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气检测又是如何让不达标的车辆拿到绿标的呢?知情人黄先生道出了其中玄机:在绿标检测时,若工作人员仅将测量工具的小部分插入排烟管中,并迅速拔出来,被检车辆就容易合格;而如果工作人员将检测工具插到排烟管的最里面,并停留较长时间,哪怕被检车辆使用不是很久,也会被测不合格。至于检测工具“如何使用”,则全凭工作人员说了算。
有负责联系有偿检测事宜的“中间人”李某告诉晶报记者,自己每天的收入都逾万元,并表示“这钱不全都是我一个人的,每个环节都是需要打点的”。言下之意,其背后还有“大鱼”,且围绕着绿标检测,已形成一条“黑色产业链”。
区分黄标车和绿标车,并设置年检程序,目的是为了缓解市区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促进老旧汽车的淘汰。本来,车主从正规厂商处购买了车辆,就有上路行驶的权利,为配合绿标检测,车主们已让渡了部分权益,并承担了不低的检测费用。 如今一些人将检测当作敛财工具,在检测过程中上下其手,令人齿冷。
有问题的车,交钱就能过关;没问题的车,如果不知“打点”,很可能就过不了关。这种怪状的存在,不仅会让设置绿标检测的意义全失,起不到保护环境的作用,更将严重损害政府公信力和社会公平正义。
现在需要追问的是:究竟是哪些人在借绿标检测敛财?除了“抛头露面”的中间人,还有哪些人在暗中参与此事?这其中有没有公职人员?类似的敛财行径只是个案还是普遍现象?现行的检测方式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又该如何改进?
借绿标检测敛财事关民生,且涉及面广、涉及金额巨大,应引起各界高度重视。我们呼吁相关主管部门迅速查明真相,并在第一时间向公众通报详细信息。在必要的情况下,司法、监察部门亦应介入此事,依法严惩相关责任人。
来源:深圳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