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能源环境 » 正文

偶氮甲酰胺限量和检测标准都应跟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世科网   发布日期:2013-05-30  浏览次数:1095
核心提示:本报就小麦粉中偶氮甲酰胺问题进行了两篇报道,引发了业内人士和读者普遍关注。近日,记者又通过查阅和检索更多的资料,发现偶氮
本报就小麦粉中偶氮甲酰胺问题进行了两篇报道,引发了业内人士和读者普遍关注。近日,记者又通过查阅和检索更多的资料,发现偶氮甲酰胺作为一种人为添加的食品添加剂,其实已经在国外“臭名昭著”,并且和禁用的兽药有着扯不清的关系。

  资料显示,在我国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呋喃西林都是禁用兽药。2010年4月8日,在卫生部发布的《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第四批)》中,硝基呋喃类药物被列为“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呋喃西林是硝基呋喃类药物的一种,而呋喃西林的代谢产物就是氨基脲。

  如何判断动物源性食品在动物饲养过程中是否使用了呋喃西林这种禁药?曾任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高级工程师的谢华民表示,方法就是检测动物源性食品中氨基脲的含量,这种检测依照国家标准检测方法GB/T 21311—2007进行。“但是,这个检测方法不能用来检测小麦粉或小麦粉制品。GB/T 21311—2007的名称是:《动物源性食品中硝基呋喃类药物代谢物残留量检测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于小麦粉等所有植物源性食品,不能用这个标准去检测、执法。因为该标准的适用范围不包括植物源性食品。在动物源性食品中,氨基脲只要检出就属违法。上述检测方法的最低检出限是0.5ppb。也就是说,在动物源性食品中,氨基脲的含量不得超过0.5ppb。”谢华民说。

  按照我国现行标准,允许在小麦粉中使用45ppm的偶氮甲酰胺,偶氮甲酰胺的分解产物之一也是氨基脲。根据欧盟的有关资料,加入食品中的偶氮甲酰胺,会产生0.1%的氨基脲。45ppm的偶氮甲酰胺就将产生45ppb的氨基脲,是动物源性食品中检出限的90倍。

  谢华民对此非常不理解:我国目前的政策,并非完全不在乎氨基脲的毒性,而是仅仅在动物源性食品中,与国际接轨,不得检出,不得超过0.5ppb。“而在小麦粉中,却允许45ppb的氨基脲存在,并且无任何可用于执法的标准检测方法。是否超标使用,几乎全靠企业自律。这不是很奇怪吗?”

  而据中国经济网等国内媒体的报道,在2010年12月初,比利时负责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气候与能源部长马涅特宣布,因为几乎所有的泡沫塑料拼图地垫都会释放包括致癌物质甲酰胺在内的有毒物质,因此在比利时对其实行禁售。他说,比利时政府将采取必要措施确保禁售令的实施,违犯者最多将被处以两万欧元的罚款。今后生产商如果要在市场上继续销售塑料拼图地垫,必须证明其不含有害物质。马涅特当时还表示,希望所有欧盟国家从2013年开始都对含有甲酰胺的产品实施禁售。

  据悉,比利时政府作出这项决定的依据是该国影响较大的“购物测试”协会2009年在比利时、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进行的一项调查。调查显示儿童常用的塑料地垫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一种名叫甲酰胺的物质使之柔软,如果被吸入或者吞咽会造成伤害,同时对眼睛和皮肤也有损害。“因为儿童总是想方设法把所有东西都放进嘴里,所以非常容易受到伤害。”“购物测试”协会称,主要是新地垫会“在数周里递减式地”释放有害物质。“甲酰胺像地垫里发现的其他挥发性的有机物质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挥发掉,最终会完全消失”。

  比利时是欧洲第一个对拼图地垫实施禁售的国家。继比利时之后,法国也宣布将泡沫塑料拼图地垫暂停销售3个月,并呼吁家长提高警惕,防止幼儿将可能有害的泡沫塑料拼块送进嘴里。法国消费国务秘书勒费夫尔在记者会上解释,法国决定暂停销售塑料拼图地垫,好让“我们确定这种产品和其他产品的甲酰胺含量的可接受程度”。

  一位包装业界的专家表示,甲酰胺属于有致癌、致畸及生殖毒性的物质。甲酰胺中比较常用的是偶氮二甲酰胺,它是一种塑料常用的添加剂,可以使塑料发泡、更柔软也更有弹性,因此在地垫等塑料制品中使用较为普遍。

  2011年7月,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公布了一份食品添加剂名单,里面列举的项目多达3000种,虽然大部分是安全的,但美国《男性健康》杂志在总结多项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列出了其中危害最大的10种添加剂。其中,偶氮甲酰胺位列其中。该杂志认为,偶氮甲酰胺经常用于泡沫塑料的生产;在食品制造中,多用作发泡剂,改善面团的弹性、韧性。通过对47项研究的总结,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其可能诱发哮喘症状,并建议人们摄入得越少越好。

  国内某科研机构的一位专家在接受央视网的采访时认为,我国相关研究机构应尽快开展食品接触材料中氨基脲残留、潜移的研究及普查工作,相关管理部门也应尽快出台政策法规,颁布氨基脲在食品中的卫生限量标准和检测方法标准。对此,谢华民的观点是,首先是要在食品添加剂里禁掉偶氮甲酰胺,然后才有可能解决食品包装材料的问题。“现在,偶氮甲酰胺作为添加剂用在13亿人的主食品里在吃,这是需要解决的大事。”

 
  来源:中国质量报
文章出自: 世科网
本文网址: http://www.cgets.net/news/show-1451.html

声明:

1、本网转载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凡来源注明“世科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世科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个工作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
5.31K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