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2日是第45个世界地球日,国土资源部当天发布的2013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显示,全国203个地市级行政区开展了地下水水质监测,监测点总数为4778个,其中水质呈较差级的监测点2095个,占43.9%;水质呈极差级的监测点750个,占15.7%。二者相加接近六成。
【发布】个别监测点重金属超标
2013年,全国203个地市级行政区开展了地下水水质监测,监测点总数为4778个,其中国家级监测点800个。依据《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综合评价结果为水质呈优良级的监测点498个,占监测点总数的10.4%;水质呈良好级的监测点1287个,占26.9%;水质呈较好级的监测点148个,占3.1%;水质呈现较差级的监测点2095个,占43.9%;水质呈极差级的监测点750个,占15.7%。主要超标组分为总硬度、铁、锰、溶解性总固体、“三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和铵氮),硫酸盐、氟化物、氯化物等,个别监测点水质存在重(类)金属铅、六价铬、砷等超标现象。
与上年比较,有连续监测数据的水质监测点总数为4196个,分布在185个城市,其中水质综合变化呈稳定趋势的监测点有2795个,占66.6%;呈变好趋势的监测点有647个,占15.4%;呈变差趋势的监测点有754个,占18.0%。
【分析】“好水”比例呈逐年下降
“总体来看,2013年,在全国有连续监测数据的水质监测点中,地下水水质综合变化趋势以稳定为主,呈变好趋势和变差趋势的监测点比例相当。”公报这样总结。
京华时报记者梳理2011年至2013年公报发现,3年来,全国地下水的水质呈逐年下降趋势。
2011年呈优良、良好和较好水质的监测点占总数的45%,2012年和2013年,这一比例分别降至42.7%和40.4%。
与此相对应,从2011年至2013年,水质较差和极差的监测点占总数的比例分别为55%、57.4%和59.6%。
【背景】环保专家质疑监测标准
对于2013年公报披露的全国地下水水质监测数据,知名环保专家、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赵章元昨晚接受京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确实能看出地下水水质逐年变差的趋势,但公报中的结论性数据过于简单,无法作更多评价。
去年3月,赵章元在翻阅北京律师黄乐平向国土资源部申请信息公开获得的全国地下水水质监测报表后指出,国土资源部门监测水质使用的还是国家技术监督局1993年制定的《地下水质量标准》。在该标准中,地下水质量的分类指标共有39项,而报表中的监测数据只有36项指标,包括上述标准中的23项指标和不在标准中的13项指标。此外,部分城市的监测点水质监测缺项很多,并不能反映真实情况。
“有一项没有数据,都没有办法计算出水质的总体情况。”赵章元说。
三杯饮用水两杯来自地下
北京是世界少有的以地下水为主要水源的大都市,市民喝的每三杯水中就有两杯来自地下水,南水北调江水进京后,地下水仍将占全市供水量的50%左右。去年10月,北京市政府发布地下水保护和污染防控行动方案,提到北京市浅层地下水污染形势严峻,但北京地下水水质究竟如何,鲜有监测数据发布。
其实在早年的《北京环境状况公报》中,曾经公布过北京地下水的状况,但仅是个别区域的局地状况,对全市地下水水质的整体状况没有进行过评价。而在近年发布的《北京环境状况公报》中,只有对地表水的评价,没有地下水情况的介绍。
2010年,北京投资8476万元建成平原区地下水环境和重要污染源监测网络,通过1182个监控井实时监测京城地下水和污染源,具体监测工作由北京市地勘局下属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承担。
昨天,该大队工作人员对京华时报记者表示,地下水水质等数据是“敏感信息”,发布工作由环保部门负责。北京市地勘局网站上虽然有“地下水资源”栏目,但内容已有4年多未更新。
800监控井“盯住”地下水
北京市环保局水和生态处处长韩永岐昨晚接受京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北京平原区地下水环境和重要污染源监测网络的1182个监控井中,有800多个用于对地下水进行分层监测,其中300多个用于浅层地下水(地面至地下50米)的监测。“尽管在国内来说,这可能已经是最密的监测网了,但仍然不能准确反映北京地下水的总体情况。”韩永岐说,地下水和土壤一样,用某个点位的数据很难代表整体情况。据了解,目前,水务、环保等部门正在做加密点位的计划,进一步完善监测网。
韩永岐介绍,根据现有监测网络的数据初步判断,北京约40%的浅层地下水(地面至地下50米)一些指标超标,其中超过20%是由于天然地质背景值造成的,主要是总硬度、铁、锰等指标偏高。另外20%超标则可能与城市污水排放、工业企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等有关。
韩永岐表示,北京目前的饮用水开采层主要在100米以下,这部分地下水的水质没有问题,水务部门、自来水公司对城市供水有完整的监测系统,并在其网站上对社会公布。
韩永岐介绍,北京正在进行“地下水环境功能区划”研究工作,所谓“地下水环境功能区划”,是参考地表水的环境功能分区对地下水进行分区,为优水优用、分质供水、分类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韩永岐说,地下水在同一区域的上层和下层水质可能并不一样,所以地下水水质不仅有区域概念,还有深层和浅层的区别,可能同样一个地方,50米以上的浅层水不能饮用,只能作为农灌等使用,但100米以下的深层水是没问题的,可以作为饮用水。在使用上,同样的一个地区,如果要作为农灌用途,井打到40米可能就够了,要饮用就必须打到100米以下。
