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古称华亭,是上海历史文化的发祥地。当6000年前的古代先民在此刀耕火种时,便铸就了崇尚质量的伟大灵魂。从我国现存最早的书法真迹西晋《平复帖》,到黄道婆的“松江布”,再到松江新城的建设,都见证、实践着松江崇尚质量,追求卓越的传统城市精神。
魅力松江,崇尚质量,质量精神,传承千载。进入新世纪,松江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质量工作,始终把质量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从2012年起,松江更以“魅力松江、崇尚质量”为城市质量精神,积极贯彻落实《质量发展纲要》,在上海各区县中率先实施“质量强区”战略,围绕创建首批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如今,质量在松江已成为一种精神、一种文化、一种追求、一种选择。
质量松江是时代的选择
质量是松江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总结松江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和国内外质量教训,建设宜居乐业现代化的新松江,质量是最重要的基础,以质取胜是松江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013年,松江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17.49亿元,比上年增长3.5%;财政总收入302.62亿元,增长9%,地方财政收入103.47亿元,增长17.2%。商贸服务业加快发展,实现社会商品销售额1255.23亿元,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26.27亿元,增长11.1%。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松江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从农业生产到工业发展,从水源保护到环境质量,从旅游休闲到服务质量,从民有所居到工程质量,质量问题举足轻重。要实现转型发展,需要质量为本的理念,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质量能力的提升;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质量需求,也需要有更强的质量基础作保证。
质量是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几年,松江面临的外部环境已经发生深刻的调整和变化,信息技术的深度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正在极大地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四新”经济正在对传统工业进行着重大调整和重组。互联网、3D打印、流量经济等崭新的经济现象,正在颠覆现有土地产出概念,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益,对“四新”经济的发展,将成为松江质量经济的新高地。实施质量强区战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推进自主品牌建设,大力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和总部经济在松江的发展,正是对“四新”经济模式的有力支撑。
质量是攻坚克难和提质增效的必然选择。十八大以来,松江把质量和效益的追求始终放在第一位。2011年到2013年,松江的工业达到低增长,甚至是负增长水平,但是松江沉得住气,将扶持“四新产业”、“3.0园区”、推进二次开发和淘汰劣势产业、过剩企业坚持到底;坚持推进质量强区战略,大力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模式,树立质量发展标杆,企业的整体素质,工业增加值的质量实实在在提高了。期间减少了代工企业产值750亿元,增加了一般制造业、先进制造业产值600亿元,工业利润、税收和员工工资都是增长的,质量效益提高效果显现。去年还淘汰劣势企业153家,减少能耗2.7万吨标准煤。
质量是推进社会综合治理的必然选择。松江近几年导入人口不断增长,公共资源日益紧张,生态环境压力大,社会管理任务艰巨繁重,社会治理已成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环保基础设施欠账、环境安全风险增大、建设领域部分制度失效等弊病,而政府对市场的监管主要精力放在项目审批,制度化、法制化、常态化的事中事后监管研究不深、办法不多、效果不好,常出现依法不作为、责任放空、各自为政等现象。实施质量强区战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大联动平台,食品职能先行整合等措施,对着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建设美丽宜居新松江而言,是一个必然选择。
创新成为松江质量新标杆
松江区一直把质量工作列入区政府的重要工作议程,以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为契机,进一步完善质量工作机制、质量公共服务体系和质量监管体系,城市综合质量水平不断提升,“魅力松江,崇尚质量”的城市质量精神得到有效实践。
创新质量工作机制,全面建设质量强区。区政府持续加强领导,质量议事机构不断升格,先后经历了质量兴区联席会议、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质量强区领导小组3个阶段。质量强区工作领导小组由区长亲自担任组长,涵盖23个部门。第一个以区政府名义发布《实施质量强区战略若干意见》等纲领性文件,将质量工作由部门推动迅速提升到政府层面的整体推进。
