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上通报的北京市室内环境检测治理行业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几方面。
使用未经核准的名称从事经营活动。有人以“北京权威室内环境监测中心”、“北京市室内环境监测中心”等机构名称进行宣传。经调查,这两个机构根本不存在,均属于使用未经核准登记注册的名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违法行为。
做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一是虚夸资质。谎称经过住建委、环保等政府部门认证和授权;谎称是某学会或行业协会的会员;谎称取得了国家专利、权威资质证书、行业内高度认可的荣誉奖项等,或以“高新技术企业”名义从事经营活动。二是虚报合作关系。谎称与国内外知名大学及其他权威研究机构有长期合作关系。三是夸大业绩。谎称为知名写字楼、大厦、体育馆、政府大楼等场所做过环境检测,或随意夸大其施工范围、作业面积等。
超出核准的经营范围从事经营活动。部分企业,超出核准的经营范围,在未取得质监部门计量认证的情况下,违法开展检测业务,出具检测报告,还有的企业以免费检测为诱饵,欺骗消费者,既从事环境检测又从事环境治理,其目的就是利益最大化。
其他不规范经营行为还有:具备不同资质的企业采取相互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检测项目,容易给消费者带来误解,且出现纠纷时难以划分责任主体;个别有资质的企业,与一些非法网站和业务员合作提取劳务费的形式,招揽业务,造成了检测市场的混乱;由于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价格标准,正规的室内和车内环境检测需要高级的实验室、检测仪器,检测费用比较高,有的企业采用简易的仪器进行低价格和不规范的检测,造成市场上各项检测的价格悬殊,既让消费者无所适从,也扰乱了正常市场竞争秩序。
针对上述情况,会上提出了相应的规范整治意见:一是转变执法理念,从消费者、社会和行业反映比较大的室内环境检测治理市场入手,与政府相关部门共同合作,以“查处一类案件,规范一个行业”为执法导向,促进市场的规范发展。充分发挥社会和行业协会的力量,强化行业自律。二是建立整顿室内环境检测治理市场联席会制度,定期召开工商部门、质监部门、建设部门和环保部门与中国室内环境监测工作委员会及相关企业的工作会议,研究不同时期市场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情况通报,加强市场的规范和整顿。三是制定规范的室内环境检测承揽合同,以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和规范企业的行为。四是加强行业管理。着力推进市场履行主体责任,以行业自律为手段规范企业经营行为,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五是规范信息发布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