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次日,深圳先进院与深圳南山区政府共建的深圳国际创客中心正式揭牌,该院与德国史太白大学合作共建的中科史太白创客学院也同时宣告成立。
在我国,“创客”也许还是一个新生的词汇,指不以盈利为目标,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樊建平对记者说:“作为中国科学院、深圳市、香港中文大学三方在深圳共建的国立科研机构,成立八年来,在产学研的道路上,我们从来没有放弃创客般的创新激情。”
进驻企业的“特派员”
先进院在工业合作中采取“企业特派员”机制,自成立以来已累计向地方企业派出科技特派员109名。对于这种作法,樊建平的解释是,“只有把科研机构和产业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知道市场对科技的真正需求。”
在樊建平看来,没有结合市场需求的研发项目,只能算是“自娱自乐”。因此,在确定研究课题之前,深圳先进院首先考虑和产业的互动,而这种互动,必须和企业联系起来。
为加强和产业、企业对接,深圳先进院设立了专门的产业发展与资源处。另外,该院还牵头成立了深圳机器人、低成本健康、北斗、海洋等四大产业协会和联盟,参与了九个协会。通过联盟、协会、孵化器、投资基金、实验室、各类科技展会等,形成了一个与产业、企业接触的巨大扇面。随着扇面的不断扩大,深圳先进院很容易得到科技市场需求的前沿信息,这直接提升了课题研究的实用性。用樊建平的话来说就是技术研发也“以销定产”。而企业因为能得到技术支持,及时获取科技研发的前沿信息,也很欢迎深圳先进院的“特派员”并同深圳先进院开展多方合作。
眼下,围绕在深圳研究院身边已有一大批企业,深圳先进院接受企业委托项目达278个,横向合同金额累计1.94亿元,合作企业达180家,服务企业超过500家。深圳先进院还建设了四个企业孵化器,育成企业累计逾160家。
创新的“老板”从这里诞生
在深圳先进院的一楼,记者看到一个颇具档次的咖啡厅。这个咖啡厅从不对外营业,主要是考虑到部分海外科研人员和学生的生活习惯而建立的。在这栋1000多人的大楼里,或许,很多研发的灵光,就在这个温馨的咖啡厅产生。
在科研人员的选择上,很多科研机构看重“老资格”,而深圳先进院却敢于启用年青人。樊建平认为,庞大的年青人群体有着更好的创新活力。
深圳先进院现有700多名在读研究生,每年毕业生大约70名左右,而深圳先进院的导师却达200余人。这相当于,对于这些毕业生,每名学生配备的是将近三名导师。这和国内高校导师带学生的现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教育上,深圳先进院的学生,一进院就直接参与项目研发并有大量机会接触企业。因此,很多学生一毕业出去就是创业者身份。对此深圳先进院有人形象地比喻,大高校学生出去是求职,而深圳先进院的学生出去往往是做老板。“我们并不希望搞科研的学生,出去后往往又是走回到科研所这条唯一的途径,他们完全可以拥有直接面对市场的机会。”
去年2月23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硕士博士培养基地”在深圳先进院揭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深圳先进院计划3年内实现500名在读联合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至今,深圳先进院已累计培养研究生4125人,与23家企业联合培养博士后。同时,深圳先进院是中科院7个“国家千人计划基地”之一,也是中科院百人计划集聚地。深圳先进院已吸引了大量的包括诺奖获得者、爱因斯坦讲席教授、各国科学院院士以及港澳台兼职教授近100人。
研究机构的“企业模式”
2007年,深圳先进院开始筹建生物医学与健康工程研究所,经过几年的发展,该方向的科研人员规模达520人,是国内该领域规模最大的团队。今年,该所研发出来的新技术产品,在市场的销售额已超过10亿元。
经过8年的建设,先进院已设立六个研究所,建成42个国家/省部及市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平台,布局机器人、健康与医疗、新能源与新材料、大数据与云计算四大领域,搭建学科交叉平台,形成独有的集成创新优势。
深圳先进院在高端医学影像、生命健康、机器人等领域,研发成果已位居国内前列,部分研发技术,已与国际顶级水平处于同一起跑线。
实际上,深圳先进院的运行经费,来自中央财政的固定拨款只占20%,通过主动争取得到的上级资金占20%,其余60%则来自地方、企业和自筹。
对此,樊建平总结的经验就是,科研机构要突破传统的色彩,要进行自我创新,研究机构也要讲究品牌效应,提升自我形象,走出传统研究机构的身份。具体来说,就是科研机构要进行自我“企业化”,把技术研发看成是市场经济下的企业产品,并且要推广得出去,才能达到真正的社会效能。“技术也是产品,只不过产品的形态不同而已”。
据统计,在去年,先进院与企业合作金额就达1亿元。而深圳先进院以技术入股的形式,占股企业就有近70家。
为科技成果转化“供弹”
最近,深圳先进院成功收购了一家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消息一传出,引发行业震惊。樊建平说,这得益于深圳先进院雄厚的基金实力。
他说,深圳先进院通过和企业合作,已建成天使基金、风投基金和国投基金,总额达30亿元。
“我们管理的基金很活跃”。樊平说,深圳先进院的很多科研成果,就是通过基金进入产业化的。
对于产学研的理解,樊建平把科研机构列为上游,把生产企业列为下游。在传统的科技转化模式中,两者无法达到协同。如果说上游还有国家对研发项目的资金支持,那么下游环节的中小企业则明显缺乏足够的融资渠道。深圳先进院建立多项基金,目的就在于,科研机构向企业提供的不仅仅是技术,还有技术转化的资金“弹药”,这样,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就会高得多。樊建平说,产学研更多的是要在市场经济形势下,建立一个“知识市场化”体系。他认为,中国的科研体制创新,就是建立“知识经济市场”,让知识分子自由流动。到那时,我们的科研机构,既不是企业,又不是事业单位,而是同国际接轨,在体制上真正解决科研人员的去向,走向社会产业化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