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1日,《家用和类似用途饮用水处理内芯》和《家用和类似用途饮用水处理装置》两项关于净水家电的新国家标准正式实施。随着新国标的实施,将会对家用净水器行业带来哪些实质性的影响?
对此,一位不愿具名的资深业内人士坦言,这两项新国标仅为推荐性标准,并非强制性标准,对于目前良莠不齐的家用净水行业来说,威慑力有限,难以在短期内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事实上,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涉及到家用净水器的国家、行业标准已有近30项。家用净水器的标准到底是多了还是不足?相关标准设定的指标究竟是严了还是松了?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多位业内专家。
——新闻缘起——
市场火爆鱼龙混杂
今年,兰州自来水苯超标、汉江武汉段水质氨氮超标、靖江水质出现异常……频频见诸报端的水污染事件,不断增添着人们对于饮水安全的焦虑。与之相应的是家用净水器市场的日渐火爆。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我国已有净水设备企业3000多家,年产净水设备3000多万台,年产值超过300亿元,且连续3年每年以30%左右速度增长。
净水器行业的快速增长令邓瑞德感到欣喜。身为中国质量检验协会净水设备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净水设备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的他对行业的现状有着清醒的认识:由于行业准入门槛低、产量大,加之企业小、品牌少、组(拼)装的多,目前存在净水器产品质量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现象。
“要改变这些现象,首先企业要提高质量意识;二是要加强和规范相关国家、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和实施工作;三是需要加强行业监管力度。”邓瑞德对科技日报记者表示。事实上,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涉及到家用净水器的国家、行业标准已有近30项。但守着如此之多的标准,市场上的家用净水器却不能让消费者十分放心踏实地购买和使用。
——核心关注——
各类标准五花八门
走进家电卖场,售价从几百元到上万元的净水器琳琅满目。“活性炭、超滤膜、反渗透膜……”这些专业的字眼看得人眼花缭乱,莫衷一是。
同样让人眼花缭乱的还有净水器所涉及的各类标准。家用净水产品起源于八十年代初的美国,九十年代初进入我国。1998年起,原国家卫生部对净水产品生产推行行政审批制度,并每年安排了卫生质量监督检查。该项检查仅针对出水水质,不涉及净水产品的电器安全、压力、材料、废水率等指标。
多年来,卫生部、环保部、住建部、工信部、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等多个部门分别组织制订过多项涉及净水产品的标准。净水设备专业委员会对这些标准进行了梳理和盘点,列出的名录清单近3页A4纸。仔细审读现有的标准后,邓瑞德认为,各部门出台的标准针对的问题不同,各自有其必要性和局限性,相对分散,此外,有些标准年代久远,应重新加以修订。“目前还没有一个整体的对净水产品进行规范的强制性国家标准。”
今年8月1日正式实施的《家用和类似用途饮用水处理内芯》和《家用和类似用途饮用水处理装置》两项关于净水家电的标准,虽然属于国家标准,但这两项新国标不具备强制性,仍属于推荐性标准,短期内对于家用净水行业也难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一批新规将于11月实施
据了解,7月1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发布的12个与家电相关的行业标准中,有6个和净水器相关,包括《家用和类似用途净水机维修维护服务规范》《家用和类似用途连续式净水机安装规范》《家用和类似用途龙头式净水器》《家用和类似用途前置过滤器》《家用和类似用途反渗透净水机、纳滤净水机专用加压泵》《家用和类似用途软水机性能、安装服务行业标准》。这些标准将于今年11月1日开始实施。
——专家观点——
标准内容过于粗放
从城镇污水处理行业起家,转而投身家用净水市场的北京碧水源净水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梁辉,对家用净水器标准目前存在的不足有着深切的体会。“和净水器沾边的标准不少,但真正能指导企业生产实践的不多。”
在他看来,相比前两年,家用净水器标准有了长足的进步,出台了一系列国家、行业标准,但总体而言还是不能满足净水产业发展的需要。主要问题集中在标准分类不够细致,具体指标的规定不够详尽。“家用净水器有超滤膜、反渗透膜、纳滤膜、陶瓷膜等多种技术,针对不同的技术类型的净水机应有专门的标准,目前仅有一般性的标准。”
出水水质应有更严标准
自来水经净水器处理后出来的水质到底如何是消费者最为关心的指标之一。目前针对净水器出水水质的要求,主要套用的是《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和《瓶(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两项国家强制标准的规定。
梁辉认为,净水器出水水质检测套用《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规定是不合适的。“按照国家规定,自来水本身是要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经过净水器处理后的水质标准,应该不同于自来水水质标准。”
不仅是出水水质,净水器生产工艺和材料相关的标准也是梁辉十分关切的内容。“水是一种溶剂,经过不同介质就会发生反应,因此对包括活性炭、反渗透膜等在内的过滤材料的来源、分子构成、可能会析出的成分都应该有细致的研究,并做出严格的规定。”
邓瑞德则指出,与电冰箱、电饭锅、微波炉等家电产品不一样,净水器实际上是个“半成品”产品,需要专业人员安装、保养和维护,定期还需要更换过滤芯部件。因此,在制定相关标准时,应充分考虑销售、安装、保养、维护和售后服务的要求。考虑到监管的需要,还应尽快制定有关试验方法、检验检查方法、质量认证等方面的标准。同时,还应该加强净水器的安装和售后服务人员的培训,并逐步做到持证上岗。
标准更新赶不上技术发展
翻阅净水设备专业委员会梳理的标准清单,其中年纪最大的一项行业标准制订于1989年,制订于上世纪90年代的标准也不鲜见。
据邓瑞德回忆,早在2007年,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就开始着手净水器相关国家、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2013年,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了《家用和类似用途饮用水处理内芯》和《家用和类似用途饮用水处理装置》两项国家标准,并于今年8月1日起正式施行。由于种种原因,这两项标准从启动制订到落地实施,历经了数年的时间。
对此,梁辉表示,净水器标准更新速度太慢,追赶不上净水技术飞速发展的步伐,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制订一个标准要好几年的时间,但膜处理技术日新月异。比如我们最新研制的超级纳滤膜净水机,目前就没有相应的国家标准,我们迫切希望这一标准能早日出台。”
■相关链接
净水器滤芯有几种?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净水器大多采用活性炭过滤、微孔陶瓷、膜分离过滤等方式来净水。
活性炭过滤型是采用活性炭吸附再加消毒的方法,活性炭的吸附能力有限,且吸附能力随着处理水量、使用时间的增加而降低,需要及时更换滤芯。
陶瓷滤芯净化的原理与活性炭类似,不过相对过滤效果好,寿命长,但也不能完全去除细菌。
膜分离过滤主要有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等几种形式,可过滤水中的细菌、病毒、重金属离子等。
邓瑞德建议,消费者选购净水器应根据实际情况及自身需求购买不同功能的净水器。例如,北方地区水中的钙、美离子含量较高,容易结垢,可选择带离子交换树脂滤芯的净水器;水中含氯、味道较重的地区可选择活性炭较多的净水器;污染严重、需要直饮的家庭,可选购装有反渗透膜的净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