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布首批风电技术新标准
风电行业面临洗牌
国家能源局8月5日发布“大型风电场并网设计技术规范”等风电产业发展急需的18项重要技术标准,并将于2011年11月1日起实施。分析人士指出,此举有利于突破当前卡住我国风电发展的瓶颈,实现由风电大国向风电强国的转变。
“中国风电的未来发展要从追求速度向追求质量转变,从追求装机容量向追求风力发电量转变,这就需要建立先进的风电标准体系。”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说。近年来,我国风电产业发展迅猛,无论从装机容量、发展规模还是风机制造能力上看,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风电大国。
来自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风电产业已连续5年实现翻番、总装机容量跃居世界第一。今年一季度,我国风力发电量达到188亿千瓦时,增长60.4%,增速分别高出火电、水电和核电49.8个、27.5个和43个百分点,居各大能源发电之首。
除了甘肃酒泉风电基地,目前,我国还有内蒙古东部、内蒙古西部、东北、河北、新疆、江苏、山东等7个千万千瓦风电基地也在规划和建设之中。未来的风电发展,还将从集中大规模开发向大规模开发与分散开发并举转变。“到今年底,除西藏外,全国各省区市都将实现风电并网发电。”刘琦透露。
在风电开发“一日千里”的同时,我国的风电设备制造能力也突飞猛进。国家能源局的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已具备1.5兆瓦至3兆瓦风机批量制造能力,5兆瓦的大容量机组也已经下线,5兆瓦以上机组正在研制中。不过,与成长相伴的往往少不了烦恼。业内人士指出,当前我国在发展风电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瓶颈是,一方面风电发展迅猛,但另一方面由于技术标准体系相对滞后,出现并网难等问题。“并网难除了价格因素外,从技术层面来看,由于标准的缺失和执行不够规范,增加了上网风电的不稳定性,电网有些‘消化不良’。”中国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一位研究人员说。
据业内人士介绍,近几年,通过风电特许权的方式,引入市场运作机制,我国已成功降低了风电的上网电价和风电设备的造价,但与风电设备制造、安装、维护、检测等整个产业链相关的技术标准体系中,要么存在空白,要么是早期制定了,更新太慢,要么采用的是欧洲标准,面对我国特殊的风电状况时,有些“水土不服”。“这次发布的风电技术标准,主要解决的是‘无’的问题,比如原有的200多项技术标准中,涉及海上风电的只有24项,因此首先要做的是填补空白。”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司长李冶说。
标准本土化也是考虑之一。我国风机技术大多是从国外买来的,这些技术适合欧洲风电环境,如果不加以改进,直接使用将对我国电网造成冲击。近年来风电发展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如一些企业,包括知名企业的风机多次出现脱网、倒塌等事故,也急需从技术层面开出“药方”。
风机制造、质量保证体系、安装运营、维护管理以及与国情相适应的实时检测和故障诊断技术……随着一项项新标准的实施,风电行业势必掀起大规模的“洗牌”。
不过,有国外风电设备制造商担忧,中国出台新的风力发电技术标准,可能会提高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技术门槛。对此,有关专家表示,制定本国的技术标准是国际通行的做法,国家出台的这些标准对中国境内的企业是一视同仁的,目的是淘汰落后产能,杜绝低水平重复建设,保障行业健康发展。
曾长期任职IEC的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舒印彪表示,目前我国有80多家主机制造厂,产能远远超出我国风电的投资需求。完善国内现有的风力发电相关技术标准体系,有利于加速风电制造业兼并重组的进程。
在修订、完善国内风电标准体系的同时,我国也积极“走出去”,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中国正努力提升在IEC中的地位,希望能在国际标准制定中获得更大的话语权。”刘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