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蔬菜、大米、肉制品、水产品、进口食品等食品,市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近日开展食品安全日常监督抽检总计2385批次,查到不合格食品40批次,总体动态合格率为98.3%。其中市农委抽检150批次,2批次不合格;苏州质监局抽检95批次,1批次不合格;苏州工商局抽检100批次,全部合格;市食药监局抽检120批次,12批次不合格;苏州检验检疫局抽检89批次,全部合格;市粮食局抽检82批次,全部合格;各市(县)区分别开展抽检工作,其中高新区各监管部门抽检220批次,3批次不合格;工业园区抽检248批次,2批次不合格;吴中区抽检249批次,全部合格;相城区抽检350批次,14批次不合格;吴江区抽检682批次,6批次不合格。
本次不合格餐饮具14批次,不合格食品26批次,其中4批次蔬菜农残(甲基异柳磷或毒死蜱)超标,9批次腌渍菜中苯甲酸超标,3批次豆制品中被检出致病菌或山梨酸超标;2批次桶装饮用水中菌落总数超标;3批次速冻食品中致病菌超标;个别鱼中诺氟沙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超标;个别白糖中霉菌超标;个别菜籽油中被检出含有大豆油。针对不合格产品,相关部门组织了对涉及的生产经营单位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据悉,苯甲酸、山梨酸都是防腐剂,在一定条件下能对食品中霉菌和酵母菌的繁殖起到抑制作用。食安办专家介绍,一些生产企业为满足消费者对低盐产品的需求,就在产品中降低食盐含量,依靠添加苯甲酸来控制细菌繁殖,增大苯甲酸的使用量。如果长期食用苯甲酸超标的食品,可能导致人体肠胃功能、血液酸碱度失调。而甲基异柳磷是一种土壤杀虫剂,对害虫具有较强的触杀和胃毒作用。杀虫广谱、残效期长,是防治地下害虫的优良药剂。农业部明确要求不得用于蔬菜、果树、茶叶、中草药材上,但依然有不少菜农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