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首都雾霾的照片在微信圈里铺天盖地而来。春夏季节才下眉头的雾霾,重整旗鼓,秋冬季节周而复始,又登上了人们心头。这两年,雾霾成了当仁不让的火爆热词。
记得2011年,美国驻华大使馆整了个空气质量监测器,用来监测该使馆空气质量指数的PM2.5微粒,让国人第一次知道了这个门窗关不住、口罩挡不住,可直捣肺泡的小魔妖。
雾霾究竟是什么,可能很多人有一个相对的概念,却了解不深。
其实,雾和霾是大相径庭的两回事。
大量微小水滴浮游空中就成了雾,清新滋养,如同《红楼梦》里贾宝玉定义的女子,水做的骨肉。而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等污染粒子使能见度恶化的现象才叫霾或者灰霾。雾和霾放在一起被叫得朗朗上口有点敌我不分。
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都经历过大气污染,在大气质量得到根本改变方面,英国用了50多年,德国用了30多年,日本用了20多年。而中国是发展中大国,刚刚超过50%的城市化率,高达50%的第二产业比重,出口带动的增长模式,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这些都使得中国的环境问题与其他国家相比,严重程度更深,范围更大,牵扯面更广,原因更复杂,治理起来也更困难。
有专家预测,今后中国的环境存在着继续恶化的可能,而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消除雾霾重现蓝天,可能还需要20至30年以上。
PM2.5缘何而来?如何化解?
目前关于成因科学家们较一致的说法是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排放、冬季供暖、秸秆焚烧、建筑粉尘、中国式烹调、空气流动性差、地形条件等。
但孰是第一、孰是第二什么的争论,依旧口水不休。不过,这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多管齐下、齐头并举,短期治标、长期治本,全民参与、减少污染源才是解决雾霾的根本之道。
2014年春节,杭州市仍然允许烟花爆竹限时燃放。给大家看一组杭州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除夕晚8点,PM2.5、PM10开始升高,从晚10点开始,进入重度污染等级,PM2.5、PM10高峰值出现在除夕19点至年初一凌晨1点,期间PM10最高达463微克/立方米,PM2.5最高达336微克/立方米。
此后杭州上空硝烟多日弥漫不散,AQI居高不下。真的不是过分渲染,已有科学家的研究显示,靠一场冷空气大风是不能完全吹散PM2.5在近地面几米高度内的堆积作用的。
满大街的SUV、摆在路边的烧烤摊、随意点着烧一烧的垃圾……似乎许多人觉得雾霾跟自己没什么关系,或者也有人在想:“多我一个做点污染小动作,没啥关系。”
然而雾霾这事儿,真是全民参与的事。食品、水可以特供,唯独空气面前人人平等。尤其是PM2.5,哪怕门窗紧闭、口罩多层也无法阻挡它长驱直入的步伐,什么停课少动、空气净化器、绿色植物等都只能减缓而已。其实,治理雾霾真的需要每一个公民、每一个企业从每一件小事做起。
1952年l2月,污染物在伦敦上空蓄积,引发了连续数日的雾霾天气。许多伦敦市民感到呼吸困难、眼睛刺痛、哮喘、咳嗽等。4天,伦敦市死亡人数达4000多人。在此后2个月内,又有近8000人死于呼吸系统疾病。难道要等到这种光景,才能从温水煮青蛙的噩梦中惊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