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Sl#XJ0 g
央视某栏目记者购买了11个品牌的面膜进行实验室测试,结果显示其中有4种产品添加有荧光增白剂,并且还会在皮肤上残留,用普通肥皂、洗手液都无法去除。目前对于荧光增白剂是否会直接导致癌症或皮肤病等问题仍存在争议,而国内对化妆品中荧光增白剂的使用,没有禁止添加,也没有限制添加。然而,相关专家认为,如果过多使用,的确会对人体产生危害。本次专题就来说一说这个争议的话题——荧光增白剂。 {3>^nMv@e
?{'Q}%
荧光增白剂相关知识 \<%a`IA!*
sAxn
;
`
荧光增白剂是一种重要的功能性助剂。它是一种有机化合物,能吸收紫外光,再发射出人肉眼可见的蓝紫色荧光,与基质上的黄光互补而具有增白的效果。 W0|?R6|
目前,世界上已报道的荧光增白剂约有十多种基本结构类型。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开发、研究和生产的不同结构和性能的荧光增白剂有40多个。不同品种的荧光增白剂有不同的理化性质,也有不同的使用条件和应用对象。 mon(A|$|j
国内最大类的荧光增白剂为VBL、CXT及造纸用液体增白剂。 S@_GjCpn
按用途分为两类:
2r[,w]
1、水溶性的增白剂,可用于纸张、涂料、洗衣粉、棉织物的增白。 -4;u|0_
2、水不溶性增白剂。可用于化纤、塑料等增白。 `` ={FaV~m
按化学结构可分为五类: `CV a`%
①二苯乙烯型,用于棉纤维及某些合成纤维、造纸、制皂等工业,具有蓝色荧光;
.R1)i-^
②香豆素型,具有香豆酮基本结构,用于赛璐璐、聚氯乙烯塑料等,具有较强的蓝色荧光; Wrlmo'31
③吡唑啉型,用于羊毛、聚酰胺、腈纶等纤维,具有绿色荧色; 8=$@azG
④苯并氧氮型,用于腈纶等纤维及聚氯乙烯、聚苯乙烯等塑料,具有红色荧光; Qr/?tMALc
⑤苯二甲酰亚胺型,用于涤纶、腈纶、锦纶等纤维,具有蓝色荧光。 6D$xG"c
其中二苯乙烯联苯二磺酸钠即为荧光增白剂CBS,为广泛适用于洗衣液中的一种荧光增白剂。 8!1o,=I$
+q3W t|
增白原理 '+`CwB2
$XJe)
白色物质一般对可见光中波长为450nm~480nm的蓝光有轻微吸收,而造成蓝色不足,使其稍带黄色而给人以陈旧的感觉。 <{'':/tXI
对此,人们常采取两种措施来使物品增白、增艳。一是加蓝增白法。加蓝可以增白,但是效果有限,且由于总的反射光量减少,物品色泽会变暗。二是化学漂白法。主要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而使物质褪色,因此对纤维素会造成一定破坏,且漂白后的物品常带黄色,影响增白效果。 1aSuRa
荧光增白剂则能弥补上述不足。它吸收能量较高的近紫外光线,使其分子进入激发态,然后被激分子跃迁到能量较低的基态,并发射出荧光。由于发生了能量损失,辐射的荧光波长变长,泛黄物品的黄色可以被荧光增白剂反射出来的蓝光补偿,从而增加物品的表观白度。由于发射光的强度超过了投射于被处理物上原来可见光的强度,所以产生了略带色光的增白效果。 b+{,c@1rd
/H\ZCIu/7
荧光增白剂应用领域 X2s=~)`#c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