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国际电信联盟向各国发出了3G技术标准的征集函。中国政府有意竞逐。多次讨论和论证之后,提交标准方案的重任交给了提出TD-SCDMA技术的邮电部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即后来的大唐电信。2000年5月的ITU全会上,TD-SCDMA被正式确定为第三代移动通信国际标准之一。
从零开始做移动通信标准,成本高难度大,中国并无把握,因此是否提出独立标准争议巨大。但TD产业联盟秘书长杨骅近日对记者总结说,TD-SCDMA在当时成为国际标准,时机十分合适,一是中国市场规模已呈爆发前兆,“大”中国的优势,是成功的基础;二是凡事总有开头,如果不在3G标准这个当口起步,就得在未来的4G、5G起步,但起步越晚越被动。
1995年中国手机用户数仅占世界手机用户总数的约4%,到2000年已近12%,2015年5月,我国移动用户数12.93亿,约占全球手机用户的20%。
由于通信产业链的特性,早期的TD-SCDMA产业链孱弱,从终端、系统、芯片,到仪表、测试,整个产业链只有中国厂商与少数韩国企业(当时韩国企业也处于产业起步的阶段)参与,用户从终端到网络体验都不如意。
但硬币的另一面是,通过TD-SCDMA的产业化,建立起了以中国企业为主体的移动通信TDD技术产业链,由于没有国际巨头参与,中国市场为本土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空间,促进、提升了本土企业的产业化能力。在逐步成熟的产业链支撑下,中国市场爆发了巨大潜能——到2014年中,TD-SCDMA网络用户达2.5亿,约占中国3G用户的二分之一,超额完成了在中国市场三分天下有其一的目标。
2007年,中国冲击4G标准。中国移动联合几家国际运营商,将大唐移动等国内厂商提出的TDD演进方案,融合进LTE(LongTermEvolution,长期演进)国际标准,形成TD-LTE标准。
此时,中国移动在艰难中启动和发展的TD-SCDMA网,为其牵头提交TD-LTE进入4G国际标准提供了坚实基础。
相对于TD-SCDMA,TD-LTE有三大特点:1.同时得到了国内外主流厂商和海外运营商的支持,产业链更强壮,国际市场空间更广阔;2.技术性能很有竞争力,总体与FDDLTE相当,且性能提升潜力更大;3.与其他国际第四代移动技术标准基本实现了同步发展。
TD-LTE产业链也有很大进步。杨骅对记者分析说,“TD-SCMA时代,我们到处游说国际设备厂商参与到产业链中来而得不到支持;但TD-LTE时代,由于看到TD-SCDMA的成功,以爱立信、高通为代表的所有FDD技术厂商都积极投入TD-LTE的产品研发,与FDD-LTE几乎同步推出了相应的产品,制定了相应的市场推进策略,谁都怕失去进入TDD市场的机会。”
TDIA(TD产业联盟)截至今年6月的统计数据显示,TD-LTE分布在全球37个国家和地区的63家商用网络,基站数占据了全球4G基站总数的一半,承载了33.76%的4G用户,拥有1000多款终端的支持。
从3G时代的TD-SCDMA开始,在中国政府的支持下,企业(大部分是中国企业)投入了大量资金和精力用于这项技术的研发和商用探索,其中一部分技术专利也被纳入到TD-LTE之中。时至今日,整个TD已形成从国家、运营商到设备商的整体产业链。
中国移动运营了TD-SCDMA和TD-LTE两代技术标准。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黄宇红总结说,国际通信标准的制定和参与应该遵循四个原则:创新的专利化、专利的标准化、标准的产业化、产业的国际化。
她认为,TD-SCDMA完成了专利和标准化和产业化的突破;TD-LTE在标准的专利化和产业化方面跨上了一个新台阶,以及部分产业的国际化;5G标准需要在国际化上走得更远,只有这样,才能让标准竞逐的价值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