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能源环境 » 正文

兰州事件以后自来水问题再现 106项检测保证不了饮水安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世科网   发布日期:2014-04-25  浏览次数:933
核心提示: 武汉市政府应急办23日晚发布消息称,汉江武汉段水质出现氨氮超标,受此影响,当晚汉江武汉段两大水厂均已紧急停产,全市260平方
       武汉市政府应急办23日晚发布消息称,汉江武汉段水质出现氨氮超标,受此影响,当晚汉江武汉段两大水厂均已紧急停产,全市260平方公里面积停止供水,30多万居民、数百家食品加工企业用水受影响。目前湖北省环保厅、武汉市环保局正在排查污染源。(4月23日新华社)

  不久前发生的兰州自来水苯指标严重超标事件,引发公众对饮用水安全的忧虑,这一事件才稍稍平息,昨晚,武汉市也发布水质氨氮超标的消息。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1~3月,全国范围内媒体曝光的自来水异味事件有10余起,平均每周一起。频繁发生的自来水异味事件,很难让人们不对饮用水安全产生忧虑。

  据中国家电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49.6%的用户对家中自来水品质存在怀疑,普通大众只能从自来水的外观、颜色、气味判断水质是否达标,出现异味自然是不合格,可是没有异味的水有多少达标的,我们还不得而知。

  目前,自来水检测,由水厂不定期自行检测。水厂自然知道水质什么时间、哪个地点最好,如此出来的检测结果有多少可信?何况,自来水厂自己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自己给自己的产品检测,岂有不及格的道理?

  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要求,自来水出厂水的全部检测指标为106项,其中包括42项常规指标和64项非常规指标。繁琐复杂的106项检测尚且保证不了居民的饮水安全,我们究竟应该靠什么来保证不喝“毒”水。

  供水行业属于高风险,其风险既来自于环境污染、不合理城市布局带来的水源、输水安全隐患,也来自于我国供水等公用事业的机制不畅、管理混乱。饮水安全关系国计民生,保障居民饮水安全,建立完善的饮用水检测监督机制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自来水水源、自来水加工、自来水传输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保证饮用水的安全,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放松。当前,自来水从源头到水龙头的管理监督涉及3个部门。水源地的保护属于环保部门的职责,从自来水到水龙头的管理属于建设部门,整个环节的卫生监督工作则属于卫生部门下属的疾控中心。

  环保部门应根据当地所用自来水源水、管网覆盖范围土壤、地下水污染等情况加强管控,从源头保障饮用水源的安全。水污染日益严重,环保部门更应该建立对水质潜在风险的检测指标,防患于未然。

  由于水管不喝合格和老化等问题造成的二次污染也不容忽视,建设部门自己要完善检测和更换标准,也要加强第三方监督。

  对于自来水加工,建立市场化检测机制,水质监测不能只由自来水厂自己负责,第三方的检测和监督对保障水质的安全将起到巨大的作用。

  但是,我们必须要认识到,水源、环境污染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现状,短期内要想实现彻底改造是不现实的。在家中安装净水机,实现“纯净水自己造”,构筑饮水安全最后一道防线,对于广大居民来说是短期可行的办法。

 
  来源:华声在线
文章出自: 世科网
本文网址: http://www.cgets.net/news/show-5728.html

声明:

1、本网转载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凡来源注明“世科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世科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个工作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
5.31K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