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食品安全 » 正文

湖南毒米事件:湘江变毒水 检测标准缺失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世科网   发布日期:2013-05-23  浏览次数:511
核心提示:湖南省食品安全办公室昨天(5月21日)就镉大米事件对记者表示,目前,食品安全办公室正在组织人员对广东方面通报的涉事企业进行调

湖南省食品安全办公室昨天(5月21日)就“镉大米”事件对记者表示,目前,食品安全办公室正在组织人员对广东方面通报的涉事企业进行调查,调查范围包括污染面、污染源等,检查结果报省政府批准后会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

同一天,攸县就此事举行新闻通气会。攸县食安办负责人表示,已经要求存在问题的企业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有问题批次产品召回、下柜。同时,责令存在问题的企业停业整顿。食安办同时称,3家企业证照齐全,周围10公里内都没有重金属企业。但食安办并未能回应稻谷产地附近是否有重金属企业。

近日爆出的一系列信息显示,有毒大米从农田到餐桌的各个环节中,从种植的农民、收购稻米的量贩、加工大米的工厂、存储大米的粮库、卖粮的经销商直至本该承担监管责任的个别地方政府,对当地农作物重金属超标一事并非一概不知。尽管如此,重金属依然没有被列入粮食常规检测项目。

昨日也从湖南省政府一位官员处了解到,此前,在省政府的会议上,就已经讨论过关于农作物重金属过量的问题,“当时,主要是环保局和粮食局做了汇报”。

2007年的一个数据被重新审视。当年,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教授潘根兴和他的研究团队在东北、西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六个地区县级以上市场随机采购大米样品91个。结果表明,10%左右的市售大米镉超标。

更早以前的2002年,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曾对全国市场稻米进行安全性抽检。结果显示,稻米中超标最严重的重金属是铅,超标率28.4%,其次就是镉,超标率10.3%。

十余年过去,“镉大米”的生命力依然顽强,到底哪一个环节出问题了?

有色金属产业污染难题

在一系列的食品安全问题发生后,以前似乎只存在于化学元素周期表里的“镉”开始被普及。《华尔街日报》这样描述镉对人们身体健康的影响: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日本曾爆发“骨痛病”,病因就是民众食用被铬污染的大米得了软骨症。

绿色和平污染防治项目主任马天杰认为,湖南的镉大米主要原因在于水污染,目前湘江沿岸的农民大多以湘江的水来灌溉,而湘江的水重金属含量是全国最高的。他认为,被污染的粮食产地可能不仅仅只有株洲。

而重要原因在于污水灌溉早年间被广泛应用。因此,镉大米在湖南的出现或许只是冰山一角。就在昨日,广州再次查出9批次镉超标大米,产地还包括了江西、广东。

攸县所在的株洲,是全国闻名的重工业城市,不但是“中国电力机车之都”,而且是亚洲最大的有色金属冶炼基地。

马天杰向腾讯财经表示,大米中的镉有三个来源,一是冶炼厂的烟尘进入土壤;二是化肥中的磷肥所致;三是水污染。而在马天杰看来,水污染正是造成湖南镉大米的主因。

腾讯财经查阅攸县招商引资的相关资料显示,攸县正在打造网岭循环经济产业园,该产业园积极承接株洲清水塘产业升级转移,努力打造成为产业转移承接地。

公开资料显示,株洲市石峰区的清水塘工业区,位于长株潭三市接合部,坐落在湘江边,是株洲市污染最为严重的地区。在国务院批准的《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中,清水塘工业区列入《国家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专项规划》的重点项目就有17个。在清水塘,株冶集团是国家最大的铅锌生产基地。

而2011年5月11日攸县人民政府关于《攸县重点投资项目建设工作情况的汇报》其中提及,该县正在争取株冶集团产业转移落户,并已与株冶集团进行了多次衔接,株冶集团也派人到攸县网岭镇荷叶塘进行了现场察勘。网上还传出了株冶集团将铅锌粗加工生产线搬迁退至攸县的消息。

不过,株冶集团董秘刘伟清向腾讯财经表示,目前公司在攸县并没有任何项目,只是公司所在的清水塘被要求进行搬迁改造,而攸县也在打造网岭循环经济产业园,邀请株冶集团到攸县发展而已。

刘伟清进一步指出,公司所在的清水塘与攸县有两个多小时的车程,而且项目由环保局24小时在线监测,与毒大米事件没有任何关系。

湘江变毒水

湖广熟,天下足。然而,曾经的鱼米之乡已不再。

根据湖南省环保厅2007年公布数字,湘江流域汞、镉、铅、砷的排放量,就分别占到了全国排放量的54.5%、37%、6.0%和14.1%。

对此,2011年3月国务院批复《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要求涉重金属企业数量和重金属排放量比2008年减少50%。

但是,就在《方案》实施一年后,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环保厅副厅长潘碧灵向媒体直指,方案实施太慢、资金筹措困难等问题。

这意味着,政府的规划并没有缺位,但执行过程中未必实现预期效果。

2012年湖南政府办公厅印发《〈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工作方案(2012—2015年)》显示,相关规划项目856个,总投资505亿元。其中政府投入为主的项目共225个、298亿元,企业投入为主的项目共631个、207亿元。

从业内专家处了解到,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湘江干流的重金属绝大部分被悬浮颗粒吸附,在水动力作用的搬运过程中逐步沉积河床中。这些重金属沉积起来的底泥,也是湘江流域饮用水最大的威胁。

事实上,早在2006年,株洲霞湾港在清淤过程中由于水利施工不当,导致含镉严重超标的底泥和污水排入湘江,使得湘江株洲霞湾港至长沙江段水质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根据《湖南省湘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规划》显示的数据,湘江流域河道底泥重金属污染累积性问题多、潜在性危机重。而株洲则被监测为湘江干流重金属污染程度最重的城市。

检测标准缺失

“重金属没有被列入粮食常规检测项目,关于大米的质量监管指标,更多考虑的是营养指标和保存指标。”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向腾讯财经表示。

据国家发改委等多部门共同颁布的《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试行)》规定,对于正常储存年限内的粮食,仅有常规指标检验规定,对于色泽、气味明显异常的粮食,才要求增加相关卫生指标检验。

 
  来源:国家标准查询网
文章出自: 世科网
本文网址: http://www.cgets.net/news/show-1308.html

声明:

1、本网转载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凡来源注明“世科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世科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个工作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关键词: 湖南毒米
分享到:
5.31K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