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一则“炒菜也能导致雾霾”的新闻引发争议。有人吐槽,难道以后炒菜也要分单双号不成?
吐槽虽有些许调侃,但却揭示出一种状态,在深受雾霾之苦的当下,人们急于想知道,雾霾的污染来源究竟是什么?
同时,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环保部门也已经认识到,必须追本溯源,方可精准治霾。
■迫切:以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治理效果
去年9月,国务院颁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此后,各地相继出台防治计划。但综观这些计划、方案,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柴发合的话说,“竟然都跟北京差不多。”
究其原因,是治污的基础性问题,大气污染物底数不清,机理不明,不能有的放矢地采取针对性措施。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地形地貌、气候,以及经济结构、社会发展水平差异大,不同地区大气污染物构成、来源自然各不相同。即便是同一地区,也会因气象变化等因素产生不同的污染成分。大气污染来源解析是治污的根本和基础性工作,既可以为开展污染防治措施提供方向,也可以检验治理措施是否有成效、是否经济。
南开大学国家颗粒物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主任冯银厂此前表示:“不能别人控制机动车我就控制机动车,别人控制燃煤,我就控制燃煤,很多城市的污染来源是不同的。”
不同的污染物来源解析结果,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对北京而言,控制机动车污染是当务之急。对河北、天津而言,控制工业和燃煤污染,则是重中之重。
北京奥运会期间蓝天如洗,正是因为对准污染清单采取针对性措施,产生了较好的效果。
曾经主持奥运会期间北京空气质量改善项目的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张远航解释说,通过对污染源的分析,发现当时北京80%的二氧化硫来自山东、河北、天津。“山东是在之前的决策中没有考虑到的。将山东纳入治理范围,取得了更好的减排效果。”
缺少明确的污染物来源解析,大气治理措施就没有针对性,好比医生没诊断就抓药。这种“统一”的治理方案势必会浪费投入和精力。
由此可见,“地方急需一份指导书。这使得环境保护部必须将这项工作提到头等大事位置上。”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司副司长朱建平表示。
尤其是在治理的后期,对明显、主要的污染源采取相应措施后,接下来,该向哪里动刀?需要来源解析给出方向。
正如广州来源解析项目的一位负责人所说,广东经历了十多年大气治理后,下一步希望来源解析能拿出一本严谨而详细的灰霾账单,精确治理,定点清除。
■进度:中央频繁部署,各地积极开展
国务院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除了明确了治霾目标和措施外,也提出要“加强灰霾、臭氧的形成机理、来源解析、迁移规律和监测预警等研究,为污染治理提供科学支撑”。
去年9月,《清洁空气研究计划》启动,核心任务为:重点突破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与综合减排、空气质量检测与污染来源解析等技术瓶颈。
今年1月,环境保护部又向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内30多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环保部门下发了《关于开展第一阶段颗粒物来源解析的通知》,要求地方部署今年颗粒物解析工作实施方案。
5月,全国重点地区城市大气污染物来源研究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审议通过了《全国重点地区城市大气污染物来源研究联合工作方案》和《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成员名单》,要求建立会议、协调和会审机制,加速推进重点地区城市大气污染物来源研究。
根据环境保护部提出的进度表,今年6月底前,北京、石家庄、天津3个城市要首先公布来源解析结果;今年年底前,除拉萨之外的30个省会城市,外加宁波、青岛、厦门、深圳和大连5个计划单列市,共35个城市需公布来源解析结果。
就目前来看,3个重点城市的来源解析报告均通过了环境保护部、中科院和工程院3家建立的联合工作评审小组的预审,完成发布。
4月16日,北京成为最早正式发布PM2.5来源解析报告的城市。报告显示,区域传输贡献约占28%~36%,本地污染贡献中,机动车、燃煤、工业生产和扬尘分别占了31.1%、22.4%、18.1%和14.3%,餐饮、汽车修理、畜禽养殖、建筑涂装等其他排放约占PM2.5的14.1%。
虽然距离北京只有100公里,但天津PM2.5来源解析的结果却与北京有着不小的差异。