【发布】个别监测点重金属超标
2013年,全国203个地市级行政区开展了地下水水质监测,监测点总数为4778个,其中国家级监测点800个。依据《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综合评价结果为水质呈优良级的监测点498个,占监测点总数的10.4%;水质呈良好级的监测点1287个,占26.9%;水质呈较好级的监测点148个,占3.1%;水质呈现较差级的监测点2095个,占43.9%;水质呈极差级的监测点750个,占15.7%。主要超标组分为总硬度、铁、锰、溶解性总固体、“三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和铵氮),硫酸盐、氟化物、氯化物等,个别监测点水质存在重(类)金属铅、六价铬、砷等超标现象。
与上年比较,有连续监测数据的水质监测点总数为4196个,分布在185个城市,其中水质综合变化呈稳定趋势的监测点有2795个,占66.6%;呈变好趋势的监测点有647个,占15.4%;呈变差趋势的监测点有754个,占18.0%。
【分析】“好水”比例呈逐年下降
“总体来看,2013年,在全国有连续监测数据的水质监测点中,地下水水质综合变化趋势以稳定为主,呈变好趋势和变差趋势的监测点比例相当。”公报这样总结。
京华时报记者梳理2011年至2013年公报发现,3年来,全国地下水的水质呈逐年下降趋势。
2011年呈优良、良好和较好水质的监测点占总数的45%,2012年和2013年,这一比例分别降至42.7%和40.4%。
与此相对应,从2011年至2013年,水质较差和极差的监测点占总数的比例分别为55%、57.4%和59.6%。
【背景】环保专家质疑监测标准
对于2013年公报披露的全国地下水水质监测数据,知名环保专家、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赵章元昨晚接受京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确实能看出地下水水质逐年变差的趋势,但公报中的结论性数据过于简单,无法作更多评价。
去年3月,赵章元在翻阅北京律师黄乐平向国土资源部申请信息公开获得的全国地下水水质监测报表后指出,国土资源部门监测水质使用的还是国家技术监督局1993年制定的《地下水质量标准》。在该标准中,地下水质量的分类指标共有39项,而报表中的监测数据只有36项指标,包括上述标准中的23项指标和不在标准中的13项指标。此外,部分城市的监测点水质监测缺项很多,并不能反映真实情况。
“有一项没有数据,都没有办法计算出水质的总体情况。”赵章元说。
三杯饮用水两杯来自地下
北京是世界少有的以地下水为主要水源的大都市,市民喝的每三杯水中就有两杯来自地下水,南水北调江水进京后,地下水仍将占全市供水量的50%左右。去年10月,北京市政府发布地下水保护和污染防控行动方案,提到北京市浅层地下水污染形势严峻,但北京地下水水质究竟如何,鲜有监测数据发布。
其实在早年的《北京环境状况公报》中,曾经公布过北京地下水的状况,但仅是个别区域的局地状况,对全市地下水水质的整体状况没有进行过评价。而在近年发布的《北京环境状况公报》中,只有对地表水的评价,没有地下水情况的介绍。
2010年,北京投资8476万元建成平原区地下水环境和重要污染源监测网络,通过1182个监控井实时监测京城地下水和污染源,具体监测工作由北京市地勘局下属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承担。
昨天,该大队工作人员对京华时报记者表示,地下水水质等数据是“敏感信息”,发布工作由环保部门负责。北京市地勘局网站上虽然有“地下水资源”栏目,但内容已有4年多未更新。
800监控井“盯住”地下水
北京市环保局水和生态处处长韩永岐昨晚接受京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北京平原区地下水环境和重要污染源监测网络的1182个监控井中,有800多个用于对地下水进行分层监测,其中300多个用于浅层地下水(地面至地下50米)的监测。“尽管在国内来说,这可能已经是最密的监测网了,但仍然不能准确反映北京地下水的总体情况。”韩永岐说,地下水和土壤一样,用某个点位的数据很难代表整体情况。据了解,目前,水务、环保等部门正在做加密点位的计划,进一步完善监测网。
韩永岐介绍,根据现有监测网络的数据初步判断,北京约40%的浅层地下水(地面至地下50米)一些指标超标,其中超过20%是由于天然地质背景值造成的,主要是总硬度、铁、锰等指标偏高。另外20%超标则可能与城市污水排放、工业企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等有关。
韩永岐表示,北京目前的饮用水开采层主要在100米以下,这部分地下水的水质没有问题,水务部门、自来水公司对城市供水有完整的监测系统,并在其网站上对社会公布。
韩永岐介绍,北京正在进行“地下水环境功能区划”研究工作,所谓“地下水环境功能区划”,是参考地表水的环境功能分区对地下水进行分区,为优水优用、分质供水、分类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韩永岐说,地下水在同一区域的上层和下层水质可能并不一样,所以地下水水质不仅有区域概念,还有深层和浅层的区别,可能同样一个地方,50米以上的浅层水不能饮用,只能作为农灌等使用,但100米以下的深层水是没问题的,可以作为饮用水。在使用上,同样的一个地区,如果要作为农灌用途,井打到40米可能就够了,要饮用就必须打到100米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