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材料化工 » 正文

兰州化物所等聚合物刷可控制备研究取得新进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世科网   发布日期:2013-08-23  浏览次数:1044
核心提示: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表/界面材料课题组与荷兰内梅亨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合作在聚合物刷的研究方面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表/界面材料课题组与荷兰内梅亨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合作在聚合物刷的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工作发表在近期出版的Angew. Chem. Int. Ed.(2013, DOI: 10.1002 /anie.201304449)和Adv. Mater.(2013, 25, 3343-3350)。

  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SI-ATRP)是在基底表面构筑刷型软物质界面的主要方法,但是仍然面临突出问题:反应需要惰性气体保护、大量单体溶液浪费以及聚合物链增长的可控性较差等。研究人员利用活泼金属如Al,Zn等在联吡啶的存在下将Cu(II) 连续不断还原为Cu(I),利用“三明治”结构聚合装置实现微量溶液的聚合,改变金属的形状和倾斜角度即可制备多种梯度或织构化聚合物刷,可以简单一步实现在同一个基底上接枝多种聚合物刷(Angew. Chem. Int. Ed. 2013)。文章得到审稿专家的高度评价,他们认为“This is a very innovative way to produce gradient polymer brushes on the macroscopic scale. Really nice work and surely of general significance for a broad readership. Publish as is!!” 该文章被评为Angew. Chem. Int. Ed.的热点文章和内封面文章。

  利用类似原理,该课题组还发展了光诱导的表面引发ATRP聚合新方法。TiO2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无机半导体材料,在紫外光照射下能产生电子和空穴,该课题组利用激发的电子将空气中稳定存在的Cu(II)/L还原为Cu(I)/L进而催化自由基聚合,实现多种单体的接枝聚合和聚合物刷的可控制备,并在TiO2纳米线、纳米管表面实现自催化原位表面引发聚合,该工作发表在ACS Macro Lett.(2013, 2, 592-596),为7月份该杂志阅读量最多的前5篇论文之一。

  用表面引发聚合制备结构和成分可控的刷型软物质界面,在润滑、防污、表面性质调控等领域有重要研究价值。

  上述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和面上项目(21125316, 51171202),中科院重点部署项目(KJZD-EW-M01)和科技部“973”项目(2013CB632300) 的支持。


通过催化剂在“三明治”结构之间产生和扩散实现微量单体溶液的聚合


紫外光诱导的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示意图


Angew. Chem内封面

 
  来源: 中国科学院
文章出自: 世科网
本文网址: http://www.cgets.net/news/show-2752.html

声明:

1、本网转载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凡来源注明“世科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世科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个工作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关键词: 材料 聚合物刷
分享到:
5.31K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