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bI)
二、转基因化生物的检测进展 dHtbl\6
;0R>D g
尽管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越来越关注,但要分离基因作物和非基因作物的代价相当高。食物从农场到餐桌要经过多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有众多的参与者,要分离基因作物和非基因作物可以说是困难重重。 `Z}7G@ol
WI?iz-,](
目前对转基因作物的检测取得了进展。对转基因成份检测,必须快速、准确、灵敏、可靠,同时含有转基因成份的农产品品种多,数量大,尤其是含有转基因成份的食品,成份复杂,待检测成份(核酸或蛋白质)往往已被降解或破坏,或仅含少量比例的转基因成份,检测难度很大。
7h3#5Y
a
*pwVn
通过对转基因成份所独有的DNA序列来提示基因表达谱。一是人工检测,在传统的生物实验室中用人工测定,但是速度较慢,测定十几个DNA片断的序列(约合4000个碱基对)至少需要一个工作日。二是仪器检测,PE3700-DNA序列分析仪及同类仪器,一个工作日可测定近2000个DNA序列(约合70万个碱基对)。英国RHM技术公司于1999年3月宣布发明一种新方法,它能精确测试出深加工的食品中是否含有微量转基因大豆或玉米的成份以及配料中转基因成份的具体比例。据研究人员介绍,它们曾对一块面包进行了研究,发现其中含0.67%的豆粉成份,用新的方法进行进一步精确分析后,他们成功地发现这些微量豆粉中2%为转基因成份。三是生物芯片,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1999)研制成功生物芯片的初级形式“cDNA阵列”,用于检测生物样品中基因表达谱的改变。有一种不成熟的生物芯片在15分种完成了1.6万个碱基对的测定,96个这样的生物芯片平行工作,就相当于每天1.47亿个碱基对的分析能力。美国加州某公司于1996年成功制作出首次用DNA芯片,并制出“基因芯片”系统。此外,俄罗斯的某分子生物研究所,美国的其它公司也投入类似的研究,并致力拓展应用范围。 `o.DuvQ
E
B4<W%lm
据中国国门时报报道,我国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应用新的检测方法,对部份进口农产品进行检测,从中检出转基因成份。国家检验检疫局植物检疫实验所(2000)利用生物芯片技术原理,摸索出“亲合吸附-PCRHyb-ELISA”检测方法,此方法与国际已知的同类方法PCR法相比,解决了转基因检测中样品核酸制备的难题,同时降低了检测成本和时间,提高了检测灵敏度和稳定性,提高了样品检测自动化程度,适合口岸大样品量的检测。本检测方法能特异的检测出35S启动子和Nos终止子核酸系列,这两种核酸系列存在目前已知的绝大部分转基因成分中。 }[[
Nf#8V|
江苏检验检疫局农畜食品实验室科学地确定了以CTAB法提取DNA,从而掌握了PCR扩增技术确定是否含有转基因成份的检测方法,其被检测试样中转基因成份达到2%就能准确检出。 : *~}\M*
}w#Ek=,s#o
上海检验检疫局和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2000)应用转基因大米为检测对象,采用PCR技术,以CTAB法微量快速抽提法提取总DNA,对广泛应用的鉴定目的基因表达的报告基因GUS检测,能检测大米混样中含量在1%以上的转基因大米。 abHW[VP9
[BH^SvE
以PCR为基础的分子标记技术将广泛用于转基因生物及食品的检测(Kary,B.等,1994;Boyce,O.等,1998;Nobuaki,S.等,1998;Hoef van A.M.A.等,1998;Hupfer,C.等,1998)。它既可定性又可定量,比以蛋白质为基础的免疫检测法敏感100倍。但该技术的检测结果也有可能是不相同的。其可信性和敏感性受DNA的抽提和纯化,DNA的PCR分析技术,PCR反应产物的电泳分析三个因素的影响,其中DNA的纯化和抽提是关键。如果DNA降解和受污染,检测结果就达不到预期的检测结果。若同时存在DNA降解和污染物,就有可能出现假阴性结果,即检测物本身含有转基因物质,而未检出。而当污染物存在时,就可能出现假阳性结果,即本身未有转基因物质,而测出有转基因成份。所有这些结果均可能导致食品销售或购买者的经济灾难。 \uumNpB*n
FAS+*GFz
Robert,M.(1999)报告,值得注意的是转基因生物转变为食品需重重加工,可有效地除去DNA成份,人们最终食用的部份大多根本不含新增基因。在这个意义上,转基因食品失去了所有曾加入的基因的记忆。如基因改良大豆含有除草剂基因,炼出的豆油经检测却不含任何经基因改良的DNA残余,而未精炼的豆油里还可发现蛋白质的痕迹,精炼的过程完全可以把它去除。从而增加了食品中检测转基因成份的难度。食品转基因成份的检测关键问题是,食品中含有盐、油、糖和其他蛋白质,加工后的食品在DNA的抽提过程中,要保证其DNA的纯度,不受污染和降解。 :%!}%fkxH
N34
.Bt
欧盟JRC提出的1998环状试验法几乎44%的实验室不能完全对GMO的DNA的分析。 T[z]~MJL
6O`s&T,t
John,B.Fagan(2000)介绍了一种新方法,基因ID法可避免上述结果的出现,采用异硫氰酸胍盐抽提法可避免DNA的降解和污染,此法费时又非常昂贵。而其它水溶性法则无法避免。基因ID法有以下优点:1,能对进入市场的GMO进行检测;2,具有三级检测系统,只有3个GMO特异引物均为阳性时,才能判为转基因成份的存在;3,样本用量大,比常规方法大10倍,许多实验室仅用能满足统计学分析的样本量;4,快速准确定量,3天或3天以内可得出定性或定量的结果;5,广泛用于食品的检测,不仅能对原材料,还能对加工后的不同食品进行检测;6,快速,36-24小时或3个工作日内可得出结果。因其相当精确和可信,认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 a cSm+t
=aWj+ggd@
此法已用于豆类和玉米及其衍生物,如整形玉米、豆餐、玉米胚、豆花(去脂和未去脂)、玉米粉、非烤豆粉、油煎玉米副产品餐、加工及完全脂性未烤豆粉饼、去脂烤豆粉、玉米面筋丸(正在改进电泳技术)、浓缩大豆蛋白、玉米糊产品、大豆分离蛋白、大豆外壳、豆乳(冻干和液状)、豆乳酪(冻干和液状)、大豆卵磷脂、豆油、豆子叶、豆类婴儿食品、豆芽、豆腐、豆类香肠等基因成份的检测。 $#cZJ@;]
,_JhvPWR,)
所有的检测方法均以样品中含GMO少于XX%报告之。不能对整批货物或生产线上的GMO准确定量。 Wz}8O]#/.
Y:~A-_
美国ADM公司集团称,该公司建立了一套农作物身份识别系统,可以保证向国外供应农产品时,不含基因作物。 %TY;}V59 b
^V
DJGBk
+0w~Skd,
;B 35E!QJ
P9Gjsu #
z/JoUj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