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 » 产业专题 » LED » 应对策略 » 正文

企业应做好内功,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世科网   发布日期:2009-06-13  浏览次数:2901
核心提示:1. 了解进口国的技术壁垒,及时跟踪最新情况(1) 存在问题 国际贸易发展至今,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投资自由化迅速发展,关税壁垒
 1. 了解进口国的技术壁垒,及时跟踪最新情况

(1) 存在问题
    国际贸易发展至今,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投资自由化迅速发展,关税壁垒逐步取消,而技术性贸易壁垒等新的贸易壁垒因形式隐蔽多样、涵盖范围广泛、效果明显等原因备受发达国家的青睐。各发达国凭借其完善的标准化体系及自身技术、经济的优势,通过标准中技术要素、技术指标的设定及相关的合格评定制度等,设立一定的技术壁垒,提高外国产品进入本国的市场准入门槛以保护本国市场和产业。数据统计显示:1995年至2008年间,WTO成员国累计通报贸易措施20735项,十三年间每年的通报数量呈上升趋势。技术性的标准、法规和合格评定已成为阻止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的“合法”、“有效”的武器。
    对半导体照明产业而言,由于该产业是新兴产业,目前尚处于上升期和探索期,各国对很多的概念、性能考核指标等尚存在较大的分歧和争议,有技术壁垒滋生的“土壤”;美日欧等发达国家掌握着关键技术,容易设置技术壁垒。而大多数的半导体照明企业,普遍对标准、法规和合格评定程序知之甚少或者干脆就不了解,因此更谈不上应对。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多种多样:从主观上看,企业自身对技术壁垒的意识比较淡薄,思想上就未对此引起重视;从客观上看,企业缺乏可靠的信息来源渠道,缺乏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引导。
(2) 解决方法
    a. 从思想上重视,不打无准备的仗
    技术性贸易壁垒并非空穴来风,也不是“纸老虎”,它作为贸易中的一柄“双刃剑”,对于各技术先进的发达国家而言,是“利”,对各技术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是“弊”。中国企业自身作为技术壁垒的应对主体和应对后的既得受益者,必须从思想上重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面对来势汹汹的各类技术性贸易壁垒,企业首先是从思想上重视它,其次才谈得上了解和应对。
    b. 主动应对,做到有的放矢
    目标市场既相似又不同,把握其各自的特点进行跟踪,无疑是获取信息的一条事半功倍的捷径。以美国为例,由于美国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超强,因此在多个产品领域快人一步,其制定的标准、法规和合格评定也与国际惯例有较大的差异,但由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一国一票制使其难与欧盟抗衡,因而美国形成了以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为主导,政府、协会及企业积极参与的标准化体系。为此,跟踪美国的相关标准应重点关注ANSI的标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的民间协会也在标准的制定中占据着“一席之地”。如UL在光、电、通讯设备等领域的安全认证占有较大优势,而北美照明协会是照明领域广泛认可的机构,因此这些机构制定的标准,半导体照明企业也应予以关注。因而,企业需要依据自身产品的特点,找到适合于目标市场的跟踪机制。
    在应对技术壁垒时,发达国家积极支持企业参与标准化活动,企业已成为跟踪和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主体。深圳的半导体照明企业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设立专门的部门或派专人应对。但必须要指出的是,深圳的不少半导体照明企业都是中小型企业,人力和经济实力都不允许设立专门的部门跟踪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而且企业自己收集信息费时又费力。而国内有不少标准化研究机构都有专人跟踪相关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情况(如深圳标准技术研究院),企业可以考虑与有实力的标准研究机构合作,又省时又省力。

