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出席上述活动时说,未来将在全国建立食品安全红、黑名单制度。汪洋说,2014年国家将完善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制度,让消费者自主选择安全食品,实现食品安全行业的优胜劣汰。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接下来,商务部将拓展可追溯管理的产品种类,同时农业部将选择100个大县开展国家农产品[0.53% 资金 研报]质量安全试点,待试点成熟后全面铺开。
建红黑名单制度/
汪洋指出,从2013年国务院展开机构改革与职能调整以来,在业内共同发力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正在逐步理顺,食品安全态势总体趋于稳定向好。
但是,接下来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正日益突出,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部分食品生产者道德缺失、法制意识淡薄。”汪洋说,在新的监管形势下,决策层将着力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
而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将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专门针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红黑名单制度。
“形成守信者受益、失信者受损的激励约束机制,让不讲诚信者付出高昂的经济和声誉代价。”汪洋说。
除了食品生产经营者红黑名单制度,在执法规划上,决策层的部署是“尚德守法”,即德治、法治双向发力。
对于食品行业来说,其生产经营链条长、范围广,从农田到餐桌,涉及种植、加工、流通乃至餐饮等多个环节,每一个环节的操作都需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准则,稍有不慎,就会带来食品安全的风险。
从这一点上来说,汪洋提醒道,目前,国家食品安全法制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的生产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不知法不守法,有的监管部门执法缺乏规范,不公平不公开。法律的标准体系不完备、有交叉,这些都是提升食品安全执法能力的障碍和问题,未来必须下大气力予以解决。”
汪洋表示,判断食品是否安全的重要标准之一,即在于科学权威的食品行业标准,这一项工作亟待更深入地推进。
拓产业链追溯体系/
如何将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举措落到微观实处?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接下来,商务部将重点在建设食品全程监管追溯链条上作出努力。
根据商务部市场秩序司司长常晓村当天透露的信息,国家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主要是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兴技术,探索保障公众篮子安全的新模式和新出路。
商务部表示,近年来,该部已陆续展开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按照“试点先行”的原则,商务部已经分4批在50个城市推广了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基本覆盖直辖市、省会城市。
其中,第一批主要是上海、大连等沿海重点地区,目前已投入运营。第二批目前已经建成,第三批目前正在建设,第四批已经启动招标项目。这些项目完成后,将逐步建成一个可覆盖全国的网络。
常晓村预估,到“十二五”末期,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将进一步覆盖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形成全国统一的追溯网络,而且政府计划将流通追溯体系从肉扩大到菜,将来逐步扩大到中药、酒类、奶制品、水果等。
但是,流通追溯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面广,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需加强农业部门、食品药品监督部门、卫生部门、工业部门、安全部门、公安部门等各个部门的合作。常晓村说,同时还必须完善法规,修订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法等增强法律责任,并制定追溯管理办法,把这项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做到有法可依。
推百县质量安全试点/
为将国务院部署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落到实处,农业部亦在展开“动作”。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巡视员广德福在论坛上表示,农业部将重点推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今年将出台全国农产品质量追溯管理规范,搭建国家农产品质量追溯信息平台。同时,农业部将探索建立有效的监管模式,带动县域监管能力和水平的提升。今年选择100个大县开展试点,待试点成熟后再全面铺开。
就治理整顿能力体系建设,农业部明确提出要求,2014年底前,必须全部建立监管机构,承担起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任务,始终保持高压严打态势,突出重点区域、重点品种、重点农时,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和隐患。
具体来看,种植业重点打击在蔬果茶用药中非法添加高毒农药行为,积极推进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和实名购买制度。畜牧业突出强化兽用抗生素生产、经营和使用管理,继续深化“瘦肉精”、生鲜乳整治,严防出现反弹。渔业抓好孔雀石绿,硝基呋喃等违禁药物的治理。
而在风险评估体系的建设上,农业部将抓紧组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机构,在基层认定一批主产区风险评估试验站。
接下来,农业部将全面展开风险隐患摸底评估,深入排查各环节存在的风险隐患,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健全快速反应机制,力争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做好分类处置。充分发挥专家在风险评估、技术指导、应急处置等方面的支撑作用。
而在农业标准化生产能力方面,“我们要以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饲料安全等标准为重点,加快标准清理和制修订工作进度,加紧转化一批国际食品法典标准。”广德福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