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热点综合 » 正文

上海自贸区“改革清单”:今年哪些惊喜值得期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世科网   发布日期:2014-04-23  浏览次数:782
核心提示: ■季 明    权威解读  在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年会上,上海自贸区成为热门话题。在不少海外人士眼中,自贸区已成为中国以开
  ■季 明

  

  权威解读>>

  在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年会上,上海自贸区成为热门话题。在不少海外人士眼中,自贸区已成为中国“以开放促改革”的象征。2014年,上海自贸区的“改革清单”中,有哪些惊喜值得期待?

  2014版负面清单:长度更短,清晰度更高

  伴随着自贸区的挂牌,“负面清单”这种新型管理方式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名词。不过,对于2013版负面清单,社会上一直有着“偏长”的说法,2014版负面清单也因此备受期待。

  最明显的变化是长度缩短。按照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周振华的说法,2014版负面清单将力争缩短40%左右。

  “40%是从研究的角度而言,最终能缩短到什么程度,要看我国的扩大开放政策,这需要和相关部委一条条去谈。”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副主任朱民表示。2013年上海自贸区在金融、航运等六大领域推出23条开放措施,根据中央部署,未来我国还将放开育幼养老、建筑设计和会计审计等服务业领域的外资准入限制,进一步放开一般制造业。

  朱民认为,比长度更深刻的变化,应该是透明度。他坦承,2013年版清单有20多条没有写清楚限制措施。“比如清单里写限制外商投资大米、面粉加工,到底是什么限制?是限制股比、产量还是经营者资质?需要进一步的说明。”因此,负面清单改进的过程,也是政府事中事后监管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简政放权:用技术手段进一步“挖潜”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是国务院方案对上海自贸区的第一个要求。过去半年,上海自贸区在简政放权上大刀阔斧:工商注册登记从实缴改认缴、企业年检改年报公示,海关监管从先报关、后入区改为先入区、后报关,国际贸易启动“单一窗口”试点……

  总体而言,简政放权类的改革越往后推进,难度越大,因为剩下来的都是硬骨头,很多事项背后还有法律的支撑,修改起来需要时间,寻求新的突破口势在必行。

  上海自贸区成立后,曾对新加坡等国际领先的自贸区进行过对标研究。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戴海波说:“新加坡政府的简政放权与电子政府、信息化高度结合。这给我们一种启示:简政放权不光靠理念创新,也应该利用技术创新。”

  比如,上海自贸区率先试点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贸易企业一次性递交单证和材料,监管部门处理结果通过单一平台反馈给申报人,大大提升了贸易便利化水平。但相比新加坡,我国贸易监管的信息化程度还不够高。新加坡目前已建成国际贸易网,有35个政府部门在网上办公,99%的通关事项可以在网上解决,15分钟可以走完通关手续。

  自由贸易账户:很快正式推出

  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副主任简大年日前表示:“围绕着资本项下逐步开放的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很快将正式推出。”市场普遍预期,自由贸易账户的推出时间或将进一步提前。

  中国银行上海自贸区分行行长周和华认为,自由贸易账户和分账管理体系是自贸区改革的核心内容。企业开立自由贸易账户后,与海外账户之间可以实现资金的自由进出,与境内区外账户则将实现有限“渗透”。如此一来,企业统一调度国内外金融资源将更为便利。

  除了融资,还有投资。弘毅投资上海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沈顺辉表示,受益于上海自贸区的备案政策,弘毅的跨境投资只用4天至5天就完成了过去几个月的审批流程。但目前这一便利化措施仅限于人民币资金,未来自贸账户推出后,企业跨境投资将更为顺畅。

  金融要素市场:多个“国际板”“临盆”在即

  作为金融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上海自贸区吸引了各类市场主体建设面向国际的交易平台,多个“国际板”已箭在弦上,甚至“临盆”在即。

  “上海黄金交易所计划在自贸区内设立的国际交易平台方案已基本定稿,正处于报批过程中。”这是上海金交所新闻发言人顾文硕给出的最新时间表。据透露,金交所“国际板”有望在6月初完成技术上线、三季度末正式推出。

  除了金交所,上海期货交易所已在区内设立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原油期货产品完成开发,预计年内可以推出。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上海清算所等金融要素市场均计划在区内建设面向国际的交易服务平台。自贸区内建立银团贷款交易转让平台的方案也在研究中。

  建设各种“国际板”,并不是多一个交易市场这么简单。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黄金消费和能源消费,却没有相应的定价权。“虽然国内商品市场的交易量庞大,但始终仍是区域性市场,不能接纳国际投资者,输出的影响力有限。”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常清等专家指出,以“国际板”为抓手,将为国内市场巨大的消费力转化成定价影响力提供窗口。

  延伸阅读>>

  让自贸区“溢出效应”更快更广地惠及改革

  姚玉洁

  从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工商注册登记制度改革、海关通关便利化改革、一系列金改细则落地,到最新获批试点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监管……上海自贸区用马不停蹄的改革节奏,表明自贸区要做的是制度改革的高地,而非寻求政策优惠的洼地。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探索负面清单管理,是国务院方案对上海自贸区的第一个要求。让人惊喜的是,上海自贸区的“溢出效应”正在不断扩大,一系列简政放权的改革措施正在被很多地方借鉴。

     在过去的半年内,上海自贸区在政府职能转变方面的很多措施已经获得推广:今年2月,国务院印发《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上海自贸区率先探索的注册资本实缴制改认缴制、企业年检改年报公示等经验复制到全国;在上海“负面清单”制度试验半年后,国务院要求逐步建立政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广州已发布了3705项行政职权清单并上线接受社会监督,浙江省也要求全面开展政府职权清理、推行权力清单制度;长三角城市群则提出,以共享上海自贸区“溢出效应”为契机,加快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促成长三角新一轮的一体化进程……

  在上海,“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各区县也以自贸区为“坐标”,纷纷出台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上海黄浦区率先推出“负面清单”,着力打造更公平开放和透明的市场环境;静安区提出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探索“鼓励清单”服务模式、推进贸易便利化等;在郊区松江,政府改革的“自我革命”已将工业项目行政审批时限压缩三分之二……

  当前,我国正处于结构调整阵痛期、经济增速换挡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这“三期叠加”阶段,经济增速下滑的压力依然存在。中国政府多次强调,中国不会为经济一时波动而采取短期强刺激政策,更重视中长期发展,向改革要动力。上海自贸区正是这条“改革红线”上一个清晰的坐标。

  当前,全国多地参与新一轮改革的热情高涨,更多改革举措有望出台,这种争当创新前沿、勇当改革先锋的氛围令人欣喜。自贸区并不是一顶“帽子”、一块“牌子”,而是体制机制创新。优惠政策总有用完的一天,而体制机制创新的活力无穷无尽。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上海自贸区会以自身的探索与实践,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激活一池春水,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这盘大棋上的“过河卒子”。

 
  来源:中国国门时报
文章出自: 世科网
本文网址: http://www.cgets.net/news/show-5622.html

声明:

1、本网转载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凡来源注明“世科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世科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个工作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
5.31K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