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最近在湖南、广东等地采访时发现,很多地区都很重视知识产权工作,但专利人才不足让他们陷入窘境,“一才难求”制约了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湖南省知识产权局局长陈仲伯介绍,近年来湖南在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方面花了很大的力气。但由于这一块缺口太大,且人才流失严重,加上专利人才需要长期工作积累等原因,目前湖南省专利人才仍然不足,企业缺乏优秀的专利撰写人才、专利检索人才和专利诉讼人才,熟悉国家知识产权竞争规则的高端人才更是稀缺。
另一方面,科研人员的专利意识不够,一大批搞科研的人缺乏专利意识。湖南省知识产权局曾经就科研人员做过一个调查,发现近5年来,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和湘潭大学科研人员的专利申请,不少都是被自己的论文所驳回。科研人员做科研花费了无数心血,却选择在论文公开发表之后再申请专利。这不仅破坏了专利的完整性,也使专利难以得到保护。
许多企业负责人也不把专利当资产。“我们经常碰见一些企业,像摩托车、单车、电脑等都登记在册。但是对于自己的商标专利甚至引进别人的专利,不当回事。”陈仲伯说,当知识产权出现重大失误,出了事没有人负责。很多单位把专利申请仅仅理解为申报科研项目的必要环节,或者是申报高新企业的条件之一,没有真正把知识产权当成重要的无形资产妥善管理。
他还发现,一些懂一点法律法规的人也不太懂专利、商标,以及商业秘密这样专业的知识产权知识。一些提供知识产权法律咨询的中介,甚至做出误导性的所谓服务,有的不能授权,有的破坏了专利的完整性,造成原告、被告两败俱伤。“现在很多人眼红知识产权这块蛋糕,又缺乏相关专业能力,导致目前知识产权总体质量不高,太可惜了。”陈仲伯说。
据业内人士介绍,我国绝大多数专利人才都集中在北上广,中西部不少省份专利人才极其缺乏。前几年,西部有些省份甚至难以找到获得专利代理资格证的人。对于这种现象,湖南省知识产权局的廖春阳认为,专利人才供需直接反应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与经济发展、特别是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休戚相关。但他也指出,发展阶段不同,对专利人才的供需矛盾也不一样。现阶段,包括湖南在内的中部地区对科技创新越来越重视,对专利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国家知识产权局保护协调司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专利人才的缺乏有诸多原因。从浅层次来讲,我国知识产权工作起步晚,体系尚不完善。从深层次来讲,我国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尚未真正得以彰显,导致知识产权的吸引力严重不足。“知识产权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要求比较高,知识结构要合理全面。”他说,相比知识产权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企业更青睐那些有经验、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复合型专利人才。
那么,我国目前到底有多少专利人才?记者向该工作人员咨询时,被告知目前没有详细的统计数字。“我们也想知道这个数字是多少。”他说。
有关专家认为,科技成果的转化与知识产权密不可分,高水平专业人才的缺乏是我国专利质量和成果转化率不高的主要原因。(记者 吴佳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