全区16个街镇、开发区均成立质量工作机构,针对辖区经济发展、社会建设、企业实际,依托城市综合管理大联动,组建质量监督员队伍,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和质量安全隐患排查,形成了分区划片、包干负责的质量工作责任网。在此基础上,各街镇围绕区域功能定位,因地制宜,着力打造“一镇一品”的质量工作特色。泖港镇结合社区网格化管理,108名片区管理员兼任质量联络员;佘山镇结合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建设,不断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泗泾镇抓住品牌建设不放松,名牌企业数量逐年递增。
全社会对质量的关注和参与,是质量发展的基石。区政府不断拓展质量工作外延,覆盖社会治理的各个领域,从产品质量到产业质量,从工程质量到环境质量,从管理质量到服务质量,积极构建政府监管、市场调节、企业主体、行业自律、社会参与的质量工作模式,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消费者、新闻媒体、社会中介等社会监督力量的支撑和监督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全区18家企业的首席质量官走上岗位,作为企业中的第一质量负责人,在关键岗位落实质量责任。
创新质量工作方法,全面推进质量强区。区政府加强对质量工作的统筹规划,突出政策导向,完善政策体系,优化区域质量环境,激发各层面参与质量的工作热情与动力。先后开通质量强区网页;制作城市质量宣传片在电视台、主要路口、市民中心等场所滚动播放,展现松江的质量魅力;利用高速公路、地铁沿线、公交站台、报刊亭等大型户外宣传平台,投放公益广告,引导社会参与和关注;在《新华每日电讯》、《解放日报》、《文汇报》、《中国质量报》、《质量与标准化》、《松江报》等媒体上以专版、专刊、专栏等形式,广泛宣传松江质量活动,大力弘扬质量先进做法;以每天一万条短信、持续100天的方式,开展百万短信集中宣传活动,普及质量知识。
区委、区政府把质量强区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政府年度工作报告、纳入财政预算、把《松江区质量强区工作绩效考核细则》,纳入政府绩效考核、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评价内容,建立了完善的质量工作考核指标体系。
区政府先后出台《松江区鼓励企业自主创新若干意见》、《松江区加快自主品牌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办法,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2013年对《松江区区长质量奖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组织奖的奖励金额提高到80万元,为全市各区县中最高奖励标准。2012年以来,区财政直接用于质量发展方面的经费投入达4.8亿元,引导、支持、鼓励质量发展。
创新质量工作理念,全面深化质量强区。全区上下充分认识到质量对于建设宜居乐业现代化新松江的意义所在,质量理念始终贯彻于松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和全过程,尤其在转型发展、保障安全、服务民生等方面更加注重质量。
质量强区战略连续3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首次提出实施质量强区战略,推出区长质量奖;2013年,进一步提出推进质量强区和以质取胜战略的实施;2014年,要求加快完成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打造松江经济升级版,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在连续两年召开的松江区经济工作暨质量强区推进会上,明确以品牌战略、标准创新、技术支撑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区政府出台《松江区争创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行动计划》,明确66项具体任务,不断提升群众对质量的满意程度。在质量强区理念的指导下,着力培育成长性骨干企业,在核心技术、企业品牌和营销模式上创新,形成核心竞争力;加快以集生产、居住、消费于一体的产城融合产业小镇建设,精心打造3.0版产业园区;制定“松江工业园区转型升级”政策措施,形成二次开发的整体安排;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商业商务能级跨越式提升。
松江连续几年大力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以国际先进水平为标杆,质量水平和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全区各类组织获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已达到8630张,包括42个政府部门。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经质检总局批准同意创建“全国都市生态旅游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仓桥水晶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和松江大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获批。全区共有4家企业获上海市政府质量金奖,3个市级知名品牌示范区,2个市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104个上海名牌、8个中国驰名商标、71个上海市著名商标;两年来专利申请数量达到12012件,连续两年保持全市第三。
