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物理系,北京 100084) `dhBLAt
DB}v..
摘要:探讨了“接地电阻”名称之来源,用科学方法论评审其定义之缺陷,实践表明,这个物理量是不可能获得确定值的,在工程技术上采用它,既无科学根据又造成极大损失及危害。 5!aI~(3<
关键词:接地电阻 欧姆定律 科学试验 ^Jw=5ImG
z]D/Qr
1.引言 Tp.:2[
2002年7月10日杨振宁、沈元壤等4位学者在《清华大学物理系评审报告》指出:“应牢记科研大学必须是以教学为主,科研为次。”“每位教授都必须每学期授课,促使教研合一。鼓励科研出色的教授讲授基础课。”“整顿课程内容及课程安排,充实基础课。”不久,杨振宁以82岁高龄在清华物理系为大一学生讲普通物理课,以身作则做出典范,这恰恰是老清华物理系26年内(1926~1952年)培养出一大批世界一流大科学家辉煌成就的最重要原因。[1][2] p+0gE5
1981年2月21日任之恭向邓小平提出:“在中国的大学中,我们绝对必须把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结合为一个整体,后者瑞太狭窄地在它们本学科内专门化,常常忽视了基础科学的作用和重要性。”邓小平接受建议,下令清华立即按任之恭建议恢复已撤销30年之久的物理系[3][4],刘达校长完全赞成,可是却被一些搞了一个“现代应用物理系”。1995年底顾毓琇致函虞昊:“为纪念历史,发展前途,进入21世纪,有恢复‘物理系’原名之必要。”附上一封致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信:“母绞现设有‘现代应用物理系’,惟念科学之‘基础’较‘现代应用’更为重要,可否建议恢复‘物理系’原名……‘两弹一星’均有清华‘物理系’校友作主要贡献。因此,如何‘应用’乃在‘基础’科学之重视。此事与清华进入21世纪为世界第一流大学有关。”[5]这两信后来转给江泽民,后来清华大学恢复了物理系。 2:<H)oB
HD3WsIim*
作者认为杨振宁、任之恭、顾毓琇等八、九旬老学者的识见不仅对高校教育质量大有益,“老马识途”弥足珍贵,而且反过来,对科技事业的益处更多,老清华黄金年代的实践早已作出证明,故一些研究中国科技史者称老清华物理系创建人叶企孙为“中国现代科技大厦的总设计师”、“两弹一星鼻祖”。《清华大学学报》可不可以贯彻这几位国际大师的识见,闯出一条创新路子,教研合一,重视基础。 \UX9[5|
本文可说是作为这个思路的一个探索,抛砖引玉。从普通物理这门基础课的一个课程内容之一的欧姆定律的研究出发,探讨教学。又把这个研究联系应用科技的实际状况和实践的后果,从而开辟一项工程技术的科学研究方向,有助于解决当前防雷科技上困惑百年的亟待解答的课题。 @pH6FXVGzt
2.研讨“接地电阻”的重要价值 I
usZY B
21世纪人类已进入信息社会,信息技术(简称IT)的雷灾防护成为热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第31条强调“安装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应当符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使用要求。”这种强制性防雷要求中最具体又可操作的就是楼房建筑的“接地电阻”的测定,各地防雷中心按国家标准GB50057-94规定的接地电阻允许值来判断被测的建筑是否合格。某企业用气象主管机构推荐的仪表测得的接地电阻值超过允许值,按规定必须停业整顿,重修接地工程以降低接地电阻值。这家大企业仅停工一项每天就损失百万元。足见接地电阻这个物理量及其测定的重要性。该企业的高工透露:“以往所用的仪表测得的阻值低于允许值,两种仪表的读数差异很大、究竟哪个读数是正确可信的?”[6]10年来查阅众多讲授接地的书刊文章,才发现已使用百年的“接地电阻”这个物理量本身存在学术上严重错误!当今以万计的防雷中心人员拿着各种所谓的地阻测定仪对各城市以千万幢计的楼房执行气象法赋予的检测任务,合格与否就凭防雷中心一句话,仅此一项费用的付出就以亿万计!能否确保防雷,无人能回答!
M8$eMS1
3.接地电阻这个名称的探讨 gXU(0(Gq
“接地电阻”这个名称起源于电阻,电阻有很多种,如欧姆电阻、半导体电阻、漏电阻……等等,为此需先追溯电阻这个名称。糨怀欧姆定律同时出现,欧姆定律同时出现,欧姆定律的表示式为U/I=R,是以金属导线作导电材料进行实验研究而得出的结果,R是不随电压U与电流强度I而变的恒量,在给定温度下,只与材料的性质、长度及截面积有关,欧姆把这个比例常数称为电阻。这就是电阻这个名称的起源。 5ArgM%
_1mpsY<
k
欧姆定律适用的范围是金属材料,它表述的是电路中电压与电流之间恒成正比这个关系。如果把上述公式作为物理量电阻的定义,R就不一定是恒量了,可以随U或I而变,R是I的函数,可以是非常复杂的函数,半导体、气体、晶体等大都如此。不管函数多么复杂,这样定义的物理量总能准确测定,不因人而异,所以这个定义是科学的。 \)6bLB!
但是派生出来的名称就不一定了,有的可以准确测定,没有人为的任意性,有的则完全不合乎科学准则,有极大的人为任意性,最突出的就是接地电阻。 #Ma:Av/
)
/y|ZAN
不妨查阅《英汉物理学词汇》,这是陆学善、龚祖同、张文裕、何泽慧……等中科院著名资深院士编译的,审定人是以严谨闻名的资深院士王竹溪,他是获诺贝尔物理奖的杨振宁在西南联大作研究生时的导师。此书有“接地”“接地线”“接地电极”等名词,也有“漏电阻”“接触电阻”等名词。唯独没编入“接地电阻”这个名词。[7]为什么?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