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保鲜膜,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了,也是公众“保鲜食品”的首选。保鲜膜既然跟食品紧密联系在一起,其理应也适用于“食品安全法”,而塑化剂也是一种添加剂,理应遵循这样的原则。如此尴尬的社会现状,再次传达出一个常识:我们不缺乏标准,缺少的只是对“标准”的严格执行。
而更大的悲剧还在于,含有DE-HA的保鲜膜,更是如同打不死的小强。这背后的标准虚设问题,的确令人深思。如果标准没有执行、违法没有处罚、监管相当滞后,那标准本身不过是没牙的老虎,而输掉的,是公众的健康。
若标准虚设,则健康裸奔,这是自然而然的逻辑。当维系安全的各种标准只是“看上去很美”,那公众的身体健康,必然是伤不起的。众所周知,一个标准的严格执行,离不开对标准的信仰,也离不开对执行的监管,更离不开对违规的处罚。从这个角度来说,含有DEHA的保鲜膜如同打不死的小强背后,是一整套的底线沦陷。如果这一切都依靠公众自己来解决,那我们还需要那么多监管部门干什么?PVC保鲜膜“有毒”再次被曝光,是又一次对政府部门这个“守夜人”角色的一种拷问。
对保鲜膜安全甚至于食品安全而言,寄希望于商家企业的“道德血液”,是一种“空中楼阁”式的幻想,真正要约束好保鲜膜安全问题、保证好食品安全问题,仍需要从制度方面入手。一方面,既有的标准,不能形同虚设,而应严格执行起来,同时配套的监管机制与问责机制不可或缺;另一方面,标准本身也要随时“更新”、“扩容”,并明确安全才是食品最大的国标这一底线,才能不至于让企业、商家们钻了政策的空子。也唯有如此,公众的安全与健康,才不至于裸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