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消费者报道》9款包装大米的送检结果,其中一款产自湖北襄阳的"天谷汉水源香米"样品含有转基因成分,并且证实含有抗虫水稻转基因Bt63(详见《湖北大米检出转基因 抗虫水稻悄然上餐桌》)。
从表面上看来,转基因大米与正常的大米基本无区别。然而在大米市场上,有部分大米产品甚至有醒目的"非转基因"标注,以正其身,而转基因大米却毫无标识。信息的不公开透明,造成消费者知情情和选择权的旁落,而其中折射的是国家在转基因标识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转基因大米抽检无依据
09年农业部颁发的水稻转基因安全证书明年即将到期。今年7月,61名院士联名上书,要求国家加快推进转基因水稻产业化,更在建议书中写道"推动转基因水稻种植产业化不能再等,再迟缓就是误国,转基因产业化发展不起来,则商业发展不起来,对科研影响非常大".
然而从转基因大米已流入市场的事实来看,转基因安全证书获批后,实际的监管滞后似乎也成为一个更现实的问题。
"企业收购粮食的时候基本不会筛查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农民种什么样的稻谷也无所谓,国家的推广才是最重要一环。"北京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粮食分析师马文峰说道。因此国家应建立转基因大米的相关法律法规,让企业能够有规可循。
《消费者报道》记者从广州市质量监督研究院了解到,不同于转基因大豆,转基因大米是国家禁止商业化生产和销售的,所以部分检测机构会因为无法获得转基因大米阳性对照而不能进行检测。
记者参考《转基因产品核酸定性PCR检测方法》国家标准(GB/T 19485.4-2004),其中涵盖大豆、番茄、玉米、油菜、马铃薯、棉花等转基因作物的检测,却没有出现"大米"或者"稻米"等字眼,也就是说转基因大米的检测并无国家标准可循。
而对国内销售的大米以及进口大米国内更没有检测转基因含量的明确规定。"转基因成分"不在《大米》国家标准(GB 1354-2009)之列,也使常规抽检无标准可依。
监管不严
早在转基因技术开始起飞的上世纪80年代,由于转基因产品的种种不确定因素,世界各国纷纷制定转基因作物的相关法律法规,以规范转基因食品市场,保障消费者的利益。很多国家都对转基因作物的种植、生产和进口设置了门槛。例如欧盟有着严格的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和完善的产品追溯体系;奥地利有一部纯净种子法,禁止常规种子受到转基因污染;日本对于转基因食品的标识制度每年都要进行重新审定。其中以欧盟对于进口转基因产品的规定最为严格,以至于中国的大米产品屡次因为转基因问题被挡在了欧洲的大门外。
针对欧盟等地对转基因作物的高门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有相关的检测技术。此次《消费者报道》委托的珠海出入境检验就曾多次承担出口欧盟的大米样品的检测。其所用的部分检测标准是根据欧盟官方提供的方法编制,技术人员也是由欧方培训。但国内的转基因产品检测标准和方法,俨然已经不能达到更严格的要求。
目前国家对于转基因食品是有标识制度的,但是却难以执行。今年11月《消费者报道》就曾经在市售的大豆制品中发现含有转基因成分却没有进行标识的产品,并指出目前需要进行标识的转基因食品目录早已陈旧过时。反观其他国家,例如日本对于转基因食品的标识制度每年都要进行重新审定。相比之下,中国在这方面的政策力度略显不足。
国家无监管,企业无筛查,消费者难辩识,而部分消费者对转基因的怀疑或恐惧心理又是一种客观存在,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蒋高明教授在接受《消费者报道》记者采访时认为:"转基因可以研究,但向主粮推广的条件目前并不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