验机构设备,人员的统一调配,整体服务功能将大幅提升,整合效益将很快凸显。
2、以“人事制度、分配制度”为改革突破口整合过渡期,充分赋予各检验机构充分的管理、经营自主权,盘活和优化单位的人气和活力,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发展动力,在发展中解决困难和问题,并带动其他相关制度的改革,为最终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化企业模式打基础。
3、以市场化观念推进流程再造。国有检验机构最被企业所反感、被社会诟病的是服务态度,整合过渡期各特检机构要针对市场化的严峻考验,在稳定客户群及顾客忠诚度方面大做文章。必须用制度加以保证,对检验检测的全过程进行流程再造,真正坚持“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建立以市场化为目标的工作规范和工作流程,处处体现市场意识,减少行政依赖。
4、开发市场增量,加快培育新的市场主体。过渡期是特检机构生死攸关的缓冲期,目前质监政策和行政资源仍然是特检机构的最大优势,因此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好这个优势,快速提升检验机构市场开拓能力和适应能力,在力保传统检验检测市场的同时,尽早开发衍生检验检测市场,积极培育和扶持新的市场主体,由提供单一检测服务向提供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售后服务全过程的多元化检测服务发展,抢占衍生检验市场,扩大市场份额,迎接市场化的挑战。
(三)按照质检总局对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改革发展的思路进行摸索。2017年检验机构转企后全国将按地区组建不超过20个检验集团,我区检验机构何去何从要根据我区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整合的实际进展而定。 (作者为内蒙古质监局副巡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