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范出口危化品安全风险
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江苏地区越来越多的出口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从经济发达的苏南和浙江地区移师到相对欠发达的苏北地区,其中接纳该类企业最多的是当属盐城地区,在该地区设立了多家化工园区,其中规模较大要算是位于响水和滨海两县的两大化工园区,分别是响水陈港化工园区和滨海头罾沿海工业园区,再加上分布于阜宁、射阳、大丰、东台、建湖等县的化工企业,使得盐城地区出口危化企业超过了100家,其中产品涉及到《危险化学品名录》内的产品的生产企业超过40家。
外地企业的纷纷拥入,使得化工产业在盐城市目前正位于上升通道,不少企业正处在产能放大、企业规模扩张期。
由于危化产品属于高耗能、高污染、高风险产业,该产业在盐城地区的高速发展,给盐城地方经济带来较大增长的同时,也给该地区带来了安全生产、环境污染、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等方面的风险。
加强风险排查,堵塞安全隐患
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自两大化工园区创建以来,园区周边的生态环境都或多或少地发生了变化,当检验检疫人员走进园区某企业时,经常闻到刺鼻的气味。这主要是由于部分企业环保意识淡薄、缺少应有的废气废物污水处理措施。尽管当初建厂投产时通过了环保部门的验收,但通过验收以后放松了对自身的要求,忽略了对周边环境所应承担的责任,对周边生态环境及自身员工的健康安全产生潜在危害。
安全生产控制存在潜在隐患。有的企业设备陈旧老化,甚至带“病”运行;有的企业现场管理混乱,设备维修管理不善,安全设施、装置不齐全;有的企业生产条件简陋,主要危险设备无超温超压、高液位报警装置;有的企业没有按规定配齐相应的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危化产品及包装质量安全控制能力有待提升。一是管理水平未跟上企业规模发展的步伐。近几年园区的危化企业发展极为迅速,原有的小型企业很快变成了大中型企业,由于部分企业只注重产量与规模的增长,却忽视了管理水平的提高,造成了生产与管理的脱节,产量上去了,质量却下来了,这对检验检疫部门的日常监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未得到有效运行。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是质量保证的重要因素,部分企业因历年来产品质量较稳定,而忽视了对质量管理的关注,造成质量管理体系未能有效运行,加之人员素质较低,对管理标准的理解力、执行力较差,未能有效发挥管理体系对质量安全的保证和控制作用。
基于以上风险点,危化企业必须遵守安全、环保相关法规,完善质量、安全、环保管理体系,让企业员工在安全、健康的氛围中生产出合格的产品,进而实现该产业的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此,企业自身以及政府相关部门要齐心协力,共同监管,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加强对企业重大危险源的风险隐患排查。推进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普查辨识、评估分级、登记建档、备案工作。督促各企业健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安全监测监控体系;完善控制措施,定期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设施和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进行检测、检验,保证有效、可靠运行。
加强对高危工艺的风险隐患排查。督促各企业对高危工艺进行全面排查,重点排查日常运行和维护保养是否到位;自动控制系统、在线检测仪是否正常运作等方面。
加强在建、试生产的风险隐患排查。要求在建、试生产企业对建设、试生产过程进行全面分析,排查风险隐患,制定并落实防范措施,确保安全。
加强应急救援工作中的风险隐患排查。落实《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要求,要求各企业积极开展演练,检查应急救援工作的实战性,做到隐患可控、事故可防。
提高准入门槛 实现科学治污
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政绩观。沿海发展战略的实施对沿海化工业发展是良好机遇,而且从区位、交通、资源、市场等多种因素综合分析,许多地方都具有发展现代化工制造业的优越条件。这需要环保部门今后积极应对挑战,因势利导,及时抓住有利条件,为产业适度和深化发展保驾护航。
提高化工产业准入门槛。在影响企业稳定达标的主要因素中,环境准入标准还有一定提升空间。目前,江苏省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提高准入标准。在项目审批上,还要进一步提高准入条件,对化工企业有明确的强制性限制,还可以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排放浓度标准的双重控制。
提高科技治污能力。化工产业发展必须依靠技术的快速发展,加强技术创新,通过产业政策和环境监督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目前影响企业稳定达标的主要因素还是环保产品和治污技术不过关,提高科技在治污中的比重迫在眉睫。要采取降低能耗、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和开展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等措施,不断削减污染负荷,提高经济效益。同时,要开发绿色化工,将其作为今后沿海化工的发展方向,转粗放型为集约型,打造世界现代绿色制造业基地,实现产业发展的生态化取向。
提高公众参与程度。重视环境信访,帮助建立信访听证、圆桌对话等环境管理新制度,可以有效化解矛盾,是沟通公众、企业和政府部门之间的桥梁。建立化工企业与公众、当地政府的定期交流对话制度,可以缓解和消除企业与群众的恐慌和对立情绪。
提供资源保障 促进产品提升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提升企业质量控制水平。帮助企业逐步完善质量管理制度,指导有条件的企业建立ISO9000、ISO14000等体系,促进企业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管理水平。
提高企业质量监督人员水平。组织相关企业开展法律法规、标准和检验技术等培训。让企业相关人员掌握主要贸易国有关法律法规、产品相关检验标准、产品质量控制和检验常识。进一步推动外贸企业全面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促进企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推动出口产品质量和档次全面提升。
加大对产品检测资源的投入。加大检测实验室仪器设备、检测人员的配备、检测项目的开拓以及检验监管人员的储备,来充分满足检验工作的要求。
增强责任意识 实现可持续发展
对企业来讲,当其接受外贸订单时,就面临出口创汇与安卫环风险的矛盾,这是化工产品区别于其他产品的突出特点,企业既要追求最大化的合法利润,又要付出尽可能低的安卫环代价。
为此,企业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本着为国家、人民和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宗旨,追求安全生产、零污染排放,自觉遵守安全环保相关法律法规,并加强与安监、环保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切实解决自身在安全生产、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隐患。使出口创汇所得大大高于安全卫生环保所需付出。
第二,严把产品及包装质量安全关。企业关键岗位人员应加强对产品及包装质量安全最新法律法规、标准的学习和提升,在生产中不断提高自身科学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能力,全力确保危化产品及包装质量安全。
第三,注重管理水平的提升,提高质量安全环境保证能力。目前新型、大型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不仅有完善的质量、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而且都配备了比较先进的实验室检测设备设施,能够满足企业生产过程、原辅料及成品的质量安全控制以及国外客户的高端要求。相反,部分老的危化品生产企业,其自检自控能力则较弱,有的设备设施不全或不符合相关要求,仅为摆设。为此,企业应建立和完善质量、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并在体系的框架下不断更新完善各种设备设施,进而使企业自身的质量、安全、环境保障能力有质的提升,实现该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