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电子电器 » 家用电器 » 正文

空气净化器真能除霾吗?检测报告偷换概念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世科网   发布日期:2014-03-04  浏览次数:878
核心提示: 2月21日12时,在启动黄色预警整24小时后,北京市启动2014年首个橙色预警。次日环保部通报,中东部地区大部分省份出现严重雾霾,
 2月21日12时,在启动黄色预警整24小时后,北京市启动2014年首个橙色预警。次日环保部通报,中东部地区大部分省份出现严重雾霾,20个城市重度污染,波及面积约143万平方公里,吞噬15%的中国

  雾霾笼罩下,空气净化器成为“新宠”。《财经》记者走访大中电器、苏宁电器、物美等大型商超发现,商家主打“除霾牌”,声称“99%去除率”,各种型号空气净化器热卖,多个品牌从去年12月底持续断货至今。

  仅以网络商城京东集团的统计看,2013年,空气净化器销售额已达10亿元,零售额同比增长了420%,成为小家电第一大品类。京东小家电业务部总经理庄佳预测,2014年,京东空气净化器销售额将达到30亿元,至少是2013年的3倍。

  但被遮蔽的事实是,对于室内PM2.5颗粒物的消除,空气净化器仅有辅助作用,实效与“99%去除率”相差甚远,且由于没有科学统一的检测方法,一些产品甚至没做过检测。

  是否除霾

  2013年3月,浙江省嘉兴市市民张允(化名)花费1600余元网购一台乐扣乐扣空气净化器ELA-230C。韩国乐扣乐扣有限公司在华企业于2013年涉足空气净化器,由一家浙江公司代工生产,共销售两款产品,“就为了消除PM2.5而生产”。上海乐扣乐扣贸易有限公司客服人员称。

  一年之后,这台空气净化器被张允丢在房间角落里。“除尘效果不尽如人意,最大的好处是能够智能亮灯提醒室内空气有几级污染,但这不是我们最关心的。”他说。

  空气净化器在中国起步于2002年左右,最初定位是消除室内甲醛及挥发性有机物。从2010年起,全国大范围雾霾天气持续严重,成为激活这一产业的契机。商家纷纷打出“消除PM2.5”“告别雾霾天”的广告。

  一位知名检测机构负责人告诉《财经》记者,目前有近千家厂商在售空气净化器,比如亚都、飞利浦、夏普、松下、安利逸新等众多品牌,价格从几百元至上万元不等。商家们均宣传PM2.5去除率高达99%,但真正除霾有效的屈指可数,根据其所在机构的检测,一点效果都没有的产品很多。

  空气净化器的原理并不复杂。世界上第一台空气净化器是1823年诞生于消防事业。当时这种新型烟雾防护装置,可使消防队员在灭火时避免烟雾侵袭。后来,空气过滤器中被加入木炭以过滤空气中有害和有毒气体。“二战”期间,美国政府投资研制出可过滤有害颗粒的HEPA过滤器。HEPA是像纸一样的、由叠片状硼硅微纤维制成的一种干型过滤器。

  经过多年技术研发,空气净化器分为过滤式、吸附式、紫外线技术、负离子技术以及光催化式等。各种技术只针对特定种类的室内污染物有效。

  国内以PM2.5为营销概念的空气净化器,基本采取的是过滤式技术,均配置有:过滤网、风机,外配机器外壳。工作原理比较简单:机器内的微风扇搅动室内空气,在风机的作用下,将空气中的颗粒物吸附在过滤网上,使空气中的颗粒物递减,达到清洁室内空气的目的。

  而产品价格的差异,取决于过滤网配有几层,以及材质的优劣。初效过滤层可过滤毛发、针织物等大杂物;针对细微颗粒物的吸附,最关键的部件是——HEPA过滤层,它就像更细密的针织网,也是整台机器最贵的核心部件,成本从几百元至数千元不等,最终决定了产品的价格高低。HEPA过滤层的面积越大、密度越细,吸附颗粒物的效果越好。

  但这种过滤层必须及时更换,才能满足更好效果,因为它吸附颗粒物达到饱和后,将不再工作,也会带来二次污染。而更换时间根据使用环境、污染程度决定。

  从技术原理上,空气净化器对于去除颗粒物具有一定效果,但它的局限性在于,“只在特定的适用面积及时间内有效”。一位业内研发人员说。然而,目前还没有对一台产品在单位时间、适用面积净化效能的界定标准。这也导致产品标识混乱,比如,同一款乐扣乐扣空气净化器在不同的销售渠道,对净化适用面积有“40平方米”“20平方米以下”等多种表述。

  一个空间若要彻底清除污染,理想做法是,经过测算在不同位置灵活轮换摆放,或多摆放几台。

  每台空气净化器在单位时间内的有效循环次数也不同,也就是说在开启足够时间下才能有效吸附颗粒物。开启1小时、3小时、6小时还是一天甚至几天才有作用,每个产品各有差异。但开启时间越久,越加快磨损机器,过滤网越需及时更换。

  上述检测机构负责人对《财经》记者说,有些产品是在连续开启多日之后才有效果,不过,除霾率也与99%去除率有很大差距,“而花大价钱、高耗能、长时间开启解决的问题,还不如‘天好就多开窗、天不好要关窗’来的经济、直接”。

  彻底治理室内颗粒物的方法是,首先切断持续的污染源,之后根据室内条件做各种精细测算,制定科学的技术方案。最主要是调节通风、气温和湿度条件,空气净化器仅是一种具有辅助作用的手段。

  对室内污染治理而言,污染来源的影响因素有多方面。比如,北京近期持续一周的雾霾天气下,应首先关闭窗户,尽量少开门,将室内营造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其次调节室内气温和湿度条件,在冬天里通过加湿器、洒水等方式将相对湿度提高,不让室内起尘。在这种情况下使用空气净化器才会更有效果。

