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成就未来
——记首个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市由“深圳速度”到“深圳质量”的转变历程
“速度”曾是深圳的关键词,这座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3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而闻名的城市,悄然响起了“质量深圳”的冲锋号—— 从2011年该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的20次,到2012年的25次、2013年的30次,再到2014年的51次,“深圳质量”是深圳政府工作报告中最亮眼的高频词。
变“深圳速度”为“深圳质量”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在过去的30多年,深圳以GDP年均增长25%的速度,由一个人口不足3万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一座GDP突破2300亿美元的大都市。
但在深圳市委书记王荣看来,深圳的发展已经处于新的“拐点”——过去那种片面追求速度和规模的发展模式本身已经难以为继,深圳需要一种更有效益、更高质量的发展。
2010年10月,深圳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决定》,首次提出要实现从“深圳速度”向“深圳质量”跨越。“‘深圳质量’并非是对‘深圳速度’的否定,而是明确,在速度与质量之间,质量是经济发展的‘第一性’追求。”王荣说。
“如果说作为经济特区,深圳曾经创造了‘深圳速度’,引领和带动了全国的改革开放,那么今天,深圳更要带头倡导和践行‘质量引领’的理念,率先打造‘深圳质量’,继续为国家的改革开放事业作出特区应有的贡献。”他说。
“深圳速度”到“深圳质量”,更是国家有关部局支持特区先行先试的合作创新。对深圳的质量工作,国家质检总局一直高度重视,积极支持。2012年底,质检总局与深圳市签订《创造深圳质量打造质量强市合作备忘录》,确定在创建国家质量强市示范市等8个方面深化合作,支持深圳先行先试。
深圳市市长许勤说,创造深圳质量,就是坚持以质取胜、追求更高的物质文明;就是坚持以人为本,追求更高的社会文明;就是坚持文化强市,追求更高的精神文明;就是追求内涵发展,追求更高的城市文明;就是坚持低碳理念,追求更高的生态文明。
在过去的三年间,深圳荣获全国首个“质量强市示范市”称号;率先在全国大中城市出台标准化战略,参与制订、修订国际国内标准数量连续多年在全国名列前茅;深圳的世界名牌产品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位,不仅有了自主品牌,还走向了国际化。
理顺机制,奏响质量监管改革强音
2014年5月14日,深圳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揭牌,成为国内首个正式组建的市场和质量监管机构。
新成立的深圳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下设正局级深圳市市场秩序管理局、深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分别负责市场秩序、食品药品等领域的日常监管工作。
深圳市副市长、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陈彪说,本次改革将进一步完善大质量大市场监管体系,在“深圳质量”发展理念的全面指导下,组建新的“市场和质量监管”模式,可以发挥三方面的优势——
从“局”升格为“委”,有利于加大机构综合协调力度,形成监管合力,更好地为创造“深圳质量”提供制度和组织保障;“委”负责决策和监督,“局”负责具体执行,提高市场监管权力运行的质量;突出“质量”元素,更利于发挥质量的引领作用,切实落实好质量成就未来的新理念。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温德成说,深圳新机构的组建既反映了以人为本的监管理念,又体现了以质取胜的发展思路。
明确标准、铸就品牌 深圳质量新征程
2013年,华为实现营销收入2390亿元人民币,超越爱立信成为全球最大电信基础设施供应商。华为的领先,是品牌胜利,更是深圳质量的胜利。
“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这三个转变是深圳打造经济‘升级版’的指向标。”王荣说。
“实现从‘深圳速度’向‘深圳质量’转变,是实现从‘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的具体实践,是新时期承担特区使命、成就特区未来的关键。”许勤说,要实现深圳质量的新跨越,就必须打造深圳标准,铸就深圳品牌。
深圳标准怎么打造?即将推出的《打造“深圳标准”行动计划》将用标准来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用标准实现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针对铸就深圳品牌,2014年深圳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坚持质量优先,打造产业升级新优势以质量创造价值。以质量赢得市场,是产业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牢牢把握质量导向,在更高层次上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发展全面提质增效。”
向“深圳质量”的进军,也已成为了深圳市民的共识。深圳市两次公开征集“城市质量精神”,“质量成就未来”最终胜出。
“质量成就未来,成就的不仅仅是城市的未来,也是企业和个人的未来。”深圳市质量强市办主任徐友军说。