2. 完善企业内部标准,实现管理标准化
    企业标准体系包括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其中,技术标准作为企业标准体系的主体,对企业至关重要。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从管理事项和工作事项两方面对企业的相关活动进行规范和控制,对技术标准起支撑作用。
(1) 指导思想
    半导体照明企业的标准化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必须紧紧围绕企业的目标和产业特点,结合自身的产品来完成。制定企业标准的过程需要参考国际、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特别是相关的目标出口国的强制性标准的规定,力求与国际标准接轨。如参考IEC 61347-2-13《灯的控制装置-第2-13部分:LED模块用交流或直流电子控制装置的特殊要求》,IEC 62031《普通照明用LED模块安全细则》等。
(2) 工作对象及重点
    作为制造和技术并重的企业,半导体照明企业中发生的活动有许多具有重复性,可程序化。如产品的设计、工艺文件的编制、原料投入、工人的操作、产品的生产等,这些都是企业需要进行标准化的对象。换而言之,半导体照明企业进行标准化的对象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物,即产品、材料、设备和工具等,另一类为事,即物的处理方法、工作程序和规章制度等。可通过形成企业内执行的标准、规范、规程、导则、操作卡、作业指导书将这些对象文件化、具体化、程序化、常态化。
(3) 重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
    有些半导体照明企业把技术标准作为企业标准体系构建的全部,忽视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殊不知,无论是技术标准的制定还是实施,都与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密不可分。后两种标准是技术标准有效贯彻和实施的利器。其中,管理标准涉及了企业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生产、经营和管理各个领域;工作标准涉及到整个企业的几乎所有的员工,因此在企业标准体系的构建过程中,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三方面都要抓,三方面都要硬。
    适合企业自身的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的制定可参考全球范围内普遍采用的环境管理体系 ISO 14000和质量管理体系ISO 9000。ISO 14000和ISO 9000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设立的国际标准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两个标准。前者适用于规范各类组织的环境管理标准,涵盖了环境体系、环境审核、生命评估等环境管理的多个方面,突出了“全面管理、预防污染、持续改进”的思想;后者用于评估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品质控制,在2000年的修订版中提出了“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等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二者可作为企业进行内部环境管理和质量管理的指南。
    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要求企业领导思路清晰、决策正确,还要求工作标准结构合理、分工明确、职责清楚,建议对企业各级各类人员建立相应的评价考核体系用以改进和完善其工作。

3. 与相关科研机构合作,搭建高端科技创新平台
(1) 存在问题
    半导体照明的研发目前主要集中在各大学和科研院所,这些机构本身又不是LED产品的生产企业,因而直接导致了研发和应用的矛盾:一方面是很多中小企业不具备自主研发的能力,生产基本依靠购买成型的技术;另一方面是很多科研院所缺乏配套的资金和科技转移的有效渠道,不能及时将研发的成果转移到工业界释放出产能,科技和生产严重脱节,难以产生经济效益。很多成果和专利被束之高阁,成为有价无市的“废品”。
(2) 解决方法
    企业与高校及科研院所联合,将成为推动半导体照明产业快速发展有力的推手。可以通过企业与研发机构共建实验室等合作方式,实现半导体照明创新技术的有效转移。目前国内较成功的案例是勤上光电与清华大学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的半导体照明技术研究院。已研发的新型截光型大功率LED系列产品在二次光学设计、远程无线智能控制、电源稳压器驱动和散热设计等方面均取得了重大突破,拥有100多项国际、国家发明及实用型专利,并成功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建成了亚洲最先进的全自动化大功率LED封装线。但是,就目前发展态势看来,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合作渠道并不是那么顺畅,有效的合作模式并没有建立起来。这方面可以借鉴某些先进地区的科研转化机制,如台湾工业研究院的技术成果授权机制,该研究院将自主创新的研发成果,以技术转移和技术辅导的方式,扩散到产业界。该模式下的技术转移分三大类:第一类为针对个别厂商的技术合作与技术服务,第二类是针对多家厂商合作的技术开发,第三类为针对产业内尚未出现承纳对象的前瞻性的技术创新。这些必将加快技术成果转化的速度。

 
文章出自: 世科网
本文网址: http://www.cgets.net/college/show-2962.html

声明:

1、本网转载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凡来源注明“世科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世科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个工作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
5.31K
 
[ 学院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阅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