松江迎来“质量时代”
松江质量工作紧紧围绕改革发展大局,围绕质量发展和质量安全两个主题,牢牢抓住“质量为本”这一关键点,传承质量精神、创新质量管理、提升质量内涵,使得质量发展成果全民共享,处处彰显出松江魅力。
为探寻当代松江的质量精神,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寻找身边质量典型人物的活动,聚焦一线操作工、企业经营者、质量检验员、游乐设施保养工、药店煎药工、建筑工人身上的质量品质。通过典型事迹宣传,展现出质量工作者的优秀风采,激发起了广大质量工作者的热情和动力;通过城市质量精神大讨论,弘扬了“魅力松江、崇尚质量”质量精神实质,宣传了当代松江人积极进取、追求质量、向往美好的时代精神,在全区群众中产生了共鸣。
松江大学城占地面积533余公顷,是上海第一座大学城,也是我国第一座没有“围墙”的大学园区。区政府坚持文化引领的方针,着力把大学城打造成松江城市的文化心脏,发挥出质量文化的辐射效应,松江与高校间的合作不断深入,建立了知识创新激励机制,构建高层次人才培训平台,上海科技创业基金会松江分会投入运营,设立“产学研”专项资金,调动大学城智力资源融入松江,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助推松江发展质量的新引擎。在启动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3年行动计划中,仓城、泰晤士小镇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迅速,入驻企业达1700户。
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背景下,松江坚持质量优先,把握质量导向,勇于冲破体制机制束缚,集聚各类创新要素,在更高层次上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发展全面提质增效。
松江率先在全国实施家庭农场经营模式,发展模式得到中央高层关注,2013年正式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市委、市政府在松江召开农村工作现场会,并要求把“家庭农场”的建设经验立项固化为地方标准;松江全面完成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更规范,农村居民收入增幅连续4年超过城镇居民收入。
长期重视质量,使松江从农业大县发展为工业大区、上海先进制造业基地之一。已连续8年蝉联全国出口加工区进出口总额第一的松江出口加工区,主动承接上海自贸区的外溢效应,正在向综合保税区转型。大力打造新兴产业基地、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上海漕河泾开发区松江新兴产业园作为首个由市政府认定的“区区合作,品牌联动”示范基地,向以产业发展带动城乡一体化建设、推进产城融合的示范区迈进。
2011年以来,区政府与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联手打造国家级创新基地——中国纺织服装品牌创业园(时尚谷),依托行业协会优势,依据市场规则运行,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时尚产业。中国流行面料发布展示中心、时尚信息服务中心、设计师俱乐部活动中心、中国流行色协会色彩创新中心、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检测中心等专业服务平台全面运营。2013要做到年,区政府与市质监局、市经信委签署《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暨实验基地建设》合作备忘录,共同建设上海松江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已有14家检测机构入驻服务中心,全区检验检测资源配置有效整合。
传递质量信任,建设信誉之城。松江坚持部门合力、机制优先、社会动员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的示范引领作用,以建立社会信用制度为核心,强化全区的社会信用意识,着力构建“诚信松江”。
重点在工程建设、安全生产、食品药品、产品质量、环境保护、电子商务等各领域实施信用建设松江建立以企业(组织机构代码)实名制为基础的企业质量信用档案和以物品编码等为溯源手段的预包装产品质量信用信息平台,建档率均达到100%。在建筑工程领域,建立了松江区建设工程远程监控管理系统,具有质量安全监督、信访管理、应急处置、统计分析等多项功能。
开通松江区诚信网,建设质量信用档案,建立企业质量信用分类管理制度,试点质量信用奖惩机制,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归集工商、商旅、物价、质监、食药监、卫生等监管部门在依法履职过程中产生的企业质量信用信息,建立部门间质量信用信息互联互通共享机制。
新桥镇和小昆山镇成功创建为上海市“诚信计量示范镇”,开元地中海商业广场荣获商务部全国社区商业示范社区称号,松江商城建成上海市“诚信、双信”商家,箭牌糖果(上海)有限公司等16家企业获得中国质量诚信企业称号。在全区塑造质量诚信文化,培育诚信经营土壤。
建设智慧城市,是松江践行“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理念的重要举措,是创新性地将质量工作融入到智慧城市的建设中,不但丰富了质量管理的信息载体,也促进了智慧城市建设中的质量管理运用。
2012年起,松江在全国率先开展产品质量伤害监测工作,现已在3家二级医院和14家社区卫生院设立伤害监测点,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实时报送相关信息。两年来,共收集产品伤害信息6万余条,直接上报国家质检总局和中国疾控中心进行统计分析,为政府部门进行产品质量管理提供依据和线索。2013年,松江在荣乐社区探索建立了全国首个社区产品伤害和缺陷信息监测点,搜集产品缺陷信息和产品伤害信息,实现产品召回信息的及时传递和缺陷产品的及时处置。