  否则,污染源将持续通过窗户进来,即便空气净化器一直开启也明显降低除尘效果。

  检测偷换概念

  售价近万元的逸新空气净化器,是安利集团推出的产品,宣称PM2.5去除率为99.9%。该产品的检测报告称:对于固态污染物(以香烟烟雾为净化对象)在18分钟内去除率高达99%,60分钟后高达99.9%。检测单位是清华大学建筑环境检测中心。

  该中心检测室副主任苑蕊对《财经》记者表示,安利集团分别在2009年、2012年共两次送检产品,上述检测数据是在该中心的实验舱测试而得。然而,这些数值并不代表市场上在售的此类产品的具体实效,“如果企业忽略实验条件,拿检测报告变相宣传,我们干涉不了”。她说。

  实验条件和生活环境差异很大。实验舱往往是30立方米容积的封闭式空间,这与生活中开放的空间环境不同。该中心的检验师王红广介绍,在实验测试时,以临时点燃的香烟作为模拟颗粒物的唯一来源,这是一次性投放的污染物,而现实中除了香烟烟雾,还有其他污染源,甚至有持续排放的污染物。因此,实验结果不可作为实际使用效果理解。

  苑蕊进一步透露,国内所有的检测机构,目前都不会在送检产品的检测报告上具体提到PM2.5字样,因为现行的GB/T 18801- 2008《空气净化器》国家标准(下称净化器国标),在产品测试上,没有针对PM2.5的统一的检测方法,无法给出准确值。

  依据净化器国标,对颗粒物去除效果,检测机构只能给出实验环境下的清洁空气量,即单位时间内提供的清洁空气总量,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效能等级综合评价。“检测仅是功能性测试,即这款产品是否具有除尘性能,这与具体使用时的实际除尘率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王广红说。

  国家室内环境及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宋广生对《财经》记者表示,空气净化器不在国家强制认证的产品名单中,所以不需要进行功能性认证,只需通过安全质量认证即可。这意味着质检、工商部门不用介入,企业只要自费委托第三方得到检测报告后,便可上市宣传。

  企业也可自主选择是否检测、送检哪个批次,或某几款样品。检测机构仅对送检样品得出的结果负责,不涵盖除此以外的任何一款产品。

  而送检的样品中一旦添加某些有效催化剂等成分,检测结果就变得十分理想。“这种理想的检测结果将与实际严重不符,检测机构无从得知也不会过问。”上述检测机构负责人称,国内几家稍大的检测机构基本包揽了行业内大厂商的检测,“中小厂家更没有底气找我们检测”。

  企业从第三方检测单位拿到“理想”的检测报告并不难。

  上述检测机构负责人透露,一种方式是直接花钱买报告,“如果结果很难理想,就直接塞钱,不用检测直接出报告”;另一种是企业嫁接、拼凑使用报告,即多找几家检测机构,然后在多份报告上选取各指标的最高检测结果用于宣传,最终以受委托的最权威机构作为宣传的“幌子”。

  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栏目分别在2013年5月、12月两次曝光了产业乱象,通过市场随机购买产品的方式送检至上海市环境保护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总站。检测结果显示,实际除霾率与广告标识有较大差异。这其中涉及亚都、飞利浦、大金、夏普、松下、莱克、德龙、康瑞等多个品牌的产品。

  严规待立

  虽然PM2.5的检测方法已经非常成熟,在大气监测中逐渐成为常规项目,但若其用于衡量空气净化器的净化性能,不仅需要检测方法,还需要设计试验方案。

  2013年12月27日,国家质检总局新闻发言人陈熙同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国家标准委前期启动了净化器国标的修订工作,完善针对不同特征污染物的产品技术指标、细化实验方法,便于消费者理解,并增加了适用面积和清洁空气量的折算方法,同时完善产品的标注要求。

  检测过多家空气净化器产品后,中国建筑(601668,股吧)科学研究院工程师王志勇指出,净化器国标有很多漏洞。比如,产品适用面积、使用效率和有效寿命等一些重要指标,缺乏详细的规范。

  2011年国家质检总局曾计划抽检空气净化器,由于没有可靠的测试依据,最终无法执行。

  对此,国家空调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室内空气品质检测室主任邓高峰分析,因为存在着测试起始浓度确定、仪器仪表的选择、采样和分析方法不适用等技术问题,直接造成监管部门无处下手。

  据《财经》记者了解,由国家标准委牵头的修订工作已形成草案稿。一位参与修标的专家透露,草案稿加入了产品净化PM2.5的测定标准,最快在今年10月公开发布。但新国标的一大缺憾是可能仍是推荐性标准,即企业自主选择是否遵守。

  此次,修标过程中,召集了国内的龙头企业代表参与,且须获得一定数量的厂家支持。“制定一个强制标准不难,但如果很少企业能达标,那相当于国标修订的没用了。”这名参与修标的专家称。

  空气净化器在美国的普及率达到27%,欧洲42%,韩国70%,日本17%,中国不到0.2%。

  国外空气净化器是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技术,并且主要用于除味、消除细菌以及挥发性有机物等,且产品要进行细分,并标明重点消除的污染物,比如主要用于甲醛、微生物及病菌的,会叫做空气消毒机。

  从发达国家的空气净化器标准来看,强制性实施较为通行,其具有威慑效果,如不符标准以及虚假宣传销售的,企业将被处以高额的罚金。

 
文章出自: 世科网
本文网址: http://www.cgets.net/news/show-4943.html

声明:

1、本网转载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凡来源注明“世科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世科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个工作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
5.31K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