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能源环境 » 正文

环保部重拳重典整治危险废物 问题企业停产整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世科网   发布日期:2011-09-02  浏览次数:911
核心提示: 针对铅酸蓄电池的环保风暴刚过,环保部针对铬盐、多晶硅等行业的危险废物处理不力乱象,再次吹响了环保整治的号角。业内人士认
   针对铅酸蓄电池环保风暴刚过,环保部针对铬盐、多晶硅等行业的危险废物处理不力乱象,再次吹响了环保整治的号角。业内人士认为,针对问题企业先停产再整顿的严厉措施,将在短期内推高相关产品的价格,但从长期看,则有利于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行业实现健康良性发展。 
  “十一五”铬渣整治目标未完成

  铬盐是我国无机化工主要系列产品之一,广泛应用于冶金、制革、颜料、染料、香料、金属表面的处理、木材防腐、军工等工业中,据中国无机盐协会统计,我国国民经济中约15%的产品与铬化合物有关。

  而拥有剧毒的铬渣主要产生于铬盐行业及少数金属铬企业的重铬酸钠生产过程中,铬渣中含有的六价铬易溶且不稳定,具有强氧化毒性,可以对人体、农作物机体造成损伤。

  截至目前,我国仍有大量铬渣的堆放和填埋不符合危险废物处置要求,部分铬渣甚至堆存于重要水源地和人口稠密地区,这些未经无害化处置的铬渣严重污染了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

  两个多月前,与云南省陆良化工实业有限公司签订协议的两名承运人将5000余吨铬渣非法倾倒在曲靖市麒麟区农村的路边和山坡上,引发后果严重的“非法倾倒铬渣致污”事件,就是我国目前铬渣处理乱象的最残酷写照。

  早在2005年,国家发改委和当时的国家环保总局就曾联合发布《铬渣污染综合整治方案》,该方案提出,力争到2006年,实现铬盐生产企业当年产生的铬渣全部得到无害化处置;在2008年底前,实现环境敏感区域铬渣无害化处置;在2010年底前,所有堆存铬渣实现无害化处置,彻底消除铬渣对环境的威胁。

  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五年前两部委提出的铬渣整治目标显然没有完成。

  在中国化工网公布的《无机盐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摘要)中提出,到“十二五”末,铬盐当年产生的含六价铬铬渣要实现100%综合利用或无毒化处置,彻底完成历史遗留的铬渣无毒化处置或综合利用。

  假设“十二五”末上述目标可以实现,那也较原来两部委提出的既定铬渣整治目标整整晚了5年时间,这也意味着,这5年间类似云南曲靖的铬渣污染将随时可能再次出现。

  问题企业先停产再整顿

  2010年,全国各地发生多起较大铅污染事件,其中一半以上由铅酸蓄电池企业引起。受此影响,2011年3月,环保部、国家发改委等九部门开始联合整治铅酸蓄电池行业。

  据环保部的数据统计,截至7月31日,各地共排查铅蓄电池生产、组装及回收(再生铅)企业1930家。其中取缔关闭、停产整治与停产的企业共计1598家,占全部排查企业的83%。

  与铅酸蓄电池门槛行业较低、规模较小不同,铬盐行业门槛相对较高,企业数量更少。

  有鉴于此,此次针对铬盐行业的环保整治,从规模上将不及铅酸蓄电池行业,但整治的方式和决心却与早先的行动类似。

  环保部污染防治司司长赵华林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针对铬盐行业的环保整治,原则上与早先环保部对铅酸蓄电池行业的整治原则一致,环保部将采取最严格的措施,对有问题的企业,一律采取先停产再整顿的原则,防止企业的拖延行为。

  针对铬渣污染的行业自查行为已经开始。8月22日,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及铬盐分会专门就当前的铬渣污染问题在北京召开了《铬化物生产企业厂长经理紧急工作会议》,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参加会议,国内现有14家铬盐生产企业13家到会,其中7家企业主要负责人参会,此次云南曲靖铬渣污染事件当事方之一的云南陆良化工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也在本次会议上做了深刻检讨。

  尽管铬盐行业的铬渣处置问题多多,但从铬盐行业的集中度在逐步提高看,基本与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的产业发展趋势一致,将为今后的铬盐整治工作减少难度。

  据中国无机盐协会统计,目前我国铬盐行业生产能力为33万吨,实际年产量27.28万吨;常年开工企业有14家,主要分布在我国河北、内蒙和辽宁及中西部地区。

  而在2005年,我国铬盐生产企业达25家,生产能力为32.9万吨。也就是说,整个“十一五”期间,我国铬盐生产企业减少了11家,但是企业平均产能由1.26万吨/年增至2.6万吨/年。

  环保风暴波及多晶硅行业

  此次全国范围内的危险废物整治行动,除了铬盐这一重点行业外,另一受波及的重要行业是多晶硅。

  多晶硅生产过程中的最大副产品是四氯化硅,未经处理回收的四氯化硅是一种具有强腐蚀性的有毒有害液体,处理四氯化硅需要在多晶硅生产工艺中安装相关回收设备,实现循环利用,但是并非所有的企业都能做到。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委会主任赵玉文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目前国内大部分多晶硅企业实现了清洁化生产,但也有部分企业尚未掌握四氯化硅的回收技术,估计这一比例在10%左右。

  中国可再生能源企业家俱乐部日前编写的《中国光伏发电平价上网路线图》中指出,国内一些多晶硅企业环保不达标,却在追求利润的情况下依然开工生产,生产的副产品四氯化硅未能实现完全循环利用,因此多晶硅成本超过50美元/kg。

  据航天机电(10.13,0.00,0.00%)(600151)总经理助理李红波介绍,如果采用相关技术实现四氯化硅的循环利用,可以使每吨多晶硅的生产成本减少30元左右。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欧美地区多晶硅产能很大,如果从工艺技术上无法实现四氯化硅的有效控制,多晶硅就不可能在环保标准严格的发达国家继续生产。

  他认为,在目前技术下,实现四氯化硅的无害化处理是可行的,之所以还有环保问题存在,主要是部分厂家工艺技术不到位、环保管理执行不严格所致。

  针对上述问题,赵华林表示,对于没有危险废物处置设施的多晶硅企业,也将采取与铬盐行业类似的措施加以整顿。
 
  来源: 中国证券报
文章出自: 世科网
本文网址: http://www.cgets.net/news/show-110.html

声明:

1、本网转载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凡来源注明“世科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世科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个工作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关键词: 环保部 危险废物
分享到:
5.31K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