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北京检验检疫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就京津冀检验检疫一体化相关政策进行解读。该发布会是经请示国家质检总局、北京市政府,并征得天津、河北检验检疫局同意后召开的。
北京局副局长杨杰通报,此次京津冀检验检疫一体化政策主要是通过改革现有的检验检疫工作模式,实施“三通”、“四放”、“五统一”的一体化新模式,以此更好地维护健康安全、生物安全、环境安全、消费安全,推动京津冀区域科学、持续、协同发展。
他指出,三地一体化检验检疫新模式,即实施出口货物属地一次验放的“出口直放”,进口货物目的地检验的“进口直通”。在现行检验检疫模式下,出口货物须进行口岸和属地两次检验检疫现场作业,而在一体化新模式下只需一次检验,即可直接通关装船出口;进口货物两次通关申报模式就此终结。
方案实施后,企业享受到的政策红利主要是通关更快、省钱更多、手续更简。据统计,出口货物平均每批可缩短物流时间1天以上,进口货物平均每批可缩短港口滞留时间1至2天。一家食品企业数据显示,如果在产地或目的地实施检验,减少一次开箱查验,按每标箱最低标准计算,可节省装箱、掏箱费700元,转站费200元,如果是冷链运输,可节省打冷费160元,可能产生的压车费每天1200元,共计每标箱每天可节约2260元左右。目前,北京地区每年从天津转关的集装箱近12万个。北京地区涉及到的出口企业2516家,进口企业10123家。
同时,杨杰指出,一体化新模式是建立在清单管理基础上,检验检疫机构将动植物、食品、化妆品、危险化学品等商品列入清单名录,清单内的商品必须在口岸实施检验检疫。目的是为了防止疫病疫情、有毒有害物质传入传出。
自7月1日起,三地检验检疫机构开始实施申报无纸化、通关单无纸化、出口直放、试点实施进口直通;2015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进口直通;之后在建立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公共信息平台基础上,实现单一窗口。
相关链接
《京津冀检验检疫一体化实施方案》及其主要内容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落实国家质检总局关于京津冀检验检疫一体化工作部署,打造京津冀区域检验检疫一体化新模式,经北京、天津、河北三地检验检疫局多次研究,反复讨论,几易其稿形成了《京津冀检验检疫一体化实施方案》,终稿已上报备案。
《方案》由工作目标、实施内容、实现途径、实施步骤、保障措施五部分和若干个规范构成,其核心就是通过改革现有的检验检疫工作模式,建立以“三通”、“四放”、“五统一”为主要内容的检验检疫一体化新模式。新模式把“出口直放”和“进口直通”作为突破。“出口直放”就是出口货物只要属地一次验放,口岸不再查验,直接装船登机;“进口直通”就是进口货物可以直接到达目的地施检。“三通”就是通报、通检、通放。“四放”就是申报放行、验证放行、抽样放行、监管放行。“五统一”就是统一审单规则、统一业务规范、统一风险防控、统一信用管理、统一统计规则。
新模式的实施,实现了区域统一、流程优化、定位高远。首先,在政策层面,三地检验检疫部门不是仅从本局自身出发,而是从区域一体考虑,共同研究如何使惠企红利最大化,让红利惠及的企业从一地扩大到三地。一个企业在三地可以享受同样的优惠政策、同样的便利措施。其次,在执行层面,三地检验检疫部门不是简单的把政策、措施、做法叠加,而是将三地检验检疫通关政策、措施和做法中便利化程度最大、风险防控最严、企业期望最高的有关举措进行全面梳理比对,去掉有碍通关便利,无助于风险防控的政策壁垒,使通关流程最优化。第三,在定位方面,三地检验检疫部门在研究制定区域一体化定位时,把如何实现关、检、企、地四方协作共赢作为目标。充分考虑了各方职责、利益和发展,出台的政策既符合国家的要求,又符合京津冀科学、持续、协调发展的需求;形成的各项具体措施又要做到不虚浮、能落地、易操作。所有企业在享受这些红利的基础上,又对地方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增长起到了助推作用。
据了解,三地检验检疫部门要实现上述目标和落实方案,主要通过实施清单管理和采用合格假定,这也是新模式突破的重要内容。清单管理就是将动植物、食品、化妆品、危险化学品等商品列入清单名录,清单内的商品须在口岸实施检验检疫。目的是为了防止疫病疫情、有害生物、有毒有害物质传入传出。合格假定就是在风险分析和信用管理的基础上,认同产品合格,认同企业符合条件,从而把检验的重点聚焦到高风险产品上,强化质量安全问题追溯,强化后续监管。
《方案》将实施步骤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14年7月1日起实施申报无纸化、通关单无纸化、出口直放,试点进口直通;第二阶段从2015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进口直通;第三阶段在建立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公共信息平台基础上,实现单一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