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底,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ISO/IECJTC1国际传感网标准工作组(WG7)会议上,正式确定中国专家担任我国主导提出的第一项传感网国际标准《智能传感器网络协同信息处理支撑服务和接口》的主编,并通过了由我国提交的第一版标准草案。同时确定我国多名专家担任传感网系统架构部分标准的主编和联合编辑。这意味着中国在总体架构和核心技术层面开始主导传感网国际标准的制定。
我国高度重视物联网技术和产业发展。自2009年下半年,已将物联网定位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早在1999年我国开始物联网研究,与国际同时起步。当时国际上是以理论研究为主,采用以网络为核心的主线来发展。而以刘海涛为核心的研发团队,在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起步之初就从国家战略需求和应用实际出发,坚持以感知为主线进行推进。
2010年3月,我国主导提出的第一项传感网国际标准《智能传感器网络协同信息处理支撑服务和接口》在ISO/IECJTC1正式立项,这是我国首个牵头在传感网国际标准中立项的项目。在团队争取下,首届ISO/IECJTC1国际传感网标准化大会(SGSN)于2008年6月在上海召开;代表我国联合美国、德国和韩国等推动ISO/IECJTC1于2009年10月正式成立传感器网络国际标准化工作组(WG7),使我国成为国际传感网标准化的主导国之一;自2007年以来,团队提出了多项传感网通信技术标准提案在IEEE802.15.4e、IEEE802.15.4g中均已被采纳,成为IEEE802.15.4系列标准的组成部分;于2010年5月承办了美国IEEE802在我国大陆的首次标准全会,代表着我国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目前,传感网国家标准工作组已建立11个标准项目组,正在制定传感网总则、术语、网络、安全、标识、测试、接口等十多项国家标准,预计2010年底将完成草案编制工作。目前,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起草的机场围界传感器网络防入侵系统技术要求、面向大型建筑节能监控的传感器网络系统技术要求等两项行业应用规范获工信部批准正式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