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生物医药 » 正文

反垄断大棒砸向医疗器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世科网   发布日期:2013-09-05  浏览次数:690
核心提示: 反垄断调查风波不断。近日,有外媒报道称,商务部反垄断局委托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对医疗器械产品价格以及市场份额进行调查。
      反垄断调查风波不断。近日,有外媒报道称,商务部反垄断局委托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对医疗器械产品价格以及市场份额进行调查。消息一出,引起业界广泛关注。

  事实上,已有外资医疗器械公司成为“前车之鉴”。8月初,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对全国首例纵向垄断案作出终审宣判,强生因限制“最低转售价格”构成 “垄断”,被判赔偿经销商53万元。业内人士指出,医疗器械垄断定价纠葛一直难以根除,这一案例给了业界一个处理的先例,而未来或有更多垄断巨头步强生的后尘。

  传言:医疗器械行业 遭“定价调查”

  根据外媒报道,中国医疗器械协会国际合作部副主任徐珊透露,受商务部反垄断局委托,协会正在向3000家医疗器械企业发放调查问卷,收集中外企业的定价和业务情况。

  一家声称收到问卷的外国生物技术公司高管表示,调查信息包括进口医疗器械的具体价格、分流至经销商处价格以及产品质量、产品体积等许多细节。从问卷中关于定价的提问看,调查目的之一是要判断企业是否对销售商设定了最低售价。

  有知名外资医疗器械企业高管向媒体证实,公司此前确实收到了医疗器械协会带有调查问卷的邮件,邮件没有说明具体的政策意图,其中所列的表格涉及到了单个产品的一些价格问题,由于邮件落款为医疗器械协会的个人,没有配发医疗器械协会的“红头文件”,所以公司并没有回复此邮件。不过,飞利浦、佳能、罗氏诊断、美敦力等多家企业表示尚未收到相关调查问卷。

  针对价格调查的传言,商务部、发改委均予以否认。商务部新闻处人士表示,商务部反垄断局并未委托中国医疗器械协会对中外医疗器械企业进行定价调查。而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副局长陈志江亦称,发改委也未针对医疗器械企业展开调查。

  南方日报记者在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的官网上看到,该协会针对此事声明称,今年6月收到过商务部市场秩序司致各相关协会、商会的关于消除地区封锁打破行业垄断的调查问卷,随后将此调查问卷发给部分会员企业征求意见,“但此项调研并非接受商务部反垄断局的委托,且该问卷主要调查内容是企业是否在进入市场时遇到地区封锁问题,并非价格垄断调查”。

  现状:高端医疗器械 外资占70%

  虽然价格调查的消息未被证实,但国内医疗器械市场被外资寡头瓜分早已成行业共识。

  在我国医用电子产品领域,90%的心电图机市场、80%的中高档监护仪市场、90%的高档多道生理记录仪市场以及60%的睡眠图仪市场均被外国品牌占据,国产产品则主要集中在按摩器具、血压测量仪器等低附加值种类上。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副会长姜峰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国内医疗器械设备市场,外资和合资企业成为主力军,进口产品在中国已经形成销售垄断。其中,通用电气、飞利浦和西门子三家企业占据了大部分的高端市场,保守估计已经超过了70%。

  2012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约1500亿元,过去十年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1.3%。然而,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医疗器械部数据,仅在CT设备领域,西门子、飞利浦、东芝等五家企业占国内市场的份额就高达90%。

  在国内医疗器械市场,省市一级的三级医院除了一些常规消耗性产品外,主要的医疗器械均是洋货统治的世界。有医生表示,目前在三级大医院比较常见的外资医疗器械品牌有美国通用电气、飞利浦和西门子,进口价格不菲。比如:一台高级核磁共振设备,进口价格在每台1200万-2500万元之间,一台伽马刀治疗仪进口价在1000万元左右。

  广东省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副会长陈武山表示,外资大型医疗设备之所以能够在国内医院大行其道,主要是政策所限。据其介绍,如果医院购买的是国产设备,则需要自己去联系银行,而如果是外资品牌,背后往往都有几个实力雄厚的大财团支持,由他们提供贷款后,便会指定医院购买某个品牌的设备。

  8月1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对全国首例纵向垄断案作出终审宣判,强生(上海)医疗器材有限公司、强生(中国)医疗器材有限公司限制“最低转售价格”构成“垄断”,被判赔偿经销商北京锐邦涌和科贸有限公司53万元。

  “强生案是《反垄断法》颁布以来,第一起原告胜诉的反垄断案生效判决,尽管案件标的额不大,但有关判决却被业内视为纵向垄断案件的标杆。”业内人士指出,已有医疗器械业内企业因有垄断行为输掉官司,这是一个很好的“先例”。

  不过,反垄断律师郝俊波认为,有关部门应加大对垄断行为的处罚,增加垄断企业的违法成本。如在上述案件中,强生公司仅被判决赔偿50余万元。这个数额强生肯定不会放在眼里的,难以起到有效的惩罚作用。

  黑幕:利益黑链 致价格虚高不下

  外资垄断的背后是高昂的价格。按照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外科植入物专业委员会名誉理事长姚志修的说法,以在上海为例,目前骨科植入物和心脏科植入物领域,跨国公司产品占据了绝大多数份额,价格也比本土企业贵50%左右。

  继葛兰素史克案揭开药价虚高现象的一角后,强生案引发了外界对洋品牌医疗器械垄断高价的关注。据了解,在双方2008年的经销合同中,强生约定锐邦不得以低于规定的价格销售产品,在发现锐邦“违反规定私自低价”后,强生取消其在部分医院经销权,最后还停止供货。

  有专家指出,这种限制经销商转售价格行为,导致了产品价格被人为推高。据业内人士透露,产品定价高,医院、科室、医务人员获得的回扣也高,推荐产品的积极性大,销量也能保证。“医院和医生对高价器械诱人利润的追捧,已是"潜规则"。一些企业定出高价,就是为了消化背后商业贿赂的成本。”

  “现在生产企业这么多,大家的产品质量也都半斤八两差距不大,人家医生凭什么要用你的器械呢?自然就得给回扣给提成。”一位销售了近10年医疗器械的医药代表张某称,“有些药给予的回扣是10%,有的器械回扣比例更高。”

  而据姚志修介绍,医疗器械产品的回扣比例基本都差不多,但进口产品单价高,回扣更丰厚。假设一个进口人工关节3万元,回扣可能六七千元;而国产的1.5万元,回扣只有3000元左右。

 
  来源:南方日报
文章出自: 世科网
本文网址: http://www.cgets.net/news/show-3065.html

声明:

1、本网转载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凡来源注明“世科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世科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个工作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
5.31K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