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政府对LED照明的各项政策补贴和扶持,说明中国普及LED照明的决心。在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有专家预测,最快到2015年,LED在中国照明市场的占有率将达到20%,带动产业规模达5000亿元。
政策大旗让资本市场对LED产业也青睐有加。各路资本纷纷杀入让原本狂热的LED产业再掀高潮。但是高涨的投资并不能在短期内改变国内LED核心技术缺乏的事实。
当前,LED产业的发展也经历了从2009年初的前途似锦到2012年的举步维艰的坎坷命运。究其原因,除了LED上游投资过热造成的价格下降,下游企业同质化产品竞争激烈外,我国绝大多数LED企业缺乏核心技术,核心产品高度依赖进口的做法,才是造成LED产业发展困境的最大原因。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对于LED行业的发展来说同样如此。资料显示,长期以来,中国照明市场虽然容量巨大、品牌众多,但是一直呈现出外资品牌一枝独大的局面。一方面,偌大的照明市场中,以飞利浦、欧司朗、GE等为代表的几大“洋品牌”占据极大份额,几乎占据照明领域全品类线;另一方面,本土照明企业虽然数目众多,但是缺乏品牌影响力和核心技术优势,其中一部分还沦为国外产品的贴牌甚至缩小版。虽然近几年也有一些本土品牌发展壮大,但是大都偏重单一品类,整体规模还不足以和国际品牌抗衡。
今年三月,深圳市政府以《政府公报》的形式废止了实行4年多的《关于印发深圳市LED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5)的通知),引发了媒体的广泛关注。时间跳回到2009年,深圳市政府出台规划提出将深圳“建成全国乃至全球重要的LED产业研发生产基地”,并预计到2015年深圳的LED产业规模将达1300亿元以上,彼时,该规划被视为全国许多城市制定相关规划的蓝本。面对时隔四年后截然不同的局面,业内人士表示,尽管政府文件未透露具体原因和细节,但无疑与LED产业目前的发展态势,尤其是产能过剩、投资过热有直接关系。
LED市场空间大,准入门槛低,品牌厂商和山寨厂商一直搏杀激烈。一些山寨产品甚至较品牌厂商更具价格“优势”。业内人士指出,未来具备生产规模优势和产品性价比优势的品牌厂商将最终胜出。首先,较之于山寨厂商,规模型企业在芯片采购中具备较强的议价能力;其次,品牌厂商在产品设计工艺上,技术创新方面更具竞争力。山寨产品虽然价格便宜,主要原因是采用了廉价芯片和驱动电源,同时散热装置也存在偷工减料。
我国LED专利主要集中于中下游领域,中游封装、下游应用环节的专利占申请总量的64%。在关系到产业长远发展的关键技术环节,仍缺乏核心专利。从专利类型上看,我国LED专利以实用新型及外观设计专利为主,发明型专利占比较低,其中国内LED实用型专利占比为59%,外观设计专利占比为15%,而LED发明专利占比仅为26%。
如今,知识产权已成为LED企业竞争的战略性武器。先进入市场的LED企业将知识产权作为战略性武器以确保“先发优势”。LED产业中的先进入企业为确保先发优势积极布局专利网,阻击后发企业进入LED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