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食品安全 » 正文

200份食品样品逾4成超标 揭秘舌尖上的塑化剂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世科网   发布日期:2014-10-10  浏览次数:811
核心提示:这些物品可能含有塑化剂保健食品指甲油儿童玩具饮用水台湾饮料、酒鬼酒等风波,让塑化剂这一本陌生的化学名词,引起广泛关注。记
这些物品可能含有塑化剂

保健食品

指甲油

儿童玩具

饮用水

台湾饮料、酒鬼酒等风波,让“塑化剂”这一本陌生的化学名词,引起广泛关注。记者近期调查发现,塑化剂并未走远,其仍在化妆品、保健食品、儿童玩具中存在,一份检测报告甚至显示,200份食品中,逾四成超出国家规定限量值。

塑化剂危害男性生殖能力并促使女性性早熟,长期大量摄入可能导致肝癌。专家表示,要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涉“塑”数据,不应成为一个让公众疑虑的“黑匣子”。

检测塑化剂

广泛使用的塑化剂——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严禁添加到食品中,但允许使用在食品等包装容器中,很容易产生迁移,我国卫生部门对3种塑化剂的最大迁移量进行了明确规定。

杭州市疾控中心的一份报告显示,当地200份食品检测中存在两种不同的塑化剂,一种有87份样品超限,另一种有16份食品超限,共占样品比例逾四成。这份发布于《中国卫生检验杂志》上的相关数据也引起业内人士的密切关注。

“涉及检测的相关食品,都是在杭州市场上随机购买,且是出厂检验合格、并准予销售。”杭州市疾控中心理化检验科工作人员樊继彩博士说,包括食用油、油炸食品、茶叶、面制品、木耳等消费者常购买的产品。

检测结果显示,塑化剂在油脂类产品中比非油脂类产品中更容易溶出,且在食品中的污染较普遍,不止来源于包装材料,在食品的生产、运输以及保存过程中都会迁移。

揭秘塑化剂

我国将5种塑化剂列入了化妆品的“黑名单”,也对食品中迁移量做出规定,但只要和塑料有长时间接触,塑化剂的身影就很难避免。公开数据显示,包括指甲油、饮用水、保健食品、儿童玩具中,检出禁用成分、或塑化剂超限的现象并不少见。

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的一项调查显示,研究者在浙江省11个地市的药店采样了24批儿童使用的口服液保健品,8批检出塑化剂,一批超限近3倍;中山大学药学院有关研究指出,灵芝孢子油、五味子油、葡萄籽油等塑料瓶装的中药油脂都有超限……

对塑化剂有十多年研究的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厉曙光告诉记者,加热路边的塑料瓶装豆浆,用塑料袋直接装油炸食品,都可能导致迁移;一些食品即使没有接触过塑料,也可能含有大量塑化剂,就是塑料大棚腐烂污染了土壤。

然而,由于标准缺失、执法力度弱、企业重视度低,塑化剂的问题却常常被监管和企业忽略。“2011年台湾塑化剂风波闹得最凶的时候,我们一年检测了几百例,可这两年我们每年只接到几起企业委托的检测。”一家食品检测公司工作人员说。

告别塑化剂

现在到底有多少日用品中可能含有塑化剂?是否到了危害健康的临界点?在被曝光两年之后,今年6月国家卫计委关于白酒塑化剂的风险评估结果出来,认为对饮酒者的健康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

“塑化剂对人体的危害取决于摄入量和摄入时间的长短,但‘内情’不能总是秘而不宣或‘姗姗来迟’。”厉曙光说,无论是监管部门、研究机构还是行业协会,都必须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

与欧美相比,我国对塑化剂标准、范围的研究还比较滞后。美国2009年实施“邻苯二甲酸酯行动计划”,对8种毒性明显的塑化剂加强管控;且对玩具、儿童用品、可食用产品甚至工作环境中的塑化剂含量都有明确限制。 
 
  来源:北京晨报
文章出自: 世科网
本文网址: http://www.cgets.net/news/show-9093.html

声明:

1、本网转载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凡来源注明“世科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世科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个工作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关键词: 塑化剂 检测 食品
分享到:
5.31K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