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行业标准存漏洞
国家纺织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一位负责人同样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企业是否委托相关权威机构进行检验,是企业的自主行为。至于选择哪些材料及指标进行检验,也是由企业选择。但企业必须保障其他材料及指标是合格的”。据其介绍,这种检验报告主要用于市场监管过程,例如企业进商场,按规定是必须要有相关合格报告的。
据一位服装企业负责人透露,所谓主料,通俗地说就是服装所选取的最大面积材料,辅料主要是修饰性、辅助性材料,包括内衬、扣子、拉链等除主料外,装饰服装和扩展服装功能必不可少的元件。
中投顾问轻工业研究员朱庆骅表示,由于辅料种类较多,而且占比较小,检查过程较为繁琐,由于国家没有硬性送检要求,企业肯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朱庆骅所提到的国家要求,便是上述皮尔·卡丹方面所提到的行业惯例的依据。北京商报记者从《轻工行业标准QB/T 1872-2004服装用皮革》中看到,确实对于辅料送检没有硬性指标。但上述国家纺织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负责人表示,国家对服装行业的各种材料有较为详细的指标规定,但还是主要看企业的执行情况及自律。
NO.2 质检成本高过罚金
按照东华大学一位不愿具名的教授的话说,之所以现在服装业诸多潜规则泛滥,主要是检验成本过高、惩罚力度较弱、检验机构和企业利益勾结等多重因素所致。
在企业看来,检验成本高常成为其铤而走险的重要理由。有行业机构粗略估算,每个企业每年光在检验上就要花40万-50万元,有的多则百万甚至千万元,“以查偶氮染料为例,仅一个颜色检验费用即为400-500元,而很多面料都是多种颜色组合,综合算下来,费用就非常高了”。此外,检验时间较长,按照企业的话说,耽误一天上市,成本就可能高几十万元,加之“不是必选项”,所以,企业们往往懈怠于检验工作。
据了解,我国服装质量的监控主要是由企业经营运作中的自我质量监控、国家强制性抽检及工商抽检构成。一些大商场会要求进驻品牌出示第三方检测报告,而其他服装商贸城、外贸店则没有太多的要求。至于是否交给第三方检验,基本原则是“主动送检”,数据显示,每年我国向质检机构进行检验的企业还不到50%,这就意味着过半数企业的服装都是裸奔进入市场,安全性完全没有保障。
NO.3 监管机构、消费者纵容
另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监管机构放权,而仅凭偶尔的抽查保障质量,势必会让很多问题服装成为漏网之鱼。除此之外,消费者的“纵容”其实也对问题服装的泛滥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据公开资料显示,中国服装行业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执行国家标准,目前颁布的国家及行业标准共80多项。“2000年,国家对纺织品和服装制定了一个强制性标准,对其标识进行规范,企业也切实认识到标识的重要性,但管理还有一定差距,检验人员变动较大,对标准的执行不是很好。”国家服装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许鉴表示。
很多消费者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均表示,如果是刚买回来的衣服扣子坏了,肯定不会想到回去找商家讨说法,而是自己缝上就罢了,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缝线的改变,还是破坏了服装的整体美感,甚至于影响使用。
如何说不:服装质检标准启动修编
面对问题服装,从企业到监管部门,再到消费者,各方显然都有逃脱不了的责任。有业内人士直指,若服装进商场没有辅料报告,或者缺少相关指标检验,而仅凭一个“行业惯例”成功进入市场,其存在的质量隐患可想而知,所以业界呼吁“政府应考虑将辅料纳入质检范围内”。
此外,还有业界声音称,惩罚成本过低也是造成问题服装频出的重要原因。国家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生产、销售不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作为问题服装最终的承担者,消费者也切实应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权益。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费用的一倍。
著名维权律师郝俊波明确表示, “消费者发现假货,并进行维权是需要一定成本和勇气的,向商家索要赔偿具有合法性,至于索要的额度,双方可以协商”。郝俊波说。另有业内人士认为,消费者的知假买假可以实现有效的市场监督,有利于实现其公平价值和秩序价值。但是对于赔偿的额度,也需要一定的限定。北京商报记者 马骏昊
记者手记
服装质检不能仅靠企业自觉
“辅料同样是组成服装的一部分,为什么不送检,它的安全性到底该由谁来保障?”这应该是大部分消费者在第一次听到皮尔·卡丹女装中国总代理说“主料送检是行业惯例,企业们都这么做”的第一反应。
是啊,辅料安全到底由谁保障?更令人不解的是,随着调查的深入,质检部门给出的回应是,服装送检由企业自主决定,而这一纸质检部门的检验报告,也仅是在“进商场,或者配合市场监督”等一些必须程序才会派上用场,尤其,来自监管部门的介绍“企业是否委托相关权威机构进行检验,是企业自主行为。至于选择哪些材料及指标进行检验,也是由企业选择”的言论则更让消费者心里一惊,“凭企业良心,凭偶尔的监管部门质检保障服装安全,真的可行吗”无数的问号扑来。