8月22日,天津市环保局公布的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结果显示,扬尘是城市PM2.5的主要来源,占比30%,其次是燃煤、机动车、工业生产。
8月29日,石家庄市环保局公布:燃煤是PM2.5的最大来源,占28.5%,工业生产占25.2%,扬尘占22.5%,机动车占15.0%,其他生物质燃烧、餐饮、农业等占比8.8%。
与此同时,其他一些地方也开始发布阶段性来源解析成果。
有相关报道称,今年2月初,广州市环保局发布了2013年第四季度PM2.5来源解析的阶段性成果;4月,上海公布了最新大气颗粒物解析结果;扬州、晋城等城市也透露出阶段性的来源解析成果;四川、辽宁等多省市同样在积极开展来源解析工作。
■困难:模式标准不统一,经费技术欠缺
虽然饱受雾霾困扰多年,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我国大气污染来源解析还处于探索阶段,存在多重困难。
去年12月30日,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仁健对外公布研究课题,称北京PM2.5的来源中汽车尾气占比不足4%,因与此前北京官方公布的22%的结果相差甚远,一时间成为热门话题。
雾霾来源众说纷纭,科研报告相互打架,全因来源解析工作不好做。
有专家表示,由于研究的样本不同,监测点位不同,使用的方式不同,来源解析结果也会不同。“这是来源解析报告之所以要建立部门之间联合论证机制的原因,确保城市雾霾来源解析的成果更加准确,更加科学,避免不同科研机构之间研究结果差异较大,引起社会的误解。”
总的来看,目前污染物来源解析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困难。
从主观因素来说,缺少统一的研究方法以及解析模型。其结果是容易导致即使是同一区域,得到的源解析结果也不一样。
据了解,目前大气污染的来源解析技术主要包括源排放清单、扩散模型和受体模型等三类方法。中国细颗粒物来源解析最常用的手段,是受体模型,也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标准的受体模式法。
然而,因为每种方法都有自己的局限,为了提高来源解析结果的可靠性,目前,采用多种来源解析方法相互匹配和相互印证正成为来源解析技术的发展方向。
因此,有专家建议,来源解析报告中应包括详细的工作内容、内涵、方法、对比和不确定分析等,以免误读。
在这方面,环境保护部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对来源解析工作的开展进行了指导、规范,并制定统一的研究标准。
去年8月,环境保护部编制并发布了《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技术指南(试行)》,指导各地开展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工作。
今年3月11日,根据专家的论证意见以及各地试行指南后的反馈意见,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发布了《环境空气颗粒物来源解析监测方法指南(试行)》第二版。
9月,为指导各地开展大气排放清单编制工作,环境保护部相继发布了《大气细颗粒物一次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大气氨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及《大气污染源优先控制分级技术指南(试行)》等4项技术文件。
目前,《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技术指南(试行)》中的来源解析技术方法已在全国30多个城市推广应用。
除方法不一外,来源解析还受季节、点位、地质地貌等客观因素影响。所以,各地得出的来源解析很有可能只是阶段性成果,是个别样品得出的结论。
比如, 2011年北京市环保局曾发布过一次PM2.5源解析结果,其中区域传输占比为24.5%,和现在28%~36%的比例就有差距。
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司司长罗毅对此曾提出,做雾霾的来源解析,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监测,获取大量的监测信息,做大量的源分析。因为采样点位、采样周期、样本数据、分析方法、研究人员的经验等都可能影响其精确性。
此外,PM2.5的来源分析工作还十分复杂和昂贵。有媒体报道,广州来源解析项目对一个多环芳烃进行检测要3000元。而这样的膜样品分析至少需要500对,项目负责人坦言:“没有500万元是弄不出来的。”
一套精密的实时在线监测系统的实验舱造价在千万元,一台重金属分析仪器高达数百万元,专业、严密的进口空气罐一个就要几百美元。
仪器检测价格的昂贵,是摆在来源解析面前现实而客观的困难,一般的地方环保部门很难有足够的财力、人力进行来源解析工作。基于现实的考量,各地环保部门大多采取和科研机构合作的方式进行来源解析。
尽管困难不少,大气污染来源解析仍朝着既定进度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