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标准法规 » 国内动态 » 正文

饮水器行业混乱岂是“标准”之祸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世科网   发布日期:2013-05-07  浏览次数:771
核心提示:5月4日的《中国经营报》报道了饮水器行业的市场乱象。根据报道内容,饮水器市场乱象大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市场宣传混乱,炒作

5月4日的《中国经营报》报道了饮水器行业的市场乱象。根据报道内容,饮水器市场乱象大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市场宣传混乱,炒作概念,夸大水的质量和疗效;二是厂家多,品牌多,采取无证、套证、假证以及证物不符方式销售饮水器的厂家多;三是市场集中度低,产品定价混乱,少则几十元,多则几十元的饮水器让消费者眼花缭乱,无所适从。一言以蔽之,中国饮水器市场野蛮生长,基本处于丛林状态。

报道在列举一系列市场乱象后,分析其形成原因时,却把缺乏标准和监管作为形成这些乱象的直接原因。笔者以为,这种把缺乏标准和监管作为病因的说法值得商榷。

任何一个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无论是健康的成长,还是累计泡沫的非理性繁荣都是需求拉动的结果。如果没有市场需求的支撑,就没有利益的产生;没有利益的产生,就没有逐利资本的涌入;没有资本的蜂拥而至,就没有市场的或理性或不理性的发展。没有一个市场形成、发展、壮大是因为标准的缺失和监管的缺位。如果没有利益的存在,即使没有标准和监管,市场都会因供给不总而势微。如果存在足够的逐利空间,即使存在行业标准和监管措施,也会因为吸引更多的市场参与者进入,市场乱象同样不可避免。

不需要太多例子和理论推演去论证,只看看中国的食品饮料市场就一目了然。国家对“地沟油”命令禁止,但是地沟油还是在一次次严厉打击后流入了食用油市场,流入了寻常百姓家。农夫山泉“标准门”事件,则进一步印证了“行业标准”的苍白无力和监管措施的形同虚设。

无论是吃还是喝,都是老百姓居家过日子的第一需求。“饥不择食”可以延伸为“渴不择水”。中国饮用水状况,让每一个普通公民,对直接饮用自来水形成一种条件反射式的排斥,各类桶装水,瓶装水,应时而生。矿泉水、山泉水、纯净水、碱性水等等名目繁多,不一而足,以普通百姓的基本常识根本无法判断哪种水是健康的,是自己需要的。于是“喝水”这样的普通事情,也变成一个极其“不普通”的科学判断。“猪漂流”事件,加上“农夫山泉”事件让老百姓对“喝水”更加心怀戒备,基本彻底打破了对自来水的信赖。如果说以前还只是用自来水做饭,各类名目繁多的水饮用的话,那么“猪漂流”事件之后,老百姓做饭用的水也需要进一步净化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净水器”从一个选择性用品变为生活必需品。市场需求由弹性变为刚性,市场无法不繁荣。

资本对市场的嗅觉最为敏感,巨大的刚需,就是硕大的利益蛋糕,谁不想分得一点?哪怕只是一点点。于是净水器生产厂家迅速膨胀不可避免。即使有行业标准和监管措施出台,也无法阻止如潮的资本涌入。“标准”是人定的,执行“标准”的也是人,在制定标准时无法保证“标准”的公共服务性质,即使“标准”制定合乎公众利益,也难保在执行中出现偏离。监管措施的出台和执行也同样难免此类的尴尬。

从这个意义上说,饮水器市场的市场乱象是“需求之过”而非“标准之过”。但是引用健康的水,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也是基本权利,原本无过。既然需求无过,那追根溯源,只能是公共服务不足之过了。

饮用水安全是公共利益,需要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来解决,而非市场化的方式来解决。市场化方式解决的只能是选择性需求的满足,而非无可选择的公益性需求的满足。当饮水安全成为公共事件,影响公共利益时,市场的无形之手需要让位于政府的有形之手。政府需要出台措施保证自来水的引用安全,满足民众的基本饮用水安全需求。

如果有一天,自来水饮用基本健康安全时,民众对饮水器的需求自然会收缩。那时,饮水器市场的乱象在市场供给者之间的相互博弈中就可自行解决。

 
  来源:中国经营报
文章出自: 世科网
本文网址: http://www.cgets.net/news/show-1039.html

声明:

1、本网转载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凡来源注明“世科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世科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个工作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关键词: 饮水器 行业 标准
分享到:
5.31K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