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名为“科技创新券”的新事物,正在拉动科技公共服务市场的内需。根据设计,能享受创新券的主要是那些经济实力有限、消费“精打细算”的中小企业。“这是国家力促企业成为创新主体的一种探索。”中国科技战略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郭铁成说。在近日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联合浙江长兴县进行试点的基础上,明年,科技创新券将在张江一区十八园推开。
政府为企业需求买单
上周三,长兴诺力电源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找到上海化工研究院检测中心,要求为他们新研发的一款蓄电池产品作性能检测。可就在一个月前,诺力还在为要不要来而犯愁:来,固然能让消费者对产品放心,但10万元检测费用对公司来说不是一笔小数目。
摇摆不定间,恰逢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在长兴发放科技创新券,诺力成了第一批“持劵”企业,这笔10万元检测费的60%可用创新券抵扣。于是,诺力拿着券直奔上海。
诺力拿到的“折扣”,实际是由政府通过购买研发服务的方式买了单。郭铁成介绍,对于政府而言,科技创新券是一种事前补贴企业、事后兑现服务的新型花钱方式,它在一定程度上把花钱的主动权给了企业。比如,一家矿泉水瓶生产企业想要改进瓶子的手感,又不具备相应的材料研发技术,需要与有相关研发能力的机构或企业合作。如果成功申请到创新劵,即可以此抵扣一部分研发服务的费用,降低企业创新成本。“可以说,科技创新券政策从一开始就是以需求为导向的。”郭铁成说。
拉动研发过程的内需
因为有着全国最大的锂电池实验室,上海化工研究院检测中心的客户名单中不乏索尼、比亚迪(002594,股吧)等知名企业。头一次跟诺力这样的小企业打交道,该中心副主任商照聪感到了两者的不同:“小企业看不懂我们的报告,我们得从电解液、芯片等细节入手,告诉他们问题出在哪里。”
上海半导体照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卫桥有着类似的体会:“中小企业来找我们,多是为了盖个合格图章,很少有企业愿意为"过程"付钱,而这恰恰是培育企业创新能力的关键一环。”
科技创新券有望引导中小企业逐步重视和理解创新过程的重要性。在此次上海与长兴的试点中,已有53家加盟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的单位接受用创新券抵扣付费,其中包括48家仪器单位和5家文献服务单位,这意味着参与试点的中小企业在产品研发的任何一个阶段,都可以用科技创新券抵扣诸如查阅文献、租赁设备、购买研发服务等费用。
“在试点中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的持券企业都会追加研发投入,最高可达券面价值的10倍,这放大了政府的引导信号,激发了潜在创新消费。”郭铁成说。
点击服务不需券
中小企业如此之多,如何决定向谁发券呢?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管理中心管理部部长刘慧伟说,这正是希望通过试点找到的答案。目前的发券标准,主要依据的是企业所提需求的合理性和企业的诚信记录。
可以肯定的是,一家企业的诚信度将越来越和将来他们所能得到的创新服务挂钩。刘慧伟介绍,网络化的科技服务交易系统将力推诚信平台的建设,今后很可能不再需要有形的“科技创新券”,取而代之的是虚拟代码。未来的研发服务平台也许会像淘宝网,千万种服务一一陈列其中,企业要做的,只是轻点鼠标,将自己所需拖入购物篮。这时,服务的提供方将会视企业的诚信度而决定是否与之合作。而在交易过程中积累的信用额度,也将有助于企业获得来自政府的资助。(记者沈湫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