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半导体照明产业概况
1. 各国加紧推进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
从国际上看,由于LED产业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制定了发展计划,带动了各国和地区研发、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推动了LED产业的快速发展。
日本于1998年率先实施“21世纪照明”计划,参与机构包括4所大学、13家公司和1个协会。该计划关注的核心在于高质量材料的生长、高功率芯片的制备和高效率白光荧光粉的获得等,开展研究的项目包括:氮化镓基化合物半导体发光机理的基础研究,改进用于紫外发光二极管外延生长的方法,研究用于同质外延生长的大面积衬底,开发由紫外发光二极管激励产生白光的荧光粉等。日本十分支持LED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目前,已经有相当部分的传统照明光源被LED所取代。
作为美国半导体照明的主要推进部门,美国能源部制定了一系列计划和政策来支持半导体照明技术与产业的发展。2000年,美国能源部启动了由1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公司和大学参加的“半导体照明国家研究项目”,计划用10年时间,耗资5亿美元开发半导体照明产品,重点研究方向是:发光二极管成本的降低和转换效率的提升、氮化镓(GaN)材料的固体物理学问题、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MOCVD)相关工艺、低缺陷密度衬底和器件结构的优化等,目的是为了使美国在未来照明光源市场竞争中,领先于日本、欧洲及韩国等竞争者。随后,由美国能源部负责制定了《固态照明研究与发展计划》,该计划为半导体照明确定了无机发光二极管和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两个方向,最新的修订计划已经将技术发展的时间表更新为:到2010年、2012年和2015年,无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目标分别达到129 lm/W、151 lm/W和184 lm/W。预计到2010年,55%的白炽灯和荧光灯被半导体照明产品取代;到2025年,固态照明光源的使用将使照明用电减少一半,每年节电额达350亿美元。
欧盟于2000年7月实施了“彩虹计划”,成立研究总署,通过欧盟的补助金推广白光LED的应用。该计划委托6个大公司、2所大学执行,研究内容之一是发展氮化镓基照明光源。2004年7月,“彩虹计划”的后续固态照明研究项目已经正式启动。
2002年,韩国产业资源部制定了光电子产业分支-GaN半导体发光计划,在2000-2008年间政府投入4.72亿美元,企业投入7.36亿美元,目标是成为亚洲最大的光电子生产国。2009年,政府还协助建立一项规模为500亿韩元(约合4700万美元)的采购基金,以促进LED的生产和使用。
台湾经济主管部门为构建白光LED产业竞争力和加速LED照明产业化,于2007年7月开始推动为期4年的“白光LED照明产业发展辅导计划”,以发展白光LED组件及照明应用产业为主轴,协助厂商研发相关应用的关键性零组件及核心技术,提升相关LED照明产业的技术自主性及产品竞争力。并积极推动“白炽灯汰换计划”,预计于2009年第一季度政府机关全面禁用白炽灯,改用LED照明。
2. 全球LED产业竞争格局
LED产业已形成以美国、亚洲、欧洲三大区域为主导、三足鼎立的产业分布与竞争格局,这些地区的厂商垄断着高端产品市场。从全球范围来看,LED的主导厂商是日本的日亚化学(Nichia)和丰田合成(Toyoda Gosei)、美国的Cree以及欧洲的Philips Lumileds和欧司朗(Osram)五大厂商,他们无一例外都在上游拥有强大技术实力和产能。
从收入看,目前日本是全球最大的LED生产地,约占一半的市场份额,其主要厂商为日亚公司和丰田合成公司。其中日亚公司为全球最大的LED生产商,专长生产荧光粉和各种颜色的LED,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美元,是全球InGaN LED的领导者,以生产高亮度白光LED和大功率LED著称。丰田合成从1986年开始LED的研究和开发,1991年成功开发出世界第一个氮化镓的蓝光LED,扫除了实现白光LED的最后障碍,目前主要生产应用于移动手机的LED产品,高亮度LED年销售收入超过2.74亿美元。
欧美也是LED的传统强势区域,其主要厂商是Cree和Philips Lumileds。美国Cree虽然是新兴照明企业,但以其技术先进性成为LED照明产业的先锋代表。2008年3月,Cree完成对元老级厂商LED Lighting Fixture Inc.公司的收购,使其在产品丰富性及技术先进性上得到进一步加强。2008财年CREE的销售收入达到5亿美元。Philips Lumileds Lighting 目前是飞利浦的全资子公司,总部设在加州圣何塞,是世界领先的高功率LED的制造商,同时也是为日常用途,包括汽车照明、照相机闪光灯、LCD显示器和电视、便携照明、投影和普通照明等领域,开发固态照明解决方案的开创者。
台湾在全球市场份额中排名第二,其LED技术含量与日本、欧美的主要企业相比还存在一定距离。台湾地区LED产业是典型的下游切入模式,即通过二十多年下游封装领域的经验积累,逐步延伸拓展到上游/中游的外延片/芯片领域。目前上游已有多家较有实力的外延片厂商,其中最大的是晶元(Epistar),07年销售收入102亿新台币,合25亿人民币。 来自技术壁垒资源网(http://www.TBTmap.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