随着公众对服装安全认识的提升,曾经的“粗放式、总抱有侥幸心理”的生产方式显然已经很难适应市场规则。从现实情况看,近几年在服装领域的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则确实在不断更新,但即便是过万条的标准,还是不乏有漏洞,而这次“辅料送检”则正是待解决的服装质检问题的冰山一角。
凭借一纸标准,后续服装安全工作仅凭企业自觉,靠谱吗?质检部门屡查屡现的服装质量问题正说明了这种模式的欠缺性。然而,所有服装都由质检部门一一把控显然并不现实,尤其现在质检部门在人员配置上还有所不足。所以,监管末端上就应增加惩罚力度,尤其还要防止地方保护对企业责任感的进一步侵蚀,“出了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较弱的惩罚力度,往往助长了企业蒙混过关的心理”。
但是,企业也有无奈,面对比罚款还要高的检验费用,他们不惜铤而走险,大不了,最后遭殃,损失可能也不大。可见,从政策层面,除了要进一步梳理法律法规,增加“辅料送检”等必要行业标准,提高监管及惩罚力度之外,还应该给企业的检验环节发个绿色通行证,例如降低检验费用等。
此外,从消费者角度讲,其维权意识的提高,对企业的生产行为也会产生极大的督促作用。无论是正常维权,还是知假买假,消费者站出来对于企业都会有非常大的震慑作用,按照书本式的说法,“全民维权可以实现有效的市场监督,有利于实现其公平价值和秩序价值”。但至于索赔,并非越多越好,自然也要有度。
而这一切动作的推进,正是让生产端在感受到两面夹击压力的同时,可以切实地增强对服装安全性的重视。
不可否认,中国服装安全保障之路还很长,正如《论语》中的一句话:“任重而道远。”
潜规则小档案
行业:服装业
规则:主料送检
案例:皮尔·卡丹
作为消费者,当您购买几千甚至上万元的服装时,能够想到除了主面料,内衬、锁扣、拉链等辅料一旦出现问题是不在质检保障范围的吗?北京商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在国内,无论是品牌服装企业还是代工厂或者小作坊,甚至部分国际大牌,在送检样品时只检主料不管辅料已成为行业惯例。不仅如此,由于检测费用较高且检测周期较长,直接“忽略”送检环节或是人为减少送检批次,已成为部分服装企业节省成本的潜规则。
皮尔·卡丹两方质检报告结果迥异
消费者杨先生于去年10月12日在西单商场以5984元买了一件紫色印花的皮尔·卡丹女士皮衣,出于对原料质量的疑惑,经朋友提醒,杨先生决定测一测这件高档货。
“这么贵的衣服,花些钱检验一下还是值得的。”
在花费500元检测费后,最终出来的结果显示,这件皮衣黑色皮革的撕裂力指标确实不合格。
“皮革撕裂力的标准值≥9,但此件衣服的检验结果却只有4,差的也太多了。”在杨先生提供给北京商报记者的一份签发于去年10月21日的质检报告中,清楚地显示该皮衣辅料皮革撕裂力测试不合格,检测单位为中国商业联合会旗下北京远东正大商品检验有限公司。
担心是偶然现象,杨先生于去年10月24日又分别在王府井百货大楼和复兴门百盛买了两件相同的皮衣,并将其送检,“得到的检验结果也同样都是不合格”。无奈之下,杨先生多次找到商场和皮尔·卡丹方面,希望能够获得赔偿。
针对此事,皮尔·卡丹方面承认,涉事服装已经全部下架。北京商报记者在西单商场发现,该款皮衣确实已经不再销售,问及售货员,得到的答复是由于属高端产品,上货的时候数量不多,现在已经全面售罄,并没有提到因质量问题下架。
北京商报记者从皮尔·卡丹方面提供的多份报告中发现,去年9月17日签发的两份检验报告对紫色印花皮革的检验中,皮革撕裂力一项实测值为21,符合标准值≥9,而对黑色皮革的检验,则并不包括“撕裂力”一项。
撕裂力检验牵出服装业潜规则
对于同一批次皮衣消费者和厂家给出的两个完全不同的结果,皮尔·卡丹方面给出的解释为,消费者送检的为辅料,而公司送检的是主料,并称目前服装行业的惯例就是送检主料而非辅料。“服装行业质量标准中并没有强制要求送检辅料,因此我们的检测是符合管理的。”
据了解,撕裂力是服装用皮革的关键指标,基本反映了皮革的耐用性能。其中羊皮革的撕裂力应大于11,牛皮革、猪皮革应大于13;其他类型的皮革应大于9。在消费者看来,“耐用性能”显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作为服装组成部分,无论辅料、主料,都应该成为被检验的对象,毕竟其关乎整个产品的质量。任何一部分对消费者的隐瞒都是在侵犯知情权。”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皮尔·卡丹方面也表示,将来确实有必要将辅料也纳入检验范围,“消费者的举报提醒了我们,将来辅料也要送检,才能挂合格证”。上述皮尔·卡丹负责人表示。
除了两份结果完全相反的检测报告外,对于产品的下架,双方也各执一词。消费者杨先生坚称皮尔·卡丹全面下架涉事产品,正是由于侧面承认了存在质量问题。
但皮尔·卡丹女装中国总代理销售部经理孙彩虹表示,下架并非因为质量问题,其另提供给北京商报记者的一份于去年11月6日签发的检验报告显示,被检样品黑色羊皮革的撕裂力为13,符合标准≥11。而至于为何下架,皮尔·卡丹方面给出的解释是想将产品收回后进行重新检验。
对于上述皮尔·卡丹方面给出的“行业惯例”,北京商报记者又从多家服装企业及行业内人士处获得确定:目前服装业质量检测确实以主面料送检为主,且送检机构选择也是由企业自主确定。
此外,这一说法也获得了国家和北京市两级质监部门的证实。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称,产品质量是由企业负责。“厂家必须保证出厂的产品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这是法定义务。企业如果自己具有检验能力,可以自己进行,如果没有检验能力,可以交由法定的检验机构进行。”该负责人表示,“至于企业是否必须将产品送至相关机构进行检验,并没有法定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