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谱仪是科学分析仪器中最高端的产品之一,广泛运用于食品、环境、药物、国家安全等分析测试领域。我国的中高端质谱仪市场一直为国外公司垄断。
“进行高端科学仪器的研发,没有500万元,无从开始;进行国产化,没有5000万元和一个团队无从开始。”面对中国人“做质谱仪器是痴心梦想”的普遍看法,周振就是从一箱资料、一箱零件,从20万元朋友资助、70万元的科研经费和2个研究生开始,硬生生地用10年时间,从4个人开始,发展成为一个拥有200人、产值1亿元、3个完全自主产权国产最高端科学仪器产品的一个国家级团队,走出了一条“政产学研用金”相结合的中国高端科学仪器的发展道路,实现了“做中国人的质谱仪器”的梦想。
回国创业,实现质谱仪“中国梦”
1994年,周振考上厦门大学的科学仪器工程系,学习磁偏转式质谱仪器和飞行时间质谱仪器。就这样,他和质谱仪结下了不解之缘。2001-2004年,在德国重离子加速中心和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工作期间,他掌握了与飞行时间质谱仪相关的电子离子光学、机械设计、真空设计、快速数据采集等最新国际技术,研制成功高分辨垂直引入式飞行时间质谱仪,达到当时国际同类仪器最高水平。
无数个不眠之夜,无数次风雨兼程。但是,再多的苦累,他都一笑泯之。因为,在他的心中,有着一个从未改变的理想:要像一块海绵,努力去吸收水分和营养,而后用满腹经纶去回报祖国、回馈家乡。
“但是,当时国内从事质谱仪器研发的人员不多,能进行质谱仪器产品开发的单位还没有,找挂靠单位也困难。因此要想实现我‘做中国人的质谱仪器’的理想,只能选择全职回国,走独立创业及创新的道路。当时心里也没想到一定要到哪个地区去,只是在想,哪里能实现‘做中国人的质谱仪器’的理想,我就在哪里安家。”
2004年,周振回国参加第四届中国广州留学人员科技交流会,在会上他认识了中科院院士、地球化学与沉积学家傅家谟。“两天内就决定了一个大型仪器的开发”,直接促成了广东省第一台飞行时间质谱仪器的研制成功,“也使我义无反顾地回国创业。”在傅院士的牵线下,周振被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聘请为研究员,为国内引进了最先进的飞行时间质谱仪技术、科学方法和国际化视野。同年,他创立了广州禾信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公司创立之初,举步维艰。省市区拨付的共计818万科研经费解了公司资金燃眉之急。目前,公司承担了国家、省、市级20余项项目,具备研制国际先进水平的分辨率从100-10000的各等级飞行时间质谱分析器能力,是国内唯一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并具备工业质谱产品化能力的企业。
2010年,周振带领团队成功开发国内现阶段最尖端商品化科学仪器——在线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应用于环境监测领域;2013年开发出PM2.5在线源解析仪器,将为大气污染防治节约百亿级的治理费用。
产学研结合,打造优秀质谱团队
成功的路从来都是曲折的。回国后,企业发展遇到的最大难题之一就是人才紧缺。
“国内基础工业的相对落后,导致电子器件、电子配件、机械零件的选配方面还不能完全达到仪器的要求,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做筛选工作。”在谈到人员培养问题时,周振说。
为了克服这些困难,尽快研制出中国人自己的质谱仪,周振以产学研用结合的方式培养人才,打造自己的优秀质谱团队。
他依靠大学和研究所进行人才培养,先后在上海大学、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暨南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当教授,亲自为学生讲授主要的课程。同时,让学生到公司实习,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从中挑选合适的人才继续深造。此外,利用各种渠道招募分析仪器设计和仪器制造的优秀人才。
“国内没有质谱产业,专业人才无从招聘,而培养人才又是一条艰难而漫长的道路。”周振先后被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暨南大学等聘请为研究员,通过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方式,借助这些科研院所平台招收各类硕士、博士研究生5批,共计50人,为企业培养一批专业质谱技术人才。2008年,在国家相关优惠政策和政府大力扶持下,又组建了一支100多人,以海外高端人才、院士顾问、本土培养的质谱核心技术人员为主的国内最具专业水准的飞行时间质谱研发及产业化创新团队。
目前,团队一共完成了国内第一套大气压基体辅助激光解析离子源飞行时间质谱仪、国内第一套小型飞行时间质谱仪、高性能单颗粒气溶胶实时在线监测飞行时间质谱仪和小型化在线挥发性有机物质谱仪,其中,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先后入选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成就奖、BCEIA金奖、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优秀产品奖等。
“作为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肩负的使命不仅仅是一两个产品甚至也不是一个企业,而应该是去思考如何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又快又好地发展我国高端科学仪器产业的道路。”谈到未来发展,周振满怀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