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热点综合 » 儿童玩具 » 正文

广东玩具协会:对“毒玩具”事件的几点辨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世科网   发布日期:2011-06-05  浏览次数:1189
核心提示:】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儿童玩具的安全问题照例格外引发媒体关注。日前一家国际环保机构公布的一项抽样调查结果,更令儿童玩具安
】“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儿童玩具的安全问题照例格外引发媒体关注。日前一家国际环保机构公布的一项抽样调查结果,更令儿童玩具安全成为众所瞩目的话题——国内市场上大量存在的塑料玩具,含有危害儿童健康的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更有媒体指,据调查市场上相当一部分色彩玩具含有多种危及健康的超标重金属。媒体因此质疑:国内企业生产儿童玩具有两套标准,出口的标准很高使用无毒无害的漆和原料,而国内使用的是有很多隐忧的低成本染料和原料,中国孩子在受着“毒玩具”的伤害?

  其实,媒体之所以发明“毒玩具”一词,是记者缺乏专业知识所致,但这种危言耸听虽然赚足了眼球,却很容易令不明就里的群众恐慌。为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利益、为中国玩具产业健康发展着想,广东玩具文化经济发展研究会会长、广东省玩具协会常务副会长李卓明就此做出几点辨析:

  一、正确认识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

  邻苯二甲酸酯是一种增塑剂,目前常用的有10多种,为无色油状液体,无味或气味很小,挥发性较低。邻苯二甲酸酯能有效改善PVC塑料的性能,令其柔软、韧性强并且经久耐用,至今已经在世界范围内使用了50余年。

  PVC(软塑)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是世界上第二大受欢迎的塑料。如血袋、输液管等医疗器具;塑料管道、屋顶等建筑材料;鞋、文具、玩具、汽车内饰等日常用品;包装用料等,都大量使用。PVC制造的玩具经久耐用、易清洗、柔软,由此得到各年龄儿童喜爱。在制造玩具的PVC用料中,最常用的增塑剂为高分子量的邻苯二甲酸酯DINP。

  二、欧盟增塑剂禁用指令出台前后长期存在争议

  对于邻苯二甲酸酯的危害性,国际上一直存在争论。从1997年开始,绿色和平组织就首先在西欧、北美直至世界范围掀起反对在玩具中加入增塑剂的斗争。绿色和平组织在实验中,采用给啮齿动物大量喂食纯邻苯二甲酸酯的方法,发现食用低分子量的邻苯二甲酸酯(DEHP、DBP、BBP)的动物,其生殖和发育受到了不良影响。而食用高分子量的邻苯二甲酸酯(DINP、DIDP、DNOP)的动物,未发现其生殖和发育受到影响。但绿色和平组织在1998年发表报告时,还是坚称,就动物实验结果推断,在咬和吸吮这些含增塑剂玩具的小孩亦会引起不良影响及癌症。

  报告发表后,国际玩具工业理事会、欧洲玩具协会和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各地玩具协会纷纷发表声明,表示反对绿色和平组织的立场,要求其拿出真凭实据。时任广东省玩具协会会长的杨开茂同志也收集了大量的材料,并邀请广东省内的有关化学专家参与,证明PVC玩具并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尽管没有确凿证据表明邻苯二甲酸酯对人体造成危害,但本着“预防”原则,欧盟从1999年12月开始导入限制在玩具及儿童用品中使用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的临时要求,并在大量的质疑声中,于2005年12月通过了强制禁止使用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的指令2005/84/ec。该指令在2007年1月起正式实施,并引起其它国家纷纷效仿,日本加拿大、美国的部分州均立法限制使用邻苯二甲酸酯,但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仍坚持只限制DEHP在与口腔接触的儿童用品如牙胶、奶嘴等中使用。

  关于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对人体的影响,欧盟后来也进行了安全性评估,但至今没有提供有关对人体产生伤害的报告。美国由疾病预防中心(CDC)对大量人群进行检测,调查邻苯二甲酸酯在人体的暴露情况,至今也未发布对人体健康产生直接影响的报告。

  欧盟指令2005/84/ec针对的产品范围是所有玩具及儿童用品,此处的儿童用品指供辅助儿童睡眠、卫生、进食或儿童吸吮的部件,包括手推车、汽车座位、自行车座位等儿童可触及部件。指令规定:适用于14岁以下的儿童玩具,3种低分子量的邻苯二甲酸酯总含量不得超过0.1%;适用于3岁以下的儿童玩具和所有与口接触的玩具,3种高分子量的邻苯二甲酸酯总含量也不得超过0.1%。在实际生产中,要达到如此苟刻的标准相当困难,产品的制造成本及售价都会大幅上升。

