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分析仪器市场一直是外商眼中的“香饽饽”。他们热衷于中国市场,不断提高在国内市场的能力,不仅因为其具大的市场潜力,发展空间的宽广性也是重要原因之一。而国内仪器企业却处在一个尴尬的位置,始终无法在中国市场占有一席之地。面对此种情况,国内企业到底应怎样打造国内专属分析仪器呢?
笔者认为,国产仪器行业要健康发展,应该从三个层面着手,一是要扎实推动国产仪器企业的技术创新;二是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三是要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国产分析仪器质量提升与推广应用的相关政策。
首先,提高产品技术
大型仪器平台建设是盘活仪器资源、推动资源共享、解决资源分散、避免重复浪费的有效手段,对高校来说,大型仪器平台建设是大学保障高水平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企业需要通过不断的创新,为高校的科研活动保驾护航。
其实,在我国分析仪器市场中不乏尖端企业,聚光科技就是其中一家。该公司凭借技术创新,先进的技术理念,在国内最先推出便携式GC-MS的高端实验室分析仪器供应商,不仅拥有先进的色谱,质谱及光谱技术平台,而且已推出一系列独家知识产权的高端光谱仪和质谱仪,并多次获得了分析仪器奖项。但是由于我国分析仪器起步较晚,所以就全行业整体而言,国内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大多数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小而弱,同质化产品较多,因此,制约了市场健康发展,造成国外的一些高新技术始终无法企及。因此,国内企业需要加大研发力度,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强现有产品与高新技术的结合。
其次,提高产品安全性、可靠性
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是用户选择的首要参考标准,而我国企业的大部分产品与国外产品的差距也正是在这方面。虽然有些产品的基本性能和功能已接近国际水平,但在可靠性和工程应用能力等方面仍有一定差距。
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主任陈江韩曾提出建议,“大家都说可靠性是设计出来的,但是国产仪器企业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几乎没有质量控制。仪器企业应该实现标准化生产、全过程质量控制,要把诸如ISO9001等质量管理体系落实到实处。”
因此,把好质量关,提高分析仪器的安全性、可靠性,是打造国内先进仪器必不可少的因素。
最后,政策的导向
科学仪器相当于“隐性”的军工行业,是各国必争的领域。然而进口科学仪器长期以来一直占据着主要市场。从2013年,实验分析仪器进口已达到62.94亿美元,出口14.56亿美元,贸易逆差48.38亿美元。而从2009年到2013年,逆差在不断增大。
日前,北京市政府发布了《北京技术创新行动计划(2014-2017年)》。据悉,北京市科委支持的首都科技条件平台检测与认证领域中心正在开展国产检测仪器设备验证与综合评价服务试点。
今后,在促进国产检测仪器发展方面,要保障国产检测仪器设备验证与综合评价服务必须扎实推进,要研究国外知名仪器厂商的发展路径,把国产仪器验证与综合评价放在更大的范围内开展,切实帮助仪器企业形成以用户为核心的第三方验证和综合评价报告,支持企业在提供核心设备的同时,也提供用户案例和验证报告,帮助企业拥有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促进其从设备提供商到整体解决方案服务提供商的转变。
同时,建立我国现代化实验室仪器、应用技术和成套技术基地十分必要。这将会促进我国实验室仪器行业的全面发展,早日赶上和达到世界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