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222
- 世科币
- 522
- 威望
- 267
- 贡献值
- 341
- 银元
- 0
|
—
本帖被 admin 从 食品农产 移动到本区(2012-12-10)
—
我国近年来的食品安全形势,总是被渲染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请看:三聚氰胺、塑化剂、瘦肉精、毒胶囊、甲醛白菜、地沟油、毒豆芽……,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刺激广大消费者的敏感神经,不断挑战广大消费者的心理底线。在频繁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的轰炸下,广大消费者无耐地感叹“我们如今还能吃什么?!”红心鸭蛋里有苏丹红;豆芽用漂白粉浸泡过了;白菜用甲醛喷洒过了;猪肉须提防瘦肉精;牛肉被注了水;饮料里加了塑化剂;牛奶里加了三聚氰胺;火腿喷了敌敌畏;大米里加了荧光粉;老酸奶里加了毒明胶;餐馆里用了地沟油,等等。就是生病吃药吧,还须小心毒胶囊。总之,无良商贩手段多样,如影隨形,让饮食百姓感到什么都不能吃,吃什么都不安全,须臾不得安宁。 *p p1U>, NZmmO )p4 一时间,老酸奶无人喝了,数家著名奶企只得停产或大幅减产老酸奶;喝茶饮料和功能饮料的人少了,著名饮料品牌市场份额急骤下挫……据有关市场数据显示,5月份,某著名功能饮料销量下降60%,某著名茶饮料销量下降50%,某著名酸奶销量下降80%。在这些数据的背后,是正在健康发展的国民经济受到重创。 GAEz
:
n 9^)ochY3 前段时间,网上热传“破皮鞋很忙”的恶搞打油诗:想吃果冻了,舔下皮鞋/想喝老酸奶了,舔下皮鞋/感冒要吃药了,还是舔下皮鞋/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爬得了高山,涉得了水塘/制得成酸奶,压得成胶囊/2012,破皮鞋很忙。这首恶搞打油诗在让人忍俊不禁之余,不免有些淡淡的悲凉。 \^w=T* F;}?O==H; 难道中国的食品安全形势真的到了如此恐怖的地步吗?如今的饮食环境真的如此恶化如此骇人听闻吗!怎样评价我国现阶段食品安全状况,食品安全总体上是进步的还是退步的?通过客观理性的深入分析,结论只有一个,食品安全问题被绝对夸大了,而这种夸大是多方力量合力造成的。 (SU*fD!t -|:7<$2#I 无良商家如同苍蝇蚊子一样,总是客观存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良商家一心向钱看,把自己的利益看的越来越重,只要能搞钱,哪里还管道德和法律的约束。无良商家唯利是图伺机作案制造食品安全事件危害社会,加上部分生产者和销售商不讲诚信,投机取巧,见利忘义。这些丑恶现象的存在不足为怪。马克思说过,如果有100%的利润,资本家们会铤而走险;如果有200%的利润,资本家们会藐视法律;如果有300%的利润,那么资本家们便会践踏世间的一切。马克思还在《资本论》中揭露了当时的食品掺假现象:糖有6种方法,橄榄油有9种,奶油有10种,盐有12种,牛奶有19种,面包有20种,烧酒有23种,面粉有24种,巧克力有28种,葡萄酒有30种,咖啡有32种,等等。由此看来,食品安全问题并非我国现今独有,我们不能因为无良商贩们的存在和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就将整个食品安全环境描述得一片漆黑。 #AFr@n &W)ks 个别媒体以外行的眼光不科学、不理性地报导食品安全问题,加剧了广大民众的恐慌情绪。中国农业大学学者郝睿在《环球时报》撰文称,“舆论在加剧食品安全恐慌”,指出在各种耸人听闻的新闻与数字背后,新闻报道有诸多缺失。《新华日报》也指出有些媒体习惯用“放大镜”看问题,把食品添加剂妖魔化,把个别企业的食品安全个案夸大成行业的“潜规则”等等。 Bm;{dO 3-FS} {,
谣言惑众成了最具杀伤力的武器。例如,有一段时间在网上流传“打针西瓜”,传言称打针西瓜注射了甜蜜素和胭脂红,使西瓜瓜瓤呈红色,汁液也很丰富,但是没有一点西瓜味。所用添加剂破坏人体肝脏、肾脏的功能,影响儿童智力发育,等等。对此,有关专家辟谣指出,这完全是无稽之谈。面对食品安全问题谣言,人们普遍抱有的态度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j}X4#{jgC )jn|+M 我们不能否认食品安全问题的存在,同样,我们也不能否认食品安全环境的日益好转。撇去浮沫,可以更清楚地看清当前的食品安全形势并非“今不如昔”。事实胜于雄辩,与这种让广大民众绝望的食品安全舆论环境相悖的是,国人的预期寿命越来越长,儿童生长发育状况越来越好。仅以上海市为例,2002年,上海市民的平均寿命72.44岁。今年2月份公布数据为82.51岁。10年间人均寿命提高了10.07岁。再看看市场抽检数据,近年来我国食品的市场抽查检测合格率都在90-95%以上,远高于上世纪七十、八十年代65-80%的合格率。这些事实应该是食品安全形势不断好转的有力佐证。 /1gKc}rB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