  美国方面相关规定:适用于12岁以下的儿童玩具,3种低分子量的邻苯二甲酸酯含量分别不得超过0.1%,但对另外3种高分子量的邻苯二甲酸酯仅作出了临时性规定,并提出还要进一步进行安全性评估。目前美国也没有强制要求生产商提供第三方检测报告。
三、玩具生产标准视乎进入国标准而定

  由于各国发展水平不均衡,产品技术法规和标准并没有全球一体化,而是由各国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而制订。因此,我国玩具企业会根据进入不同国家的玩具安全法规及技术标准要求,制造出合格的产品,这也是进入国际市场最基本的条件。有些媒体简单地将此情况概括为“国内外儿童玩具生产执行两套标准”,是明显错误的

  1. 我国目前执行的玩具标准《国家玩具安全技术规范》是强制性国家标准,其机械物理性能、燃烧性能、8种可迁移化学元素(即锑、砷、钡、镉、铬、铅、汞、硒)等所有技术要求与国际标准ISO 8124《玩具安全》的规定是完全一致的。

  2. 欧盟2008年底对玩具指令进行了修订,这号称是有史以来最严格的玩具法规,其中有害元素的限制由8种增加到19种,新增了铝、硼、钴、铜、锰、镍、锡、锶和锌等11种迁移元素。新指令明确规定对这19种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要到2013年7月20日才执行,而且欧盟尚无这些新增有害元素的检测方法标准。

  3. 美国2008年8月14日生效的《美国消费品安全改进法案》,对儿童用品中所有可触及的材料和油漆提出了新的严格的铅总量限制。但由于技术上的原因,美国最近又发了一个新的文件规定:原定于2011年8月14日执行的总铅限值暂不实施。

  四、媒体报道跟风炒作易伤害一个行业

  这段时间,台湾“毒饮料”事件闹得沸沸扬扬,邻苯二甲酸酯被做为非法食品添加剂,令众多知名饮料及儿童食品都卷入其中,酿成了一场规模浩大的公众安全危机。但是,国内一些媒体就此扩展出来的所谓“毒玩具”,与台湾“毒饮料”完全是两码事,是记者缺乏专业知识而杜撰的。台湾共同参与研究的高雄医学大学环境医学中心教授林水龙也指出,塑化剂经由皮肤接触的剂量小,48小时内即可以被人体排出。但直接食用含塑化剂的食品或饮料,等于是从人的口腔进入消化系统,被吸收的速度更快,尤其是被小肠吸收后,就很难被排出,甚至人体会不断累积毒,造成伤害。由此可见,即使抚触所谓的“毒玩具”确实会对人体产生影响,但其影响仍不足以对人体产生危害。

  国家质检总局对玩具产品质量安全非常重视。2004年修订了《国家玩具安全技术规范》,各项技术要求即与国际标准ISO 8124《玩具安全》完全接轨。从2007年开始对塑胶玩具、娃娃玩具、童车等6类儿童玩具产品实行强制性产品认证(3C)。每年都组织对玩具进行国家监督抽查,近期公布的抽查结果:童车共抽查了河北、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5个省110家企业生产的110种童车产品,合格率为80%;塑胶及电玩具共抽查了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湖北、广东等8个省、直辖市的212家企业生产的242种玩具产品,合格率为90.6%。

  针对欧盟和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玩具相关法规动态,我国也一直在积极跟踪研究,并将适时完善我国的玩具相关标准,以及检测、认证、监督抽查等监管制度,严把玩具产品质量安全关。虽然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有关国际标准未对邻苯二甲酸酯进行限制,但为确保婴幼儿的安全,我国在即将颁布实施的婴儿奶嘴(安抚奶嘴)安全标准中,已经对上述6类邻苯二甲酸酯的限量值进行了规定,其限量值与欧盟相同。同时,我国还制定和实施了邻苯二甲酸酯的检测方法标准。

  目前,我国正出于经济转型期,不可避免有企业及个人唯利是图、违规经营等情况发生,但如果媒体不分青红皂白地跟风炒作,危言耸听,则很容易伤害一个行业的正常发展。

 
  来源:互联网
文章出自: 世科网
本文网址: http://www.cgets.net/news/show-43.html

声明:

1、本网转载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凡来源注明“世科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世科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个工作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关键词: 广东玩具协会 玩具
分享到:
5.31K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