在全市率先建成区域临床影像诊断中心、远程心电中心和临床检验中心,利用信息手段实施传送病例信息,实现统一接入、统一质控标准,把大医院的优质资源送到居民家门口。
以推进城市综合管理为抓手,创新社会治理工作,大力构建“四位一体”(发现、指挥、处置、保障)的社会治理体系。松江区整合大联动指挥中心、城市网格化监督指挥中心、12345市民热线中心,成立社会治理联动指挥中心,区内公安、交通、水务、建交委、食药监等部门的5000余枚探头接入监控;15个职能部门的热线电话和信息系统实现并网,24小时接听受理市民求助、处置各种突发状况,质量投诉信息保持畅通。
政府服务主动靠前一步,2012年在全市率先提出行政审批改革,一个产业项目的行政审批时间,从587个工作日减少到186个工作日。2013年,又将原先分散在50多个部门和机构的近500项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集中起来,在拥有2.5万平方米办事大厅、268个服务窗口、311个工作室的松江行政服务中心,实现了一口受理、一门办理、一站服务,减少了审批流转环节,让企业和市民跨进一扇门,解决百件事。
在食品安全领域,实施餐厨废弃油脂、收运全程电子化监管,全区2400多家产油单位全部纳入到电子化监管系统,实现交易情况实时受控,实施GPS定位跟踪;标准化市场全部建成猪肉、牛羊肉、水产、蔬菜等流通安全信息追溯系统,在农贸市场试点设立蔬菜残留农药检测实验室。在电梯安全领域,由上海永大电梯设备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无线远程报警系统,已在电梯上实现应用,具备异常自动预警、故障自动发报、自动安抚语音等8项功能。
质量已成松江持续发展强大动力
2012年至今,在建设质量强区的征途中,在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凸显了质量成效:家庭农场的发展模式被写入了中央一号文件,在全国进行推广;通过国家卫生区复审验收,荣获“科技进步全国先进区”称号,成功创建成为全国科普示范区、全国“阳光家园”示范城区、国家级出口食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中国书法名城等;启用长三角地区首个第三方检测与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在全市范围内第一个建设食品安全一体化监管体系,第一个推行全国企业质量信用档案数据系统建设,第一个试点社区网格化管理标准化工作,第一个把质量工作纳入年度考核指标体系。
质量安全是松江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近几年,松江没有发生重大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没有出现系统性、区域性的质量安全问题;没有出现重大安全生产、污染环境及其他违反国家政策的问题。在一些具体指标上,农业标准化生产普及率超过40%,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查合格率稳定在99.3%以上,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稳定在93%以上;工程项目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开工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达100%,均超过验收标准。时刻绷紧质量安全这根弦,强化质量安全意识,落实质量安全责任,加强质量安全风险管理,提高质量安全保障能力。
质量惠民是松江建设发展的重要内容。有质量地发展,政府就要敢于面对难点热点问题,主动尝试破题。区政府在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上,早在2012年初就启动了区域食品安全一体化监管体系建设,整合全区食品安全监管力量,共享监管资源,与当前食品监管体制改革不谋而合。
为建设好全市最大的保障房项目,多次开展深基坑质量专项检查、综合执法大检查和节能专项检查、监理平行检测以及结构实体检测,在竣工验收阶段,把分户验收作为竣工验收必备条件之一。让质量工作惠及到每一家企业、每一位市民,使质量惠民真正落到实处,更贴民情,更接地气。
质量发展是松江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在开展质量兴区3年行动后,在全市17个区县中,第一个提出实施质量强区战略。通过加强宏观质量管理、加大质量监督力度、夯实质量发展基础,实施重点质量工程等一系列措施,充分发挥了政府各职能部门的管理作用;通过严格企业质量主体责任、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发挥优秀企业引领作用以及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促使企业切实发挥质量的保证、提升和发展责任;通过加强质量文化建设、加强质量舆论宣传、建立质量安全救济机制,构筑质量发展的良好环境,引导社会既对产品进行监督,又对企业履行主体责任进行监督,还对政府履行管理责任进行监督。质量发展鞭策着全区上下加快技术进步,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发展活力,推动松江发展。
质量发展是兴国之道、强国之策。质量发展是松江转型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已经对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质量工作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三个转变”的重要论述,是新时期质量工作的行动纲领,也是新时期质量工作的新理念、新思路、新目标。松江区将持续贯彻“魅力松江、崇尚质量”的城市质量精神,坚持以质取胜,实施质量强区,增强质量发展的活力、动力和后劲,建设更加美好的新松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