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构筑“顶天立地”质量发展格局
□ 江岱 本报记者 江东
“今年来,厦门市通过商事主体登记改革、产品质量责任保险制度、《企业质量信用报告》主动发布制度、《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实施指南》等一系列在全国率先实行的政策和措施将质量强市建设工作引向了新高度。”厦门市质量强市办主任、厦门市质监局局长郭勇毅谈及以改革创新精神将质量强市工作建设引向深入时如是说。
据了解,2014年以来,厦门市以获批“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为契机,贯彻“推动三个转变”和“提质增效升级”精神,在谋划质量发展宏图时以“顶天立地”为主线,系统推进各项工作,重点突出处理好政府、市场和企业的关系,改革创新、先行先试,把“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建设引向深入。
质量发展宏图的构筑离不开发挥政府推动作用,推进质量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夯实质量工作“顶天立地”的机制保障。该市将“质量工作考核”列为市委组织部《厦门市各区党政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试行)》、市效能办《厦门市2014年区级政府绩效考核评价办法(试行)》考核指标。推动了《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条例》、《无照无证经营查处办法》、《社会保障性住房管理条例》等法规的制修订。在全国率先推进商事主体登记改革,截至今年6月上旬已新登记各类商事主体30542户、比去年同期增长80%,有效激发了市场动力和活力。该市还制定了《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实施指南》标准,全国首创并率先推广,有效推进了廉政风险标准化管理。
质量发展宏图的绘就更离不开发挥质量驱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作用,实现质量工作“顶天”的有力作为。该市将“质量强市战略”列为“美丽厦门”战略规划三年行动计划方案的重要内容,推进市政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深化菜市场计量器具“四统一”惠民工程,推动特种设备物联网建设,不断提高社会公共服务质量和市民生活品质,质量已经成为“美丽厦门”城市建设的基本内涵。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动标准化、认证、品牌等质量工作成为农产品、建筑业、电子商务、节能环保等10多项工作规划发展的重要内容,质量驱动经济高效发展日渐凸显。数据显示,厦门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88.72,继续领先全国、东部和福建全省平均水平,实现连续6年稳定增长,2014年上半年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13.15、同比增长9.3点。同时,该市着力贯彻质检总局12条支持厦门综改政策措施,深化厦台两地计量、标准、认证、检验等质量全面交流合作,达成共同推进国家平板显示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石油石化产品检验检测技术平台建设等多项合作意向。
突出市场机制引导、激发企业内生动力是构筑质量发展宏图的有效手段。该市进一步深化市场手段运用,促进质量工作“立地”的创新突破。通过创新认证监管模式、强化中介组织管理,质监、经发、建设、旅游等部门共同推进所在领域认证工作,市委文明办、质检、商务、工商等部门联合开展社会诚信建设活动,质监部门全国率先实行《企业质量信用报告》主动发布制度。“五一”劳动模范、厦门市著名商标等近20项各类评选评优活动实行联合奖惩,均将“质量诚信”列为重要内容。
“构筑质量发展宏图最终是为了让市民共享质量成果。我们开展了市民关心关注质量问题征集活动,截至9月,共收集四大质量领域工作意见和建议445条,其中针对加工食品、住宅、大气污染等8类连续3年‘蝉联’市民最关注的质量问题,将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重点解决和改善。对此,市委书记王蒙徽专门作了重要批示。”在谈到“质量接地气”成果方面,郭勇毅如是表示。
此外,该市在4个国家级、省级中小学质量教育实践基地举办中小学质量实践教育活动,并以主题漫画、公园、广场和大道等多种宣传形式,通过城市T频道、楼宇LCD、电视等各类传播媒体,举办质量宣传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活动,广泛凝聚了社会质量共识。同时,该市推动产品质量责任保险持续快速增长,2014年截至目前已新增投保67家,比上年增长106%,投保金额860多万元,比上年增长71%。
通过构筑“顶天立地”的质量发展宏图,深入推进“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建设,2014年中国旅游研究院调查报告第一、二季度厦门游客满意度名列全国第5,环境保护部公布上半年空气质量报告厦门排名全国第9,中国经济实验研究院发布的以空气质量和食品安全等为重要要素的《2014中国35城市生活质量报告》显示厦门名列前五名,市民质量满意度调查显示产品、工程、服务和环境四大质量满意度分别为81.24分、80.92分、82.14分和80.86分,均比往年有所提升,达到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